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去文化廣場,給我感覺非常高大上,所開的店鋪也不接地氣,我的甜品概念還停留在歐文,貝爾斯蜜,星巴克的時候,看到這些甜品店,幾乎一個客人也沒有,心裡想,過些日子要倒的吧?這一想五年了,還開得好端端的,這說明是我的觀念落後了。
文化廣場50米之內接連開了四、五家甜品咖啡店,除了星巴克以外其它都是我沒有嘗過的,喜歡吃甜品,但吃得不多,容易胖是主要原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沒有閒,每次匆匆走過,根本停不下腳步,買點麵包帶回家當作第二天的早餐還差不多,蛋糕要冷藏才好吃,也經不起走路擠地鐵顛簸,所以從來沒有踏進這些店鋪一步。
我吃過最貴的蛋糕是在上海,一次是蔡嘉法式,半塊4寸蛋糕75元,當時點了抹茶紅豆蛋糕,配一壺英國紅茶,裝模作樣擺拍了自己的一張照片,做了我的微信頭像,那麼些年都沒換過。另一次是在上海星巴克的咖啡工廠,一塊巧克力蛋糕78元,實在忒甜,沒有蔡嘉法式的好吃,只不過是了卻我去咖啡工廠的心愿,後來我們又花了30多元去吃上海大餛飩和小籠包當作兩個人的午餐,可見性價比有多麼的不高。
這天下午剛好有2個小時的空閒,突然想去嘗試一下文化廣場那些甜品店裡的蛋糕,雖然不知道價格,但再貴也貴不過上海吧?今天就去嘗嘗在寧波屬於高端地區的高端甜品店裡,蛋糕的味道是不是和上海一樣?
幾家店裡最後我挑定了這家,法國名稱,叫不上是什麼,反正進去就是了。
門口也有桌椅,上面還有毯子,風大的時候可以給女士蓋一下,還挺周到的。
我挑了一張小桌子坐下,桌上一個小小的花瓶,一朵完全開放的鑲邊玫瑰花,挺漂亮的。
點了一杯意式濃縮咖啡和一塊蛋糕,咖啡先上來,旁邊配了一杯水。我覺得咖啡和蛋糕一起上來才會比較好,不然小小的這麼一杯,等蛋糕上來咖啡就冷了。不過木托盤上放著4朵花來點綴,也算是挺用心的了,別的咖啡店裡沒有見過。
特製的屬於店鋪的餐巾紙。
我點的店裡的招牌,焦糖海鹽千層上來了,58元一塊,盤子上點綴著4朵不同的花,先拍給大家看看,這家咖啡店在用花方面,真是頗為大方。
我特別喜歡海鹽口味的蛋糕,俗話說「要想甜,加點鹽」,你不想吃得很甜,那就略略加點鹽,鹹味能襯托蛋糕的甜,海鹽巧克力也是我特別愛吃的口味。還有港式茶餐廳里的咸檸七、咸檸樂都用的是這種原理。店裡有這款經典的海鹽千層,還有一款海鹽芝士,當日限定款是榴槤千層,猶豫了一下,最後我還是選定了這款。
用叉子把三角型蛋糕的尖尖給挖下來,層次非常分明。
送到嘴裡口感非常細膩,也不太甜,海鹽的鹹味倒是比較淡。最妙的是千層的皮極薄,入口即化,幾乎吃不出來一層一層的蛋皮。
蛋糕的甜膩與意式濃縮是絕配,那麼濃的咖啡我做不到一口悶,那樣會使心跳加快,我只能一小口一小口地抿。一小口咖啡配一小口蛋糕,正好。
蛋糕微涼,叉子叉過的形狀保持完好,上面的脆皮放到嘴裡的口感酥酥脆脆的,很好吃。
從這個側面看看千層皮,拖出來了,不那麼整齊,但是極薄。
以前有辦公室女孩穿一層一層疊起來的裙子,她告訴我那叫蛋糕裙,大概就是取自此處吧?
我的光碟,一杯咖啡,一塊蛋糕,一碟子的花,一個城市白領的下午茶標配,聽著旁邊桌的人聊著天,做外貿生意的,聊房子、孩子、票子。我在自己的電腦上敲好一篇文章。
最後的帳單,如果每一篇文章都要這麼多錢才能寫出來的話,無疑是太貴了,咱們偶爾休閒一下,體會一下,好歹寧波的高級蛋糕我也嘗過了,價格比上海的便宜了20元左右,但是上海房租貴,當然生意也比寧波好,因為消費人群多。但總體而言,今天這塊蛋糕的手藝一點不比上海的差呢,如果是你,會來嘗試一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