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風潤萬家】我的家風故事展播—宋增芬:父親這輩子

2024-06-25     中部城市生活指南

近年來,為了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落地生根,蒙陰縣紮實開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工作,湧現出了一批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的家風故事。

為進一步倡揚家庭傳統美德、發揮先進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弘揚新時代家庭觀,縣婦聯特推出「我的家風故事」展播專欄,全面展示我縣家庭建設工作的豐碩成果,以家風促社風,不斷帶動社會文明進步。

父親這輩子

作者:宋增芬

解放前沂蒙山區兵荒馬亂,讓本來就山多地少的人們更加貧窮,父親就是在那時出生的,家中兄妹眾多,全家生活在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困境中。解放後,父親去新疆當了幾年兵,復員後擔任村中的會計。那時的錢不多,卻十分珍貴。爺爺迫於生計無著落,偷著拿了公家的幾元錢,打算先救個急,有錢了再還上。父親發現後堅決反對,爺爺拿著棍子追著打他罵他,就算這樣,父親也堅持自己的看法,讓爺爺快點還上公家的錢。

因為父親曾在部隊上過衛生員培訓班,當時的學歷風颳得很緊,有戰友已經找到原部隊開證明,然後被認定為中專學歷。中專學歷,這在80年代初期可算是高學歷了,父親卻不聽勸,感覺這樣有點弄虛作假,不夠堂堂正正,就不肯去開證明。這樣堅持的後果是,因為他的學歷低而失去了一次提拔機會。不過父親對這件事並不在意,還是任勞任怨地工作著,至今也沒有後悔過。父親最驕傲的是,他帶領全縣民工參與修築了沂蒙公路,讓沂蒙山區的交通狀況有了根本性的改變。他最遺憾的也是這條路,因為在修路過程中有四位民工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每次提起這事,父親還是哽咽和掉淚。他們那一代幹部,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與群眾之間的感情既樸實又深厚。

父親是一個合格的黨員,曾獲過全省優秀黨員等榮譽稱號。他為人正直,對黨忠誠,像一塊磚一樣,哪裡需要哪裡搬。尤其和是群眾的關係,一句話就能拉近彼此的距離,比如他和村民拉呱:你們莊的誰誰還好嗎?話題由此展開,親切自然。父親三十多年工齡,有二十多年在工地上修路,所以他對全縣的村村落落都十分熟悉。

父親和老一輩人是我們熟悉又陌生的老黃牛,是無私奉獻和艱苦奮鬥的榜樣。父親不善言辭,不會把各種標榜的口號掛在嘴上,但是用行動教會了我們:做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實。這是我從父親的言傳身教中總結出來的,也是我遵循的做人原則,我也是黨員,也曾獲得過各種榮譽,也有些創作成績,每次父親都會為我的小獎而自豪,還經常跟人誇口:閨女隨我。父親很有文采,寫的材料曾登在省級刊物上,寫的詩歌也曾發表過。

即使達不到父親的高度,他也一直是我學習的榜樣。生活中我經常這樣提醒自己,也一直這樣教育我的孩子。我給孩子起名「格」,有兩層意思:一是嚴格要求自己,二是取字面意思,格字方方正正,寓意做人要堂堂正正,從名字中也稍稍傳承了一點我父親的精神。不知是名字的力量還是什麼原因,兒子雖然內向,遇事卻很有正義感。在高中時,有幾個校外的人來隔壁班裡鬧事,一男生被打破頭,一女生正被謾罵,看熱鬧的人很多,但沒人上前阻止,我兒子就敢上前與他們講理,擋在女生面前,要求對方「有話好好說」,當然這種結果是他也被打傷了,幸虧老師及時趕到。還有一些小事,也能體現出孩子堅持正義、敢於直言的個性。兒子還在大學裡參加了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知道這個消息,我父親也很高興,比孩子拿到獎項更讓他欣慰和驕傲。

在日新月異的今天,父輩們有很多觀點都OUT了,但他們無私的價值觀、正氣的做人原則等都永不落後,值得我們悉心學習和認真傳承。很不幸,我父親在今年夏天因病去世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為人世處和言傳身教都還歷歷在目。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送別的時候,很多年前和他一起共事過的老同事都趕來了,父親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公心為上,和藹可親,可能有很多往事都是他們難忘的吧。父親從這個世界離開了,卻走進了很多人的心裡。

父親這一輩子都在正直做人,踏實做事,無論在哪個位置上,都在默默堅持著。「正直做人,踏實做事」,父親用一生踐行了這八個字,我會謹記並奉為珍貴的家訓,盡我所能,努力傳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5407869c5aa026d71c5efdb89fa40e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