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 真實發生在淮安的著名冤案

要說淮安著名的冤案,我們首先會想到的是竇娥冤,但它不是真實發生的。

我們今天要講述的驚天冤案,是清朝嘉慶年間發生在淮安真實案件,嘉慶震怒,朝野震驚!它就是淮安奇案。

淮安奇案和大清真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張汶祥刺馬案被列為清朝四大冤案

百度百科

反貪官員離奇自殺

嘉慶十三年(1808年)夏秋之際,淮安境內突然連降大雨,大雨引發黃河(當時的黃河淮安段就是今天的古淮河)暴漲,最終在山陽縣(今淮安區)附近發生了決堤,淮安地區受災嚴重,無數災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

看了災情的奏章之後,嘉慶帝發下諭旨,令朝廷立即從國庫中調撥錢糧,從速賑濟受災百姓。為了保證賑銀真正發給災民,嘉慶還命令兩江總督鐵保在賑災的同時,派出監察官員,到災區各處巡視災情,同時巡查賑銀的發放情況,並按實彙報。

剛好當時山東即墨學子李毓昌考中進士,獲賜候補知縣資格,被分配到兩江總督衙門聽用。兩江總督鐵保認為他初入官場又是外地人,是監察官員的最佳人選。就這樣,李毓昌被鐵保派到山陽縣查賑。接到委派後,李毓昌即帶上三個僕人到淮安赴任。

李毓昌九月到任後,不顧鞍馬勞頓,立即帶隊到鄉間住戶核查戶口分發賑票,每到一個村子都按老幼人數親自造冊,勘驗受災程度及有無漏賑和冒領現象,他公正廉明贏得百姓稱讚。當地百姓稱他為「李青天」。

很快,李毓昌就發現當地官員借放賑之機虛報戶口、貪污賑災銀的秘密,他怒火中燒,將相關證據記錄下來,並擬好了上報總督府的調查報告,準備向上揭發。

淮安工業園區馬廠村李毓昌衣冠冢

意外的是,某天早上,李毓昌僕人發現他上吊自殺了!朝廷命官在自己轄區自殺不是小事,時任山陽縣令王伸漢立即向淮安知府王轂彙報,淮安府衙和山陽縣衙離的很近,王轂立即帶仵作等人前往查驗,最後確定是自殺,並向上級彙報,同時通知李毓昌的家人搬柩回鄉。

查賑大員自殺,這在大清朝的歷史上還是頭一回,但無論是江寧布政使楊戶、江蘇巡撫汪日章,還是兩江總督鐵保,都沒有去覆核查驗就草草結案。

李毓昌的叔父李泰清得知消息後趕到淮安,將侄兒棺柩運回即墨,山陽縣令王伸漢以李毓昌江南好友的身份,送給了李泰清百兩銀子作為返鄉路費。李毓昌的三個僕人被王縣令舉薦,留在山陽縣當了衙役。

事有蹊蹺,叔父進京告御狀

李毓昌的妻子林若蘭在收拾丈夫的遺物時,偶然間發現李毓昌衣服的一張字條,上面寫著:「山陽冒賑,以利啖毓昌,毓昌不敢受,恐上負天子」。 除了字條,她還發現衣服的胸前、兩袖都有血跡,頓時懷疑李毓昌不是自殺身亡,立即告知叔父李泰清,後來驗屍證明李毓昌死前身中劇毒。

於是,李家人委託李泰清到京城告狀伸冤。普通百姓告御狀,這是非常難的。雖然史書上並未記載,但種種跡象都表明,是歸鄉省親的即墨人安徽巡撫初彭齡幫助李泰清進京告御狀,包括後來接見李泰清的左都御史特克慎,也是初彭齡的好友。

李泰清和李毓昌的堂伯李士璜到達京城後,直奔都察院喊冤叫屈。左都御史特克慎召見並親自受理此案,了解冤情後,特克慎也非常震驚,立即寫好奏摺面聖。

嘉慶皇帝接到特克慎呈遞的奏摺後,也感覺事有蹊蹺,提出四點質疑:「1、李毓昌剛剛上任為何會自殺?2、為何沒有任何的查賑報告?3、他的三位僕人為何被妥善安置?4、山陽知縣為何向死者家屬贈送百兩白銀?」

嘉慶皇帝立即下了兩道聖旨:一、此案交給山東巡撫吉綸處理,將李毓昌屍棺提至省城,委派公正幹練大員詳加檢驗;二、命兩江總督鐵保查明山陽知縣是什麼人並立即解職,同時將李毓昌隨從李祥、顧祥、馬連升等人一併押解到北京,交由刑部審訊。

同時,嘉慶皇帝還在諭旨中嚴厲強調:「若不細心研究,致兇手漏網,朕斷不容汝輩無能之督撫,惟執法重懲,決不輕恕!」

吉綸領旨後,不敢怠慢,立即調集山東布政使朱錫爵等9名要員作為監驗官,經查驗,李毓昌生前曾經中毒。朱錫爵將驗屍的情況如實撰文,一份送往刑部,一份呈送皇上御覽。

嘉慶皇帝看了驗屍報告後,非常震怒,立即成立專案組:軍機大臣儀親王愛新覺羅·永璇坐鎮督察該案,並由刑部、吏部、禮部、都察院一起負責查處、辦理有關涉案事宜。同時,嘉慶皇帝還下令要求兩江總督鐵保及江蘇巡撫汪日章儘快將案子調查清楚,並將涉案人犯緝拿歸案一併押解到北京候審。

真相大白,貪官設計害忠良

案情真相很快查明:山陽知縣王伸漢以捐銀兩的方式謀得知縣一職,嘉慶十三年五月調任山陽縣。恰好遇上黃河水災,朝廷向山陽縣發放九萬兩賑災銀。王伸漢虛報受災人數,冒名領取了多達23000兩,其中自己獨得13000兩,其餘10000兩用來收買、賄賂上司和其他查賑專員。鐵保派出的11名查賑大員中,只有李毓昌章家璘沒有收受賄賂,其餘9人共受賄五千七百多兩。

王神漢恐怕被查,便精心賄賂李毓昌,但李不吃這一套。眼見事情將敗露,王伸漢私設酒宴殷勤相待,想再次拉李毓昌下水,結果李毓昌還是拒絕並當面痛斥,並嚴正聲明:對王伸漢侵吞賑銀以及賄買查賑官員之事一定如實上報總督衙門。

王伸漢「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當晚便派手下包祥去找早就收買的李毓昌隨從李祥等三人,他們一起設局,在李的茶里放置毒藥,李毓昌喝後腹痛吐血但未死,李祥上前捂住李毓昌的口將其悶死,然後解下系衣服的綢帶掛在兩個房樑上,三人再一起用力將李毓昌的屍體懸掛在房樑上,造成上吊自殺的假象。

李祥等人按照事先準備好的方案報官,王伸漢向淮安知府王轂彙報此事,由於擔心東窗事發,王伸漢提前和王轂交了底,並送上兩千兩白銀作為封口費。王轂到了案發現場後,命令仵作李標擦去李毓昌口邊的血跡,然後以上吊自殺草草結案,並帶走了李毓昌所有的查賑資料。

龍顏大怒,嚴懲涉案者

冤案查明後,嘉慶皇帝再次震怒,親自主持李毓昌案的結案工作。本就對貪官零容忍的嘉慶皇帝選擇了最嚴厲的處罰方式。

1、山陽知縣王伸漢被立即斬首,兩個小兒子也被罰為軍奴,待長大後發配到萬里之外的伊犁;王伸漢的僕人包祥先進行刑夾一次,再行處斬。

2、淮安知府王轂知情受賄、同惡相濟,同時貪污巨額賑災銀兩,被處以絞刑

3、三個謀害主人的惡僕李祥、顧祥、馬連升凌遲處死,其中主謀李祥押送到李毓昌的墳前,先行夾刑,再凌遲處死,摘心致祭。

4、兩江總督鐵保革職發配到新疆;江蘇巡撫汪日章革職;江寧布政使楊護按察使胡克家革職,留用河工效力;淮揚道道台葉觀潮革職留任。

5、仵作李標,在王轂施壓下,故意檢驗不實,杖一百,流放三千里。

6、9名受賄的查賑官員杖罰,流放到千里之外服勞役。

除了嚴懲涉案人員,嘉慶皇帝對於李毓昌等秉公執法的廉潔官員進行了褒賞,追封李毓昌為知府並給予撫恤,加賞李毓昌的叔父李泰清為武舉人,提拔章家璘為即用知縣。嘉慶皇帝還親賜《憫忠詩》,並捐資一千餘兩,令地方官員在李毓昌的墓前修御製憫忠詩碑亭。

淮安奇案之所以被列為清朝四大冤案之一,一方面是因為案件涉及到的範圍相當之廣,上至兩江總督,下至販夫走卒;二是因為案件涉及的話題之敏感,不光是普通的貪污受賄案件,而是涉及到政府的賑災銀兩,並且包含了謀殺誣告 、進京告御狀等多種戲劇因素。

1995年,取材於淮安奇案的電視劇

1995年的電視劇《淮安奇案》和21世紀初紅遍南北的電視劇《天下糧倉》,也是以李毓昌案為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