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史 | 古天長縣曾在淮安金湖縣!包拯還做過縣令?

由於建縣時間比較晚,淮安市金湖縣在很多人印象中歷史很短暫。

實際上,金湖歷史非常悠久,在歷史上,金湖境內有個北阿鎮,不僅是古廣陵縣治,還是天長縣首次出現在史書時的縣城!而北宋時包青天包拯就做過天長縣令!

卡通版金湖荷花盪

首先科普下北阿鎮和三阿

清·嘉慶《重修揚州府志》

清·嘉慶《重修揚州府志》記載:北阿鎮,在(高郵)城西北80里,又叫三阿,是因為北阿鎮南邊有平阿河,平阿河南邊有下阿溪

古代1里相當於415.8米,80*415.8恰好也是33多公里。

在百度地圖,從高郵古文游台出發,西北30-40公里都在金湖境內。

《中國史稿地圖》明朝地圖裡,也標註了北阿鎮的位置,在金湖縣南部。

明·嘉靖《天長縣誌》

明·嘉靖《天長縣誌》記載:西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02年至前195年在位)於高郵三阿東建城郭置廣陵縣,王莽篡漢改名為平江縣,三國縣廢,晉武帝太康二年(281年)立廣陵縣屬廣陵郡,當時的廣陵郡治所在古淮陰城。

清·嘉慶《重修揚州府志》

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晉朝南渡建立東晉,東晉在北阿鎮僑置幽州

據《晉書》等記載,前秦將領彭超率軍6萬,圍幽州刺史田洛於三阿,東晉將領謝玄在這裡指揮了「三阿之戰」,大敗彭超。

三阿慘敗,使前秦皇帝苻堅惱羞成怒,決定親征,與東晉決戰,即著名的「淝水之戰」

古天長縣

南宋《方輿勝覽》

南宋《方輿勝覽》記載:今北阿鎮,在晉為三阿,唐為下阿!也就是說,南宋的北阿鎮,在晉朝的時候叫三阿,到了唐朝又叫下阿,名字改來改去,地方還是金湖那地方!

宋太宗年間《太平寰宇記》

北宋《太平寰宇記》記載:唐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於下阿村置千秋縣,天寶七年(748年)改為天長縣。這和《舊唐書》的描述差不多。

也就是說,古天長縣,原稱千秋縣在北宋、南宋的古籍記載中,是在金湖縣內的古北阿鎮

有趣的是,宋朝包青天包拯曾做過天長縣令

關於天長的爭論和未解之謎

明·嘉靖《天長縣誌》

天長歷史上現存最早的縣誌--明·嘉靖《天長縣誌》記載天長由於處江淮要地,是古代戰爭必經之地,典章文物殘落,導致一百多年沒有任何記載

因此,天長縣什麼時候移到現在的安徽省天長市區,也是個未解之謎!

有意思的是,現天長市區的古天長城牆也建於明朝嘉靖年間

清·康熙《天長縣誌》

清·康熙《天長縣誌》

現在天長市部分專家認為古廣陵縣、古三阿、古天長縣在城門鄉(現在的金湖南邊天長市湖濱鄉一帶)一帶,主要是援引清·康熙《天長縣誌》,但是不難發現,康熙《天長縣誌》的描述是有矛盾的:

1、三阿(即北阿,晉稱三阿,唐為下阿),去城門鄉不遠,即三阿不是城門鄉,但離城門鄉很近(金湖與古城門鄉是搭界的),它在建制沿革篇也記載了廣陵縣在三阿東;

2、接著又說城門鄉是廣陵縣立縣的地方,這明顯自相矛盾。

另外,明·嘉靖《天長縣誌》也只記載了古廣陵縣在三阿,沒有提到城門鄉。

據報道,在今金湖南部出土了大量漢代以來各朝代的文物,也印證了古廣陵、古天長縣所在地--北阿鎮曾經的繁華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