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故事精彩紛呈,但是讓人印象最深的無疑是孫悟空大鬧天宮那一段。無所畏懼的齊天大聖釋放了每個讀者躁動的內心,天上的神仙大多慘敗於悟空之手,小時候的我們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天上的神仙怎麼都那麼廢物呢?他們真的這樣不堪一擊嗎?
當然不是,太上老君什麼身份自然不用多數,他獨自霸占一個宮殿專門用於煉丹。孫悟空不僅吃光了他的仙丹,而且在他的煉丹爐中練就了火眼金睛,從煉丹爐中跳出來後,更是威風凜凜,一腳踢倒了煉丹爐,將兜率宮和凌霄殿鬧了個底朝天。可是,隨著西遊劇情的展開,我們發現太上老君不光自己本領高強,連他的坐騎童子都有著不弱於孫悟空的實力,他的寶貝隨便一個都能讓悟空吃不了兜著走,芭蕉扇,金剛鐲,紫金葫蘆,幌金繩,七星劍,悟空在這些寶貝面前都栽過跟頭,況且如意金箍棒都是太上老君親自打造的。
很顯然,太上老君根本就沒有出力,他只是隨手扔了個金剛鐲,便讓楊戩撿個大功勞。這還是看到觀音準備拿玉凈瓶的時候,才主動出的手。要知道玉凈瓶可是孫悟空在西遊記中唯一拿不動的東西,太上老君怕觀音出手不知輕重,才幫助二郎神捉拿悟空,也有了後來煉化悟空時的大肆放水。老君非但沒有沒收悟空的金箍棒,而且對於五行八卦精通無比的他,卻眼睜睜地看著悟空躲在巽宮位下,不會被火燒到。
其實,這只是老君為幫悟空脫困才想出來的主意,甚至還無形中提高了他的戰鬥力。更加過分的是,悟空從八卦爐中出來後,還把老君推了一把,直接摔了個倒栽蔥。這太上老君擺明了就根本不想出手,而且還在暗中幫助悟空,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架勢。這是為什麼呢?首先那個時候天庭出於混亂期,只有處於邊緣聽調不聽宣的楊戩和遠在靈山的佛祖才是真心實意幫助玉帝,也正是經過大鬧天宮,玉帝才達到了利用佛祖打壓道家的目的。
再者,《西遊記》最早被列入禁書,是因為它深刻地解釋了社會的黑暗,玉帝代表了嘉靖,太上老君自然就是邵元節和陶仲文等道士。這樣的情形像極了天庭的局面,裡面的各種劇情自然就是明朝社會的真實反映。而那些道士們享受著皇恩浩蕩,卻一副唯恐天下不亂的姿勢,人們也希望能出現一個類似孫悟空一樣的英雄來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