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哈佛醫學院團隊發表在《Nature》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哈佛的Bruce Yankner教授等發現,神經元的興奮程度是決定壽命長短的主要因素。興奮程度高的人壽命較短,而長壽的人神經興奮程度較低。
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神經系統活動影響人類壽命的證據。不僅如此,教授團隊還揭示了背後的分子機制。
研究顯示,降低神經系統興奮性,調節胰島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信號通路能延長壽命。這項研究同期發表於《Nature》上的評論性文章,許多專業人士都對這個研究給予了高度評價。
神經與衰老有關,原因尚不明
首先,衰老會影響神經系統,這雖然是事實,但背後的分子機制還不清楚。阿爾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等與衰老相關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就是明證。
實際上,已經有一些科學家觀察到,神經系統的信號可以影響生命體的衰老速度。顯然,神經和衰老之間,是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只不過這背後的機制還不為人知。過往的研究,最多就是探索特定神經元存在或者不存在,與線蟲的壽命相關,並沒有人研究神經系統的活動狀態,是否會影響衰老的進程,連線蟲相關的研究都沒有,更別提對於哺乳動物、甚至是人。
長壽可能與神經興奮度較低有關
教授團隊表示,既然大家都對神經與衰老之間的關係感興趣,尤其是人體內是否存在這樣的關係,那就直接研究人體。
之前已有研究表明,大腦基因的表達變化可以將年輕人與老年人區分開來。他們分析比較長壽組(85歲以上)和非長壽組(80歲以下)基因表達的差異。而研究結果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與80歲前去世的老人相比,85歲以後去世的老人,神經興奮相關基因表達量顯著降低。研究人員認為,這個結果暗示,長壽可能與神經興奮性較低有關。不過,科學家觀察到的現象到底僅僅是相關性,還是有因果關係?研究人員也在第一時間想到了這個問題,並在研究衰老的模式生物線蟲中,探索了神經興奮性與衰老之間的關係。為了保險起見,研究人員從遺傳、分子和細胞的角度,在線蟲身上開展研究,結果證實:改變神經的興奮性確實會影響壽命,抑制就延長,增強就縮短。
降低神經興奮性,可能減緩衰老
團隊就注意到了REST蛋白在老年人大腦中的作用。許多基因的表達受這個REST蛋白的調控,而且REST蛋白對大腦有保護作用。在那些神經興奮相關基因表達下調的長壽人群中,都發現了REST基因大量表達的痕跡。而且那些基因的表達下降,確實與REST基因表達上升呈正相關。總之,研究人員認為,活化REST或者降低神經元的興奮性,可能是減緩人類衰老的一種方法。
雖然神經過度興奮會表現為肌肉抽搐、情緒波動和思想變化等,但是這個研究還不能告訴我們,個人的行為、思想和情緒是否會影響壽命。儘管如此,這並不影響科學家們從人類行為的角度去探討長壽這個問題,畢竟從分子機制上是可行的。
但是,衰老過程真的非常複雜,並非一兩次研究就能得出最終結論。我們不如從現在開始,從日常生活做起,多運動、多吃健康食物,多放鬆心情,積極主動地延緩老化,促進身心健康。
大數據下最長壽的形體
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是健康檢查常用的指標,它由兩個數值決定:身高和體重,公式如下:
BMI = 體重(公斤) /身高的平方(米)
(如果你懶得算,直接點這裡:http://peinipao.cn/tools?mid=23786)
BMI值的正常範圍在18.5-24.9之間,低於18.5屬於體重過輕,超過25則屬過重、肥胖。
近年來,有研究人員搜集了全世界1000多萬人的資料(已排除吸煙者與慢性病患者,研究開始後五年內死亡的案例也排除不計),研究BMI與壽命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20-25應該是最佳的BMI值,處於這個範圍的人群死亡率最低,而BMI超過25或低於20會對壽命產生影響。這一結果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都如此,太低或太高都對壽命有影響。
雖然BMI過低或過高與死亡率相關,但不能就直接推論認為BMI異常會造成死亡率上升。比如:某些疾病會造成水分滯留,使BMI假性升高;又有許多疾病會造成患者體重減輕,使BMI異常降低。疾病,才是造成死亡率升高的直接殺手。
因為簡單計算容易,所以BMI常常被人們用作體脂率的判斷依據,但其實它並不能反映出實際的身體構成如何。身高、體重均相同的兩個人,一個看上去可能要比另一個瘦很多。一篇2007年的美國研究調查使用了精密儀器來測量體脂率,並將男性大於20%,女性大於33%定義為體脂過高。
該研究分析了運動員與一般人的BMI值及體脂率,結果發現,男女運動員明明很多人體脂正常,但從BMI來看卻認為超重,而許多普通女性明明體脂過高,卻從BMI來看為正常。所以,BMI並不能真正準確地判斷運動員是否過重。
一位體脂率只有12%的橄欖球前鋒的BMI可能高達30,但一位體脂率25%的不運動中年男性BMI只有24。你會認為不運動的中年男子更長壽嗎?
事實上,BMI高但肌力也高的人群,死亡率並不會上升。中年時握力較強的人,壽命往往比較長。
再來說說BMI在18.5-20之間的人群。身材纖細往往被很多人認為是健康的象徵,但如果BMI小於20,別高興太早,你很可能屬於肌肉量不足人群,死亡率反而會上升。這跟傳統觀念中的BMI理想值在18.5-24.9似乎有悖。
專家認為:低BMI往往意味著低肌肉量的人群,所以低BMI與高死亡率有關聯,因為肌肉對於健康至關重要:
大數據顯示:BMI在20-25之間的人群最長壽。此結論不適用於運動員,尤其是肌肉占比很高的人群,體脂率應該是更好的判斷指標。
BMI在18.5-20之間的人群,雖然屬於正常標準範圍,但如果肌肉量過低,對健康仍舊是有影響的。
所以說,「增肌」與「減脂」都很重要,與我們的壽命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