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真要拉北汽代工?代工費還沒賺到股票錢已進腰包

2023-11-09     道哥說車

原標題:小米真要拉北汽代工?代工費還沒賺到股票錢已進腰包

【文/財圈社&道哥說車 淺淺】從去年8月底傳小米或將接手北汽新能源位於青島萊西的生產基地,到今年10月中旬傳小米開始正式接洽北汽藍谷就生產等事項進行合作談判,再到今年11月8日北汽集團現身小米科技園參與閉門會,小米與北汽的曖昧關係似乎從昔日緋聞變成了現實,只不過兩者到底是以何種形式合作仍舊是個謎。

如今,距離小米官宣正式進入電動汽車行業已經過去了兩年半,隨著小米車身細節的曝光,首款車型2024年上半年正式上市的消息也不脛而走。而除了車型上市時間問題,在小米的造車之路上,合作夥伴花落誰家也同樣備受關注。

有關係但身份成迷

《財圈社&道哥說車》編輯注意到,小米與北汽之間的關係早在小米官宣造車之前就已經存在了。2017年7月28日,一張雷軍與徐和誼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照片曝出,然而關於協議內容雙方並沒有公布,一時間引發了人們廣泛猜想。

按照小米之家官方微博的說法,雷軍給徐和誼介紹並演示了小米的全系產品,特別是像車載空氣凈化器、車載充電器、智能行車記錄儀這樣和汽車息息相關的產品。這很自然地讓不少人認為雙方的合作可能會在車聯網以及車載配件等領域展開。

然而,當時也有一部分的聲音猜測小米可能是要造車了,因為追溯到和北汽簽署戰略協議之前,雷軍布局汽車產業之心就昭然若揭。且不說兩度飛往美國拜訪馬斯克,實際動作上最廣為人知的是2014年網絡上曝出的「小米汽車」諜照,但最終被雷軍否認,以及一份2015年的以「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申請人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交的名為「智能汽車行駛控制方法及裝置」的發明專利申請,一次次地將「小米造車」推向公眾關注的焦點。也許是這種按奈不住地對汽車產業的嚮往,小米選擇兩年後和主機廠北汽牽手。

正是當初與北汽之間種下的某種機緣,當幾年後小米正式官宣要造車後,合作夥伴的人選常常離不開北汽,一會兒是北汽工廠收購論,一會兒是北汽代工論,一會兒又是製造供應鏈成員,小米官方對此一直沒有明確表過態。

而最新發生的北汽集團現身小米科技園參與閉門會更是讓兩者之間的真實關係撲朔迷離。與會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本次閉門會僅定向邀請了核心客戶,涉及到小米手機和汽車相關供應鏈企業。」當記者想要追問更多時,對方便擺手示意不能透露更多信息。

據悉,此次會議屬於閉門會議,採取邀請制模式,保密級別較高,而且不允許攜帶、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任何電子設備入場。保密工作做得這麼好,更讓大家對此充滿期待了,北汽究竟在小米造車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兩者會碰撞出怎樣驚喜的火花?

此前,曾有知情人士透露,小米汽車計劃採用「雙線推進」戰略,分別在轎車和SUV車型上進行生產。雖然之前曾與江淮展開合作洽談,但最終未能達成協議,而北汽藍谷則是與小米關係更為緊密的潛在代工商之一。

路透社曾在今年8月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稱,小米已經獲得國家發改委的批准生產電動汽車。知情人士稱,負責監管中國汽車行業新投資和產能的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早些時候已批准總部位於北京的小米公司生產電動汽車,小米是自2017年底以來第四家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的企業。不過,小米仍需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批准,該部負責評估新汽車製造商車型的技術和安全要求。

每一次「進展」都利好股價

在造車問題上,儘管小米與北汽的具體合作形式仍舊未知,但是在合作產物落地之前,兩家的每一次「進展」都會掀起一波不小的股市震動。

去年8月26日,一則小米收購北汽工廠的「緋聞」一度讓港股北京汽車漲超20%,A股北汽藍谷漲停,即便當時面對傳聞,北汽藍谷便已經澄清「目前暫無可以對外透露內容」,而作為母公司的北京汽車也回應稱「沒有聽說過此事」,但兩家公司的股價並未出現大幅回落。與此同時,小米的股價也在當日沖高。

而到了今年10月16日,一則北汽代工小米汽車的「緋聞」使得當日的北汽藍谷高開高走,並在開盤不到20分鐘就封死漲停板,成為汽車整車板塊的領漲股。

緊接著的11月8日,北汽藍谷的股市同樣不出意外地突然拉升,午後一度出現120萬手封漲停,下午收盤上漲9.07%。很顯然,北汽藍谷股價的大漲並非偶然現象,而是市場對其未來發展的信心體現。雖然北汽藍谷和小米的合作並未落地,但投資者對兩者的合作充滿了期待。同樣地,也利好了小米汽車的股價,真正做到了「有錢一起賺,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代工費還沒賺到的北汽,股票錢早已進腰包,眼看著華為汽車的夥伴賽力斯有點漲不動了,小米汽車的夥伴北汽藍谷是否能接棒,再造一個傳奇概念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866464fb87f2cd8ae0a8e41f68a9fa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