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克平飲饌筆記
.愛吃的人總會相遇.
小寬最近很忙,除了一大口的各種業務之外,他還忙著開發布會,推廣他的新書《愛吃的人總會相遇》。
新書《愛吃的人總會相遇》封面
小寬的文字總能在不經意間、不分時間場合的激動我,總是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體會他那份詩人的才情,靈動的指向內心。雖然他看上去就是一個燕趙悲滄漢子。
簽售分享會現場
我認識小寬大概是在2007年的下半年,那時我是個剛剛入行的臨時工,小寬已經是京城美食名記了。《新京報》每周都有美食版,因此還不認識小寬本尊的時候,已經看過他很多文章了。那時他還做一個欄目叫《北京寶貝》,拍一些美女放在報紙上,人生得意之事不過食色二字,小寬在十幾年前已經在食色之海中風雲叱吒、遊刃有餘了。
那幾年我跟著小寬他們後面學習吃喝,學習寫食物評論,有時候小寬會關照我,給一點版面讓我寫幾個字。我很認真當然也很費力的寫了,小寬也讓它們見報了,只是稿費從來沒有給過我。我是不敢要稿費的,能讓電腦稿變成鉛字印在報紙上,就是對我最大的獎勵了。很多人都比我寫的好,只因為我認識小寬,才有了這樣的待遇。
後來我們逐漸熟悉了,經常一起吃喝,也有機會一起出差。我放飛自己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小寬一起去了浙江衢州,我在一個視頻中露了個面,小寬也寫了兩版的稿子,這篇稿子也成為我衢州記憶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了。
後來,我們還商量著做一大口美食榜,我還是發起人之一,不過後面的事情都是小寬做了。一大口到今年已經五歲了,小寬憑一己之力把一大口做下來,成為吃貨心中有態度有溫度更是有指南性質的美食榜單。
做了多年和餐飲有關的工作,到現在我不太愛用「美食」兩個字,吃的多了,見的多了,很難再有剛入行時經常會有的驚艷感覺了。更在意的日常飲食中的情感和溫度,也就是陳曉卿老師說那種日常飲食的美好,它們就是普通的飯菜,因為情感的投入,能夠溫暖你,讓你感到生活的美好,感謝自然的饋贈。
關於這本書,小寬是這樣說的:「不介紹現在紅紅火火的館子,那些照耀著網際網路思維的餐廳,只聊那些曾經紅火但是風流早被雨打風吹去過往,那些零散四處的人兒,那些醉了又醒醒了又醉的吃客,那些在飯桌上飄搖的姑娘,那些傳奇的飯局那些江湖的酒意。我把他們,連同這些文字,一起放在時間膠囊里。」
小寬說愛吃的人總會相遇,我在想在吃的過程中遇見愛的人,豈不是更好?
.煮海筆記.
剛剛離開汕頭沒兩天,就收到張新民老師的新書《煮海筆記-潮菜天下續編》。
新書《煮海筆記-潮菜天下續編》封面
張老師的餐廳就叫煮海,幾年來,煮海推出了許多潮菜,有傳統菜肴的再現,也有老樹新花的創新。
在這幾年的餐飲實踐中,張新民老師對潮州菜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解歷史,才能更好的把握未來,這本書記錄的就是張老師這些年對潮州菜的感悟,實踐中貫穿著歷史文化的力量,因此看這本書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理解潮州菜,更好的感受潮州菜的味道。
明年亞青會要在汕頭舉行,張老師這本新書很有可能會作為汕頭人民送給各國朋友的禮物之一。因此這本書在裝幀設計上、印刷紙張上都很講究,拿在手裡聞著書香,感受菜美。潮州菜在這些年成為餐飲烹飪界的顯學,張新民老師的推廣推動作用居功至偉,功莫大焉。
從一開始微博上看到張老師介紹潮州菜,到去汕頭拜訪張老師,再到拜讀張老師關於潮州菜的幾本大作,再由張老師的關係認識了很多潮州菜方面的專家,不由得你不喜歡潮州菜。
我覺得,張新民老師是當下潮州菜推廣第一人,不僅著書立說,還有餐廳實踐著他的想法與追求。在不同場合我都說過張新民是我先生級的存在,是了解認識潮州菜不可缺少的人物。
這本書馬上就上市了,我會買一些送給朋友的,算是我對張新民老師敬意。
董克平飲饌筆記
微信號|dongkeping1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ZFiXYBetPpsA5IHl_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