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佛友聚會上,一個朋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又冷又黑的夜晚,一位女士的汽車在半路上拋錨了。她等了很長時間,總算有一輛車經過,開車的男子停下車過來幫忙。
車修好後,女士過意不去堅持要付些錢作為報酬。男子謝絕了她的好意,並建議把錢給那些比他更需要的人。隨後,他們各自上路了。
又冷又餓的女士來到一家咖啡館,一位身懷六甲的女招待為她送上一杯熱咖啡,並問她為什麼這麼晚還在趕路。
於是女士講述了剛才遇到的事,女招待感慨這樣的好心人現在真難得。
女士問她懷孕為什麼還要工作這麼晚,女招待說為了迎接孩子的出世需要第二份工作的薪水。
女士聽後執意留下一筆小費,並說:「你比我更需要它。」
女招待回家把這件事告訴了她的丈夫,原來她的丈夫就是那個好心的修車人。
這真是應了佛門裡那首偈子:
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
有人要問了,同樣都是行善,為什麼一定要積陰德呢?
做好事享受世人的讚譽,這叫「陽善」。
《了凡四訓》中說: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
大家誇讚了,你的福報也就過去了。但是「陰德」就不一樣了,陰德是做好事不留名,這樣的人所積攢的福德,將功德無量!
我看見你眼前一亮。我猜你一定想知道做什麼樣的事最積陰德,也讓自己多多的累積福報吧。下面這三件事,哪怕你做一件,都是一個有福之人!
01廣結善緣
一個人願意去做善事首先他的內心是善良的。他把這份善良傳遞出去的同時也傳遞出了寬厚和慈悲。聞名於世的《了凡四訓》教人改命,核心觀點是廣結善緣。
那麼袁了凡怎麼通過行善改變了命運呢?這個過程就是修心。將一顆充滿了貪慾、嗔心和愚痴之心修行成一顆清靜自在、寬厚慈悲的心,需要廣結善緣。
你的好心情和善念會傳染,你是源頭,那些接受到你好心情和善念的人因此也變得心情好起來,內心柔軟起來,與你的交往變得真誠而持久,這便是好的緣分。
這些日積月累的緣分累積中,逐漸形成你的氣場,你的能量越來越多,向外輸出的善念和善舉也越來越多,那些因此而恩惠的人必將以某種形式回饋與你,你的福報和好運也大大增加。
誰都明白,與其結怨不如結緣。每一個出現在你的生命里的人都和你有註定的緣分,不妨多傳遞一些真誠和善良,這樣才能收穫更多的快樂和幸福。
02與人為善
如果你出手幫助一個熟悉的朋友,很大程度上因為你們交情深厚或者對方有利可圖。如果你出手幫助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很可能只是因為他需要幫助,而你樂於幫助。
這樣的善念,對受益者相當昂貴。與人為善,是一種品德,也是一種修養。一個人能夠與人為善,首先要有包容的胸懷,要有大海的氣度,要有小溪的潺涓。善,是心質。善待父母為孝,善待上級為忠,善待同事下屬為和。
與人為善,恰如上善若水,不以微小而不為,不以弱薄而棄之。一個微笑、一個擁抱、一份幫助對於佛家而言,都是自利利他的思想,也都是佛陀智慧的最佳體現。
多說善語、柔軟話、鼓勵話、讚賞話和充滿愛心的話。
讓善良的能量以你為圓心發散出去,如同一道陽光打開人們的心扉,注入和善的力量,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你種下的善念也將變成善果,在不經意的時候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
03孝敬父母
佛家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命是什麼?就是你的出生家庭以及出生地。父母遺傳給你的基因對你的人生影響舉足輕重,父母的言行舉止,他們的習慣、處事方式,都潛移默化植入你的方方面面。
一句話:沒有父母,就沒有你的生命存在。你沒有理由對父母不孝敬。因此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種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還大。
佛家這樣一個小故事:
某年大災,很多人都餓死,佛托缽乞討三天沒有要到吃的,餓得不行。
這時有個來請教問題的出家人心裡很不是滋味,於是就自己僅有的飯缽和衣服賣掉,換了一缽飯食供養佛。
佛知道後,告訴他:「衫是諸佛之壯相,因緣極尊、極重、極恩,你拿它來換飯給我吃,但我沒有這樣的福報消得這一缽飯,只有你的父母能消受。」
就像太虛大師說:「人成即佛成。」
如果一個人連做人都沒做好,還怎能成賢成聖呢?中國人重視「孝悌」,其中『孝』是沒有代溝的,上下一體,是「一」而不是「二」。
與其說以上三點是修福的積陰德的事,不如說是為人處世的基本道理。一個人能和自己和睦相處了,能孝敬父母、為人忠善了,一輩子也就能夠圓融處世,順遂如意了。
就像開頭的故事一樣,無論你是那個「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男人也好,也是受其感染傳遞善良的女士也罷,只有寬厚善良、廣結善緣才能為自己多多積陰德,才能在不經意的時候享受到上天的眷顧,所謂福報不過慈悲而已。
作者:略懂居士
家事國事天下事,略知一二;煩心憂心玻璃心,開解三四。
人有千面,物有萬象,冰山一角之下的世界才是暗流涌動的真實世界,人生需要看透假象的慧眼。
略懂先生每天帶你一起識破人生真相,化解人生迷局。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只是臨時作為文字輔助作用,絕對不會用於商業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創,未經許可,不可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