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還將爆發的獻禮片:以情動人下,更要立足真實

2019-10-15     影視Mirror

最強國慶檔已經告一段落,而在劇集市場,獻禮依舊在繼續。

8月開始,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百日展播就已拉開帷幕,隨著由張譯、潘之琳主演的反特刑偵劇《光榮時代》定檔10月13日,第二波獻禮劇已然啟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而2020年我國將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進入建黨100周年,這也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兩年,「獻禮片」的熱度還將繼續。


據了解,國產獻禮片主要在1959、1989、1991、1999、2001、2009、2011、2019年出現了較大數量以及較有影響力的主旋律作品,對此,記者主要在這幾個時間節點播出的劇集和電影與今年已播與待播的劇集和電影中,打破時間線,重新從類型上進行簡單粗略的分類。

大致可以將其分為抗戰與諜戰、人物傳記、軍旅、創業、農村、少數民族、體育、都市情感等幾類,並在從中發現:在獻禮片中,抗戰、諜戰、軍旅是獻禮主力軍,不同大類下作品的口碑與收視不齊,而如今獻禮片還在細分行業的現實題材與未搬上熒幕的真實故事中繼續深挖。

主要影片如下(為不完全統計):

抗戰、諜戰

《我的1919》《覺醒年代》《秋收起義》《古田軍號》《青春之歌》《林家鋪子》《萬水千山》《少年戰俘》《偉大的轉折》《騾子和金子》《我是紅軍》《紅星照耀中國》《回民支隊》《歸心似箭》《南京!南京!》《大決戰之遼瀋戰役》《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中國命運的決戰》《紅岩》《解放》《小花》《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建國大業》《外交風雲》《永不消逝的電波》《紅色電波》《解密》《特赦1959》《瞄準》《信仰》《隱秘而偉大》《光榮時代》《驚蟄》《解密》《潛伏》《偽裝者》

軍旅

《沖天飛豹》《絕密543》《熱血尖兵》《深海利劍》《陸戰之王》《空降利刃》《藍盔特戰隊》《傘兵魂》《士兵的榮耀》《飛行少年》

農村

《十八洞村》《南哥》《青戀》《花開時節》《尋找北極星》《我愛你,祖國》《好雨知時節》《在桃花盛開的地方》《歡喜盈門》《一號文件》

創業

《激盪》《大江大河》《創業時代》《奔騰歲月》《面向大海》《大浦東》《在遠方》《奮鬥吧!青春》《溫州三家人》《激盪》《大江大河》《創業時代》《正午門下小女人》

傳記

《孫中山》《周恩來》《鄧小平》《雷鋒》《焦裕祿》《孔繁盛》《錢學森》《鐵人》《聶耳》《袁隆平》《廖俊波》《啟功》

都市情感

《我在北京等你》《山月不知心底事》《遇見幸福》《下一站是幸福》《熱愛》

《如果歲月可回頭》《北京地鐵》

少數民族

《金鳳花開》《西藏風雲》

獻禮主力軍:抗戰、諜戰、軍旅

按照整理的數量來看,雖然今年的獻禮劇類型可謂遍地開花,但在近幾年獻禮片的總量上,抗戰題材仍居於領先位置,諜戰、軍旅類型的數量也十分可觀,而這與之前的規定密不可分。

據南方網報道,10年前的獻禮檔期,中宣部圈定的50部獻禮劇以紅色革命劇為主體,200多部各路文化機構生產的獻禮劇中有超過70%是戰爭戲。

在抗戰、諜戰中,重要的近代歷史時刻均有凸顯,如《我的1919》反映巴黎和會、《覺醒年代》表現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更有同名影片《秋收起義》等,其中特別是反映紅軍長征、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數量較多。

而影片《建黨偉業》《建軍大業》《建國大業》這類跨越更是引發了不小的轟動,《建國大業》用影像再現了從抗戰結束後到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這一時間段下的重大歷史事件,並彙集了172位國內明星,開創了新時期主旋律題材的先河。



開國大典,原子彈爆發、香港回歸等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時刻,更是屢屢出現在獻禮片中。

據了解,《開國大典》4K新版將於10月18日登陸院線,這部1989年一經上映就創造了建國以來最高票房紀錄1.7億,獲獎無數。如今在2019年第三屆中小學生電影周上更是成為「學生最喜愛的經典影片」,可見熱血澎湃的愛國之情是能夠穿透時空界限的。

而諜戰分量濃的作品如《潛伏》《偽裝者》更是頗受觀眾喜愛,《潛伏》豆瓣高達9.3分,《偽裝者》實現了播出第6日收視率成功破2,播出的第11日達到2.91,市場份額占到8.89%。開播後第5天網絡播放量破億,成為國內諜戰劇史上首部網絡日播量過億的影視作品。



在軍旅劇類型的整理中,關於空軍的作品相對較多,如《沖天飛豹》《飛行少年》,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在軍旅劇中熱度與口碑齊飛的要數《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這兩部作品,但均並未在獻禮的主要檔期播出。

口碑與收視不對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獻禮片的口碑與收視是不對等的。

根據粗略統計,革命、農村、傳記口碑上基本上都穩定在7分以上,但整體收視較低。而創業、都市情感類型卻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觀眾。

創業、農村題材無疑反映改革開放後的巨大變化的最好抓手,但兩者在口碑與收視上卻有著明顯的差異。根據現在的市場表現來看,無論是正在熱播的《激盪》《在遠方》還是去年大火的《大江大河》,創業題材都取得了不錯的收視,而農村題材卻遲遲鮮少露面。

而在今年公布的86部獻禮劇中,更是出現了多部都市情感劇。而入選百日展播活動的第一輪獻禮劇《遇見幸福》,一經開播便成功奪得了四網同時段省級衛視收視率第一名的好成績,開播首日衝上熱搜,多次刷榜,但就是這樣一部熱劇,豆瓣評分最終6.2分,未達到農村、革命、傳記類的平均線。



編劇缺乏農村生活經驗,缺乏鄉土時代氣息,使得本身受眾群就小的鄉村故事更是難以打動觀眾,而以往革命傳記類的獻禮片也都大多專注於塑造特定歷史下的英模人物與重要時刻的偉大榜樣,並帶有一定的「說教式」含義,雖然一部部獻禮片均製作精良,但卻缺少一種與觀眾溝通的熱情。

同時前期部分影片借著「獻禮」「國家重點推薦」等頭銜忽視市場規律,忽視宣傳和營銷的關注與投入也讓獻禮片難有熱度。

國慶檔《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攀登者》在前期就進行宣傳,《中國機長》的幾位主演更是創造性的登上了2019央視春晚的舞台,這些都使得他們在還未上映時就牽動人心。

現如今營銷已經成為作品本身的一部分。用戶對於產品的認知、購買、體驗、評價等一些列動作,都與營銷緊緊相連。

獻禮片的可能性

雖然口碑與收視不對等,但這並不意味扎堆創業、都市情感、加大營銷就能確保一部作品的收視,影片本身的質量過硬才是王道。

如同為相同題材的《大江大河》與《創業時代》,《大江大河》豆瓣8.8,而《創業時代》卻低於3.7。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李準是這樣談到《大江大河》的,「格局宏大、堅實勻稱,非常接地氣;細節真實,帶出了密集的時代氣息與生活氣息;精深的思想深度。改革開放最核心的精神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該劇從真實的細節入手,把這個立意推向了極致。」而《創業時代》最大的問題就是將過多的筆墨用於描繪愛情,這也是創業劇普遍存在的問題,遊走於創業與愛情之間。

軍事題材文藝作品要想保持長久的生命力,離不開正確的價值觀作支撐,「不拋棄、不放棄是《士兵突擊》中最爆款的一句台詞也成了《士兵突擊》的標誌,除此之外負重越野,修理坦克,射擊比賽,還有老A選拔賽,《士兵突擊》在軍事常識方面也具有信服力。

而在聚焦於描繪重大歷史時刻的作品,國慶檔影片《我和我的祖國》無疑是最成功的代表之一。其從小人物視角出發以一股溫柔之勢掀起了全民記憶。總製片人黃建新也曾公開表示,希望拍攝的是能夠共同展現全民記憶的聚合情感,主要從情感角度出發,強調「我」和「我的祖國」,個體和國家心靈、情感、命運的聯繫。



如今獻禮片已經不再局限於傳統的戰爭劇、諜戰劇,而是出現了更多適合年輕受眾的都市劇、創業劇,而細分行業的現實題材與未搬上熒幕的真實故事也更多的加入到獻禮片行列中。

真人真事改編的《烈火英雄》《中國機長》《攀登者》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關注老年人生活的《幸福院》,描寫看守所作品《守候明天》,描繪航天員成長的《飛天英雄》《向天》也將陸續登陸熒幕。

以情動人,而非以史動人,同時讓作品立意與製作水平尊重事實、符合觀眾審美、尊重市場邏輯,為祖國獻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bgw420BMH2_cNUg6T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