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在討論體檢時發現了幽門螺桿菌陽性,但沒有任何症狀,要不要治療呢?其實,他們的潛台詞大多是:最好不治療。回答這個問題,要了解個人情況:比如年齡、性別、既往史、家族史、生活飲食習慣、甚至工作環境等。
沒有症狀=沒病麼?
答案是否定的!
沒有感覺到不適症狀,不代表就沒有問題!
真正患上某些疾病,早期也並沒有症狀,就像消化科醫生中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早期胃癌的典型症狀就是——沒有症狀」。
研究發現,每100位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病人當中,會有30位左右的患者有不舒服的感覺,比如胃脹、胃痛、反酸、燒心等。剩下的70位患者他們基本沒有什麼症狀。
什麼是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是什麼東西?幽門螺桿菌,就是我們說的Hp,通常寄生在人的胃粘膜表面。一旦感染,若不治療,終身攜帶;抗酸能力強;引起的胃炎、消化道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
有1%的感染者的不良預後是胃癌。
細菌和病毒周圍顆牙。口腔衛生醫療讓步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抗酸性強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因此能在胃酸中長期生存。它利用鞭毛在胃粘液層內部移動、並附著於上皮細胞的表面,在胃粘液層進行增殖破壞粘液層,讓失去粘液保護的胃上表皮細胞發炎,並能帶來進一步傷害,是炎症症狀惡化。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幽門螺桿菌會使所有受感染的人患上胃部炎症(胃炎)。然而,只有10%~20%的被感染者表現出症狀。
幽門螺桿菌感染的一些臨床表現和相關的疾病包括:
經常性的噁心,以及非潰瘍性的上腹部疼痛、嘔吐、腹脹和打嗝。
除此之外,還有數十種胃外疾病和他相關。
幽門螺旋桿菌從何而來?
Hp感染者的糞便、嘔吐物、唾液中均可帶有不同量的Hp,幽門螺桿菌已經從糞便、唾液、牙垢中培養獲得,主要通過糞--口、口--口途徑傳播。
其感染者存在家庭或其他群居人群中聚集發病的傾向,要特別注意預防家庭內Hp的感染傳播,提倡分餐或使用公筷。患者通常是在兒童時期感染上幽門螺桿菌的。護士和胃腸科醫師屬於高危人群,因為細菌可通過消毒不嚴格的內鏡傳播。動物:家貓等寵物中均可攜帶Hp。
40歲之前除掉幽門螺旋桿菌益處最大
根除幽門螺桿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應,阻止或延緩胃黏膜萎縮、腸化生,可逆轉萎縮,但難以逆轉腸化生。
所以,在胃萎縮或腸化生前根除幽門螺桿菌,阻斷了Correa模式"腸型胃癌演變"進程,幾乎可完全消除胃癌發生風險。
已發生胃黏膜萎縮或腸化生者根除幽門螺桿菌,可延緩胃黏膜萎縮和腸化生的進展,也可不同程度降低胃癌的發生風險。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的最佳年齡為18~40歲。
日常生活中注意以下幾點,減少幽門螺桿菌的傳播。
飯前便後要洗手;
生冷食品要洗乾淨才能吃;
集體用餐時最好用分餐制,給人夾菜用公筷;
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要給他準備專門的碗筷;
成人不要用嘴去觸碰嬰兒的奶瓶、勺子,更不要嚼碎了東西喂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