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平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
- 儘管肚子還沒餓也會吃個不停?
- 一看到想吃的就管不住自己,總是吃撐?
- 突然想起某種食物,沒吃到就心心念念想吃它?一時吃不到還會感覺非常焦躁?
或許這是一枚吃貨的表現:愛吃、懂吃、吃的多......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你對某些食物「上癮」了!
當腦部愉悅感與吃東西聯繫起來,就會不斷想要通過吃東西這種行為來獲得愉悅。不過用相同量食物產生的愉悅刺激會變得越來越少,這會導致對食物的依賴性變強,而且越吃越多。
雖然對於人類而言,目前相關的研究還不夠充分,也存在一些爭議,但吃某些食物會令人感到愉悅的現象確實存在。有些科學家把這種不能控制住自己,對食物有異常依賴的現象,叫做「食物成癮」。
某些食物往往能在短時間內提升人的食慾,並讓人越吃越多,通常有以下幾類:
高鹽食物。如薯片、培根、泡麵、香腸等。
高脂肪食物。如薯條、炸雞、雞蛋灌餅、油條等。
高糖、高澱粉食物。如有些蛋糕、麵包、餅乾、巧克力、蜜餞、果汁、汽水等。
這些食物通常給人帶來明顯的味覺、視覺、嗅覺感受,因此更容易讓人吃得更多。
1、偏頭痛
前兆神經病學家指出,對某種食物的渴求是偏頭痛第一階段發作的典型症狀,一般在偏頭痛真正發作前幾分鐘或前三天就可能出現,患者很渴望吃某種美味,尤其是想吃巧克力。
但並非巧克力誘發了偏頭痛,而是這種想吃的慾望可能意味著偏頭痛即將發作。
2、壓力太大
我們可以通過休息調節體內「壓力激素」皮質醇的變化,但當人體處於「高壓」、「戰鬥」情境時,「壓力激素」皮質醇會「說服」你的身體進食,即使從生理層面上還無需攝入熱量。這也是壓力導致人們愛多吃的原因。
3、低血糖
造成低血糖的原因有多種,如沒有及時吃正餐或胰腺出了問題,但都有肚子咕咕作響等身體有飢餓感的信號,這時就提醒我們需要更多的食物,補充血糖充足。
4、糖尿病
1型和2型糖尿病都會導致身體能量不足,因此容易引發飢餓感,導致病人多吃。其中1型糖尿病還表現為三多(吃的多、喝的多、排尿多)。
5、身體脫水
當體液和電解質失衡,人體會本能地對某種特定食物或味道特別渴求,從而讓身體重回正軌。
6、體內缺鐵
如果特別想吃東西,且想嚼冰塊的意願非常強烈,暗示可能患有缺鐵性貧血。雖然冰塊不含鐵,不過有研究顯示,嚼冰塊可以提升缺鐵性貧血症患者精神活動和動作的靈敏度。
7、失眠
睡眠不足時,大腦中進行複雜判斷及做出決策的區域變得十分遲鈍,而大腦中控制動力及慾望的區域卻被極大地激活了。如果每晚的高質量睡眠少於7小時,醒來時身體難以調節控制飢餓感的激素,可能會導致胃口大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