《三生三世枕上書》:翻山越嶺之後,一場類型回歸的勝利

2020-03-07     影視Mirror

行至結尾,《三生三世枕上書》的熱度口碑,無疑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料。

兩個月前,它在競爭最為激烈的時期登場,與線上娛樂活動共爭觀眾們的分分秒秒。但時間沒有消弭觀眾對它的熱情與肯定。截至發稿,近 19萬人在豆瓣為它打下平均 6.2分的評分, 評論人數超過前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而站在結尾總結這近兩個月來的播出曲線也不難發現,除了對於演員所帶來的天然話題,始終貫穿在《三生三世枕上書》輿論場上的,還有對IP改編的肯定、對原創內容的認同以及對視效製作的滿足。

「我就愛吃這口菜,越吃越香。」

「看小說的時候就覺得阿蘭若是整本書中最讓人覺得宿命的一世。」

「天界也如人間,這是神仙們的艱難愛情與成長啊。」

這種沸騰的輿論,在影視市場並不少見,但對於向來處於喧囂中的仙戀劇而言,無疑是濃墨重彩且意義非常的。尤其當時間線拉的再長一些,回顧在IP改編空前盛行的那些年裡,相關類型作品逐步下滑的輿論曲線、口碑曲線,或許就更驚嘆於它在內容上的回歸和引導。

常規之下,變則生思。

如今,站在這個特殊的節點,我們不妨再次回到《三生三世枕上書》的原點,從劇本改編、視效水平、鏡頭語言等方面,一同聊聊它所賦予行業的特殊含義。

揚長避短的改編之路

《三生三世枕上書》的故事,是從小狐狸鳳九無憂無慮的青丘生活開始的。

不諳世事的小狐狸,活潑貪玩卻誤闖禁地,危險來臨之際,幸遇崇拜之人相救,感念之下,也由此走上報恩之路。

這是一個敘事清晰而鋪墊完全的順序開頭,人物關係初露端倪,敘事細節已經埋下,只等故事完全展開。

但這同時也是全劇改編最大的地方。不同於原著中起於青丘白淺大婚時鳳九東華的初見,而後逐漸向前追溯至千百年前相伴經歷的倒敘寫法,在《三生三世枕上書》影視化的過程中,劇本捋順了故事線,大刀闊斧地刪減了原著中時間錯亂的倒敘、插敘、支線。

這樣的改編方式,並非我們所習以為常的「原著至上」,但 從故事性上來考慮,這無疑是《三生三世枕上書》中最為驚艷與友好之處。

微博網友曾在話題中探討這一改編模式帶來的驚喜,「 從鳳九東華,到小九宋玄仁,再到阿蘭若沉曄,這是一場從發生到發展的愛情。我當然喜歡梵音谷的高潮單元,但我更想看到他們初遇、相識、喜歡、深愛,層層升溫,讓人難以抗拒。

沒有什麼比「自來水」觀眾們更能反應對於影視劇的態度。順序的改編,賦予了整劇從劇本到製作以天馬行空到逐步走實的思路轉變。原著變成一個支點,在和電視劇製作思維的不斷碰撞中,將 基因仍在、骨架更佳的《三生三世枕上書》送上熱度榜首。

而從劇本、拍攝到後期製作來看,這種高於形式的取捨是始終貫穿在《三生三世枕上書》影視化過程的主軸線上的。

一方面,除卻對於主線的梳理,《三生三世枕上書》的影視化過程中還對原著中寥寥一筆帶過的凡間故事進行了充分的擴展,以區別於仙界的拍攝手法,填充並豐富了原著中諸多模糊的細節。

另一方面,在劇中,同時不乏東華撞見鳳九洗澡、鳳九討要鐲子、鳳九變帕子等1: 1名場面復刻。這些自原著起便聞名在外的高潮情節,像是《三生三世枕上書》中豐潤的血肉,搭配著被重整的骨架,共同塑造成最獨一無二也最恰到好處的作品。

從這個角度說,《三生三世枕上書》的脫穎而出, 或許從來不是偶然。

在奉行「寵粉」的那些年裡,還原原著曾一度盲目地成為一部作品的判斷依據。不可否認,這的確是 IP改編之路上的極佳助力,但在「前提」條件差異化的結果下,還原並非適用於一切 IP改編之作。

套路或許是最方便和最高效的抵達方式,同時也是最懶惰和最粗放的表現方式。它或許奏效,但也始終拒絕了煥新。

跳出思維定勢後,《三生三世枕上書》用那些被捋順、豐富的故事線和1: 1復刻的名場面共同滿足著在劇粉與書粉的渴望,也在為行業帶來著新的思考—— 「寵粉」或許從來就不僅僅只有一條路可走,那些原著與影視劇碰撞後火花,才是真正的引人之處。

取捨得當的視效製作

對故事的足夠了解,以及於創作的核心目的的統一性,共同促成了《三生三世枕上書》依靠改編與原著能夠起到「1+1>2」 效果的前提。

在這樣的語境下,再度為《三生三世枕上書》起到加分作用的, 是明顯高於平均水準且運用合理的視覺特效。

電視劇開篇,十里桃林,第一個小狐狸飛奔而去的鏡頭就足以令人驚艷。一直以來,生物視效於真實世界之難,在於細節和真實性上。在這一點上,《三生三世枕上書》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細節癖」: 900餘 個鏡頭純狐狸鏡頭, 42分鐘 2520秒 63000幀 的總占時、 160萬 左右的毛髮量。用更具體地數據來看,則是預估用一台電腦 735900小時 以上的渲染時間、高峰時期共 1100台 電腦共同渲染的狐狸鏡頭以及 16個 其他角色的共同製作。這種工程量、這種呈現效果,在此前的類型作品中,幾乎是前所未有的。

網友調侃《三生三世枕上書》是 「破產級特效」:「飄渺九重天、浪漫佛鈴花、皚皚梵音谷,破產級特效真的不是說說而已。」

而這些,搭配著美術團隊耗時 近8個月所搭建的 12個 攝影棚、總占地面積近 40000 平方米 的置景,以及 5000件 道具、 2000件 服裝,共同賦予了《三生三世枕上書》鮮明的不可複製性。

而往更深處追溯,其真正的亮點,或許不僅僅在於「取」,更在於「舍」——從《三生三世枕上書》放出的相關後期特效圖來看,在最終的內容呈現里,有諸多特效為配合劇情的緊湊性而被進行了刪減。由此,內容與視效也在某種程度上達到了一定的平衡。

一直以來,諸如《三生三世枕上書》等眾多仙戀作品影視化中的難點,在於面對一個充滿奇觀和想像的多重世界——仙、人、魔、夢,這些同時存在於真實和幻想之間的特殊性,賦予了作品建立在東方美學範疇內的全新觀看體驗。

但與此同時,為突出世界觀複雜性,在很多時候,特效的繁雜也成為此類作品的觀劇障礙:第一眼的驚艷,往往賦予其開局的爆髮式人氣,但隨著劇情的播出,製作團隊無法割捨精美的畫面,也讓作品本身難免生出拖沓之嘆。

此次,《三生三世枕上書》以這種具有試驗性意義的影視化方式,或許在某種程度上,為類型網劇在改編上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變化中的可能性

從《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到《三生三世枕上書》,短短几年間,帶來的不僅僅是創作形式的改變,更是屬於整個市場格局的煥新。

三年前,IP改編正盛,年初的「十里桃花」開得嬌艷,年中的《擇天記》《醉玲瓏》《上古情歌》匯聚了彼時最熱門的頂級流量。人們依舊堅信著,「仙戀IP 圍剿市場」會繼續下去。

但潮水褪去的比想像中更為迅速。2017年,像是最後的狂歡。隨後的三年間,在影視行業的不斷反思中,以 IP為核心價值的影視劇開發經歷了潮起又潮落,熱情逐漸轉入了冷靜與低潮期。

在這種大環境下,《三生三世枕上書》的誕生,像是一個信號——一個那些年曾霸占著市場的仙戀奇俠,或許從未在抗爭、妥協與磨合間中道崩卒的信號。

事有所來,瑕不掩瑜。是難得看的清楚、走的明白的作品」,在《三生三世枕上書》的豆瓣評論里,一位網友訴說對於《三生三世枕上書》的特殊觀感,「《三生三世枕上書》所做到了的、沒有做到的點,都可以成為未來IP改編之路上的方法論。」

的確,和許多仙戀IP 相似,在生生世世不離不棄的看點之下,《三生三世枕上書》的故事,也有諸如虐戀、死別,甚至三角戀等可能套路化的關鍵詞。

這也和市場長期的創作慣性有關。從這一方面來說,諸如《三生三世枕上書》等諸多仙戀題材的作品,距離盡善盡美或許還有很長的一段要走。

但另一方面,也必須承認的一點是,在仙戀一度缺席的大環境下,《三生三世枕上書》中那些主線敘事方式、對於故事完整性的補充、對名場面的還原等等具有代表性的改編方式,以及東方美學下的畫面極致回歸,也 的的確確讓它在自己的類型世界裡,獲得了一個參差性的座標。

在這個「內容為王」的現象級話題已然落地的時代,這些可能性匯聚在一起, 帶來的長尾效應,或許也同樣是源源不斷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UgOduHAB3uTiws8KT0u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