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第一位女院士,為了自己熱愛的事業,一生沒有婚戀,無兒無女,60年的行醫生涯中,她救助了上萬女性,讓五萬個孩子平安出生,她就是中國醫學聖母——林巧稚。
人人常說「醫者仁心」,這短短的四個字,林巧稚卻用了一生來證明。她用自己的一顆博愛之心幫助他人,無論是戰火紛飛還是和平歲月,她的初心從未改變。林巧稚的一生,豐富飽滿,讓人尊敬。
1901年12月,林巧稚在福建鼓浪嶼出生。與其他新生的孩子不同,林巧稚剛來這個世界,面對的不是母親的擁抱與喃喃細語,而是狠心的拋棄。
林巧稚的母親有著很嚴重的重男輕女思想,她一直希望自己能夠生一個男孩,對於剛出生的林巧稚,她感到濃濃的失望和無力,於是選擇將她丟丟掉。
林巧稚的父親林良英接受過新式教育,思想開放,當他回家看到了被妻子拋棄的已經渾身發涼,聲音微弱的林巧稚時,他毫不猶豫地將女兒抱回了家中。
林巧稚的出生是不幸的,但她又是幸運的。雖然母親有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但她的父親卻全心全意培養著自己的女兒,他十分支持女兒進學校學習。
在父親的薰陶下,林巧稚很小的時候就可以說一口流利的英語。
雖然母親並不歡迎自己的到來,但林巧稚從未怨恨,責怪過自己的母親。
在林巧稚五歲時,她的母親因為患上了子宮癌去世,自小就在母親身邊長大的林巧稚親眼目睹了母親生病時的痛苦,在那個時候,年幼的她就在心中暗暗發誓,要幫助病人們減輕痛苦。
在父親的鼓勵下,林巧稚順利進入女子學校讀書,5年後升學進入鼓浪嶼高等女子師範學校。
在學校里學習的幾年中,林巧稚終於接觸到了自己熱愛的醫學,這也更堅定了她要做一名醫生的決心。
1919年畢業後,為了能夠繼續深造,林巧稚選擇了留校任教。當時的社會女子行醫其實並不多見,受封建思想束縛,女子在社會上工作還有很多限制。
為了能夠證明自己,林巧稚在學校時拚命學習知識,她用自己的實力來證明女性的能力,也希望以此打破世俗的偏見。
順應時代的變遷,1921年北京協和醫科大學建成,為了離自己的夢想更進一步,林巧稚和一位女同學相約一起參加考試。
或許林巧稚自己都沒有想到,這場考試,成了她命運的轉折點。
在參加考試時,和她同行的女生因為天氣炎熱中暑暈倒,見此情景,林巧稚幾乎是毫不猶豫地就停筆查看同學情況。
在另一位考生的幫助下,林巧稚用了十幾分鐘就解決了這場突發事件,可她返回考場時,考試時間已過,她也無法再繼續作答。
雖然心中也有遺憾,但林巧稚絲毫不後悔自己在考試時的舉動。
本以為已經與協和醫科大學無緣,但在不久之後,林巧稚意外收到了協和醫科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原來當時的主考官注意到了林巧稚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沉著冷靜,再加上她各科成績都不錯,尤其是英語口語突出,於是協和醫科大學最終決定破格錄取林巧稚。
在進入協和醫科大學後,林巧稚接觸到了更專業的醫學知識,為了彌補自己的知識短板,她拚命學習,常常壓縮自己的睡眠時間來學習物理和化學。
在8年的學習中,林巧稚一直名列前茅,最終以十分優異的成績從學校畢業,畢業之後的林巧稚順利進入了協和醫院工作。
或許是當時社會對女性存有偏見,在工作之前,協和醫院要求與林巧稚簽訂一個十分荒唐的協議,協議上明確表示,如果林巧稚在工作期間結婚生子,她和醫院的協議就自動取消。
為了能夠留在醫院了,林巧稚接受了醫院的不平等協議。當時她的家人都反對她與醫院簽訂協議,但林巧稚倔強地表示:「大不了我就一輩子不嫁!」
在如願進入醫院後,林巧稚一門心思都撲在了女性疾病的研究上。
當她還是助理醫生時,面對一個子宮破裂流血不止的年輕女性,林巧稚顧不得多想,在得到主任的許可之後就決定為這位女性進行手術。
在這之前,林巧稚從未有過獨立手術的經驗,可在手術台上她毫不慌張,將平日的實踐和知識結合,成功完成了這場手術。
這次手術之後,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了林巧稚,林巧稚也從助理醫生被提升為住院醫生,提前接到了醫院的任用聘書。
在這之後,林巧稚常常會出國學習醫學知識,雖然後來醫院取消了當時荒唐的聘用協議,但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工作,林巧稚放棄了結婚成家的想法。
1941年,戰爭打破了曾經的繁華與寧靜。林巧稚工作的醫院被迫關閉,醫院的醫生們也都在一夜之間失去了工作。
這時的林巧稚原本可以躲避戰亂,尋一處安身歸隱,但她拒絕回鄉避難,而是選擇留在了北京,繼續為病人看病。
因為醫院關閉,林巧稚就一個胡同開了一間小診所,專門為女性看病。
在林巧稚的診所中,沒有高低貴賤,只要是病人,她都一視同仁。遇到一些病人付不起醫藥費,林幼稚就貼錢來幫助患者治病。
一直到1948年協和醫院重新恢復工作,林巧稚才離開了這間小診所。
整整6年的時間,林巧稚手寫了八千多份病例,每一份她都十分認真,詳細記載了每一位病人的病症。
在當時那個動盪的年代,很多人都選擇獨善其身,而她卻選擇留了下來,堅守自己作為醫者的那顆仁心。
曾經的中國醫學並不發達,婦女生產時的死亡率和嬰兒的夭折率都極高,為了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林巧稚選擇親自為婦女接生。
在60年的從醫生活中,林巧稚接生了5萬多名嬰兒,5萬人出生證上都有她的名字,甚至當時很多名人都來找林巧稚接生。
林巧稚接生的每一個孩子的出生牌上,她都會親手寫上「LinQiaozhi’sbaby」,她把每一個剛出生的孩子,都當做自己的孩子,而能夠把這些孩子們平安帶到人間,就是她最幸福的事情。
她雖然一生無子,但人們都稱她為「萬嬰之母」,這個稱號不僅僅是對林巧稚醫術的肯定,還是對她的信任和敬佩。
在林巧稚80多載的生命中,有60年都在為醫學奮鬥。雖然一生沒有婚戀,無兒無女,但她把接生的5萬多名嬰孩都當做自己的孩子。
直到去世那天,她還接生了6個孩子,去世後,她將自己的畢生積蓄捐給國家,之後將自己的骨灰撒向了故鄉的大海。
林巧稚將自己的一生全都奉獻給了醫學事業,明明可以在戰亂中歸隱一方獨善其身,她卻選擇在窄小的弄堂中繼續幫助需要的人;在和平年代明明可以選擇安享晚年,她卻選擇繼續為醫學事業散發餘熱。
「她是一團火焰、一塊磁石。」她的「為人民服務」的一生,是極其豐滿充實地度過的。
她從來不想到自己,她把自己所有的技術和感情,都貢獻傾注給了她周圍一切的人。
正如冰心所說的這樣,林巧稚懷有一顆醫者的仁心,一生都在為服務他人燃燒。她這樣充實的一生,註定會被世人敬仰,傳唱。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