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淮安在唐朝時就這麼牛叉

唐代,時稱楚州的淮安始終是唐代十大緊州之一,地位十分重要,朝廷多派重臣任楚州刺史,著名的有宋璟、李泌、李聽等,後來均位至宰相、國公。

唐代著名詩人李白、韓愈、劉禹錫、白居易等都遊覽過淮安,留下了大批的詩作,尤其白居易的「淮水東南第一州」,成為評價淮安的經典名言。

紅線為淮河;當時鹽城好多地區還是海域

漕運要地

安史之亂後,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唐室遂依賴長江一帶財賦立國,漕運量日益加大,淮安成為漕運要津。當時楚州設轉搬倉於城北,凡江淮運米暫儲此倉。

重要港口

唐朝重視對外交流,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位於淮河入海口的楚州港交通優勢凸顯,無論是到東南亞等地的南線,還是到東北亞的北線,都在楚州中轉。(當時淮河入海口屬於漣水)

當時大食、波斯的胡商由海上來華,也多經楚州過泗州(古泗州城在淮安市盱眙縣)去長安。日本國19次遣唐使,有11次從楚州港出海歸國。朝廷還在楚州設有接待外國使臣的驛館和接待官員。

日本遣唐使的官船

鹽業集散地

古稱「煮海之利,重於東南,兩淮為最」。漣水和鹽城所產鹽,都在楚州集散,所謂「擅利巨海,用致沃饒」,唐朝在楚州設有鹽監。

繁華的商業

日益發達的運河經濟,讓楚州千帆相接,非常繁華。

越商胡賈及日本、朝鮮商人,常到楚州和泗州經營,新羅人在楚州經營煤炭和水上運輸業,楚州和漣水均設新羅坊。

楚州餐飲住宿娛樂業發達,眾多商家竭誠盡智,奇招百出,迎送著四海三江的客人。沿河酒店客棧,全天候通宵營業。

興盛的農業和手工業

劉禹錫的萬頃水田連郭秀,「四時煙月映淮清」,白居易的「荷塘翻露氣,稻壠瀉泉聲」,均反映了楚州田園風光。楚州水產品也很豐富,淮白魚其時已很著名。

手工業以紡織、造酒為主,《唐書·地理志》載,楚州貢貲布、紵布,後又有孔雀布的生產。釀酒業多集中在城東櫻桃園一帶,其地有劉伶台,杜康橋,供奉酒聖、酒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