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窮其一生的努力,無非是想要自己的家庭興旺,家人幸福。然而,有些人可以如願以償,但有些人拼盡全力,最後卻還是面臨著家庭衰敗、甚至妻離子散的結局。
也許你們會說這都是命,但請相信,命運的掌控權從來都在我們自己手中。一個家庭最終走向衰敗,不是空穴來風,都會有自己的徵兆,只是你自己沒有發現而已。
比如我的朋友老林,一家上市公司的集團老總,卻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遭遇了公司倒閉、妻子離世的雙重打擊。
接到消息時,我一度驚愕地說不出話,畢竟前幾天還在跟他談一個項目,實在無法相信這是真的。但就在昨晚,我偶然讀了一篇佛教故事後,我才恍然大悟,凡事皆有因緣,只是身陷其中不自知而已。
這則佛教故事如下:
古時,有一個崇信禪師在雲遊四方時,突然病倒在地上。這一幕,恰巧被一位老員外看見,便急忙叫人把禪師安頓在家,請大夫幫忙治病。
經過一段時間的療養,崇信禪師的身體大有好轉,但為了不給老員外一家添亂,他堅持要獨自到城外的破廟中去住。
並表示,老員外每天只要派人給他送5張麵餅就好。老員外拗不過崇信禪師,便答應讓自己的兒子每天送過去。
一晃一個月過去了,老員外不放心崇信禪師的身體,便打算親自去寺廟探問一下。可誰知,剛到寺廟門口,便撞見禪師收拾行李要離開。老員外便急忙詢問,是否是5張麵餅不夠,自己招待不周。
崇信禪師聽見後,搖了搖頭說:「非也,施主可知我為何指定每天要5張麵餅?」
見老員外一頭霧水的樣子,禪師解釋道:「我本來每天只需4張麵餅即可飽腹,之所以多要一張,是為了回贈給你。可今日發現,回贈的麵餅都被令郎丟棄在窗戶邊,故打算離去」。
老員外聽完後,不以為然的說:「不就是幾張麵餅,我家多的是,大師不必如此」。禪師見老員外還是不理解其意,便離開了。
數年後,當崇信禪師再回到鎮上時,發現老員外的府邸已經換主人了。一打聽,老員外已經去世多年,而他的兒子奢侈無度,不到幾年,便敗光了家底,整個家族都衰敗了。
老員外一家的經歷,便是一個家庭走向衰敗的典型例子,而崇信禪師多要一張麵餅回贈,無非是提醒老員外家庭正在走向衰敗的兩個徵兆,可知他們一家人都沒有領悟到:
01缺乏憂患意識
古人有一句話說得好:「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個家庭的家庭成員如果都沒有憂患意識,沉迷於安逸,未來的危機就可能一瞬間摧毀這個家庭。
在上面的故事中,看似是丟棄一張麵餅,卻直接反應出了老員外一家人鋪張浪費,缺乏憂患意識的態度。
光憑這一點,老員外一家走向衰亡都是遲早的事。因為即使家財萬貫,總有吃空的一天。
無獨有偶,我的朋友老林也是,自從公司上市後就開始到處投資,家人也是奢侈無度,吃喝玩樂肆意揮霍,最後不但敗光了錢財,還丟了性命。
相反,我們再看那些延續數百年仍興盛不衰的大家族,家訓中無一沒有「勤儉持家」這一項。這也是為什麼有人說,越有錢的人越小氣的原因。
那是因為這些人都具有「憂患意識」,他們知道人生的每一刻都充滿變數,現在有再多用不完的財富,未來某一天隨時都可能變沒有。
有句老話告誡得特別好:「常將有時思無時,莫到無時想有時。」這就是居安思危最好的體現。
所以,他們會勤儉持家,會督促自己時刻努力,不斷求生、求發展。如此,才能在任何家庭災難面前立於不敗之地。
老一輩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家庭,都必須具有憂患意識,才能保持家庭興旺不衰。
02家庭子女的教育失敗
所謂「子孫不患少,而患不才」,一個家庭的興盛不衰,最重要的便是子孫的傳承。如果對子女的教育失敗,那麼,前面你這輩子再怎麼努力打拚,最後都會付之東流。
在這則佛教故事中,老員外的兒子,不但沒有把崇信禪師每日回贈麵餅一事告訴員外,甚至自作主張將麵餅全部丟棄,這就是敗家子的行為。禪師就是看出了這點,故而以離開為由,試圖點醒老員外,可誰知對方並沒在意。
古代林則徐就深諳此道,並留下了一千古名句: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無論什麼時候,一個家庭想要興盛,除了自己這代人要努力,還要抓好孩子的德行、人品的培養。因為只有先教育好孩子,他們將來才會擁有將家庭延續興盛的能力。
綜上所述,一個家庭,出現這2種徵兆,往往預示著衰敗,一個也要避免。一代興盛靠努力,世代興盛靠傳承。如若家風不良,缺乏憂患意識,就將面臨世代不興的結局。
所以,不管你現在是貧窮還是富有,都告訴自己,告訴家人,時刻給家庭留一張餅吧。同時,也要多留點時間陪伴孩子,把家庭的教育抓好,換來的未來,千金難買。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略懂居士每天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