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3不吃,吃了難安康」,3不吃指啥?有啥講究?端午將至,再饞也要管住嘴

2024-06-07     小茉莉美食記

四季變換,每個季節中都有代表性的傳統節日,眼下進入仲夏五月,端午節仿佛也像長出了長腿一般飛奔而至。早在先秦時期的一些文獻中,便有了關於端午習俗的記載,之後在歷史的不斷發展中,端午節逐漸演變成一個彙集祭祖,祈福,娛樂,宴飲等諸多內容的傳統大節。時至今日,端午節更是為數不多法定節假日,人們對於它的期盼也就更多了一分。

進入農曆五月,氣候炎熱,降雨頻繁,蚊蠅蛇蠍等毒蟲日益活躍,人們容易受到濕熱毒邪的入侵,日子十分難熬。所以民間稱之為「惡月」,而五月初五為「重五」,更是眼中的「毒日」「惡日」,所以在此期間流行著很多習俗,諸如躲午,掛艾草,拴五彩繩,畫額等等,都表達人們對於健康的重視。由此可見,端午節也是一個「養生」的重要節點。

俗話說「一餐一食都會在我們的身體狀況上體現出來」,所以在端午節期間的飲食也是大有講究,不僅要吃得美味吉祥,更要對身體有益,而不利於健康的食物,即使再喜歡也要少碰。正所謂「端午3不吃,吃了難安康」,3不吃指啥?端午節將至,再饞也要管住嘴,安康舒適度過「毒」五月。

不吃太多粽子

無粽子不端午,無論什麼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準備很多的粽子,吃了粽子,節日的氛圍才能出來。不過粽子是以糯米或大黃米為主要原料製作而成,其質地黏膩,食用過多的話,則會給腸胃增加負擔。同時其本身的熱量比較高,過多食用則容易發胖。所以說再愛吃也要控制好量,每天儘量不超過2個。

五月時節,潮濕悶熱,我們較弱的脾胃容易受困,這個時候可以多吃些穀物粗糧,來幫助我們健脾養胃,增加消化動力。

推薦食譜:雜糧發麵窩頭

1、首先將一小碗黑米,洗乾淨之後,放到電壓力鍋裡邊煮到軟爛的程度。

2、將黑米放到盆中,另外準備小米麵和玉米面各一半,再放入乾酵母,少許白糖,將其攪拌成團狀,如果粉類太多,可以酌情放些牛奶。

3、待麵糰發酵之後,準備一些紅棗剪碎,放進去,與麵糰混合勻。

4、繼而讓麵糰鬆弛五分鐘,搓長後分成小劑子,逐一整理成窩頭的形狀,在蒸屜中再次醒發20分鐘,最後開火蒸十五分鐘即可。

不生吃蔬菜

進入五月仲夏時節,各種應季的蔬菜都撒著歡似的上市了,樣樣都新鮮可口。不少蔬菜都是可以直接生吃的,如黃瓜,萵筍,苦瓜,胡蘿蔔等。不過作為蔬菜,我們還是儘量將其烹熟以後再吃,有些蔬菜如黃瓜,苦瓜屬於寒涼的食物,生吃的話則容易刺激腸胃。而萵筍,蓮藕等根莖類食物則容易滋生細菌,寄生蟲,直接生吃對健康無益。而像胡蘿蔔這類蔬菜,則需要過油烹熟之後更利於營養的吸收。所以說我們要避免生吃蔬菜。

推薦食譜:黃瓜炒雞丁

1、一條鮮嫩的黃瓜,搓洗乾淨後,切成均勻大小的塊狀。

2、一塊雞脯肉,先用小蘇打洗一遍,剪掉油脂,接著切成小塊。放入蔥蒜,生抽,鹽和生粉,翻拌均勻備用。

3、起鍋燒油,等待油熱透後,把雞肉倒進去,利用熱油,將每一塊肉都煎到焦黃定型。

4、將黃瓜倒進去,繼續調入一些蚝油,胡椒粉,快炒一分鐘,然後裝盤出鍋。

不吃冷飲涼食

端午節期間,儼然有種三伏天的感覺,人們容易流汗,加上炎熱,所以總想喝點冷飲,吃點涼食。不過這些食物雖然吃著過癮,但很容易將寒氣帶入體內,刺激腸胃,引起各種不適。所以天氣越熱,越要少碰冷飲涼食。

天熱容易口乾舌燥,不妨多喝些湯,不僅可以為身體補充水分,還有助於清熱消暑。

推薦食譜:絲瓜湯

1、一根長長的絲瓜削掉硬皮,沖乾淨以後切成大塊。

2、另外準備一盒海鮮菇,把根剪去,洗凈之後,進一步剪短些。

3、熱鍋涼油,確保油熱之後,把蛋液倒進去,在熱鍋中煎熟盛出。

4、接著在底油裡邊放些薑絲蔥花煸香,把白玉菇倒進去,反覆炒兩分鐘,將其炒軟,然後加入熱水,把絲瓜和雞蛋放進去,煮五分鐘左右,將所有的食材都煮透,補一點鹽調味出鍋。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注,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47e32fc5454cbb1013c912d9b7682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