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小哲理
謠言不一定止於智者
但是一定
流傳於智障
正文
疫情爆發後,許多國內外科研人員開始著手研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我們不懷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終會到來,但它是否會遲到?
自12月初第一例新型冠狀病毒病例在武漢確診以來,已過去了近兩個月的時間。
面對愈演愈烈的疫情,我們對於疫苗的研製從未停止,卻遲遲沒有傳來大家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為什麼疫情爆發了這麼久,我們還沒有研製出疫苗?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想要在短時間內研製出有效的疫苗實在太難了,難得超乎我們的想像。
1 疫苗是什麼
疫苗最初是指治療天花的牛痘疫苗,vaccine一詞源於拉丁語中的vacca(牛)。
早在18世紀時,歐洲人就發現得過天花的人不會再次得病,於是將天花患者的痘痂塗抹到身上,以獲得對天花的免疫力。
但是痘痂的毒性較強,很多健康人在塗抹後死亡,風險較大。
後來,愛德華·琴納(Edward Jenner)偶然發現感染了牛痘的擠奶工不會得天花。
牛痘病毒與引起人類天花病的天花病毒具有相同抗原性質,但毒性比天花病毒小,人接種牛痘苗後只會產生輕微不適就能獲得抗天花病毒的免疫力,這也是最早的疫苗。
琴納為男童接種牛痘
後來的疫苗也通常是沿用這種用輕微毒素刺激人體免疫系統的辦法,疫苗多由弱化或殺死的病原微生物、其毒素或其表面的蛋白製成。
疫苗之所以能使人對特定疾病產生抗體,是因為疫苗刺激了人體的免疫系統,將疫苗中的輕微毒素識別為威脅,後來遇到類似的病毒時也能識別破壞。
2 這場疾病將如何發展
一般來說,從疫苗研製到最終上市往往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需要10-15年不等,投入的人力物力財力更是數不勝數,主要分為三個階段:研發階段、臨床前階段、臨床試驗階段。研發階段主要是進行實驗室研究,通常持續2-4年。研究人員需要先分離病原體並進行鑑定,找出可能有助於預防或治療疾病的天然或合成抗原。
這些抗原可能包括病毒樣顆粒,毒性相對輕微的病毒、細菌、源自病原體的其他物質等。然後通過研究機體對這些抗原的免疫反應,確定免疫原。之後把致病微生物體外培養研究,根據需要,研製滅活疫苗、減毒活疫苗等各種疫苗。
疫苗的研發階段通常持續2-4年
臨床前階段主要是在細胞組織、動物身上進行測試,目的是評估候選疫苗的安全性及其激發免疫力的能力,通常會持續1-2年。
研究人員先給動物接種疫苗,然後嘗試用目標病原體感染它們。這樣做可以讓研究人員大致估測出候選疫苗對人體的作用,試驗出疫苗的安全使用劑量及接種方法。
臨床試驗階段又細分為三個階段:I期臨床試驗、II期臨床試驗、III期臨床試驗,全部加起來需要至少3-8年,有的甚至長達10年以上。
I期臨床試驗主要是評估候選疫苗的安全性,並確定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的類型和程度,受試者控制在幾十人範圍內。
II期臨床試驗評估免疫原性、免疫程序和安全性,會有數百人參與測試,包括有患病風險的人。
III期臨床試驗規模更大,會涉及數千至數萬人,確認疫苗在大眾使用時的安全性。
至於臨床試驗後到真正上市,中間還要經歷提交研究資料、專家評審、國家藥品監督管理檢查、疫苗生產、疫苗質量控制……
就拿今年1月份獲批上市的我國首個雙價人乳頭瘤病毒疫苗來說,2002年廈門萬泰公司就啟動了研發,直到2007年研發才完成,2017年完成了臨床III期,直到2020年才獲批上市……從研發到上市歷時整整18年。
一針小小的疫苗要想上市,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否則就可能會使疫苗研發陷入僵局,甚至可能要推到重新開始,疫苗研製之難可見一斑。
一針小小的疫苗要想上市,任何一個環節都不能出問題
3 目前的疫苗研製進展如何
疫情爆發後,許多國內外科研人員開始著手研製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截至目前,我們也在疫苗研製方面取得了一些進展,例如:
中國疾控中心已成功分離我國首株新型冠狀病毒毒種;
英國宣布有望在為期16周的臨床試驗中得到根據病原體的基因序列研製的新疫苗
Nature與近百家機構簽署聯合聲明確保新型冠狀病毒研究數據和發現快速共享;
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P3已經分離到8株病毒,其中有幾株非常適合做疫苗……
一般來說,RNA病毒很容易發生變異,但好在截止到目前,我們還沒有發現新型冠狀病毒發生變異。
但新型冠狀病毒從發現至今,不管是環境中分離出來的病毒,還是前期在人體中分離出來的病毒,再到近日分離的病毒,目前還沒發現病毒發生變異,但未來還需要進一步密切監視。
4 也許會遲到的疫苗
看起來疫苗研製的前景比較順利,但其實有一個問題橫亘於此,那就是時間。
疫苗的研製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然而我們如今是在和病毒賽跑,缺的也恰恰是時間。
即使我們可以努力把動輒數年、數十年的研製過程縮短,但是需要的時間仍是未知數。
我國著名傳染病學家、中國工程院李蘭娟院士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也表示,目前疫苗研製已有所進展,但疫苗的研發仍需一個過程。
李蘭娟院士
著名疫苗研究專家彭濤也表示,我們目前才剛剛分離出病毒毒株,距離疫苗量產上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說:「至少需要有一年時間。除非一年有一些相當充分的數據,一般情況下,一個月時間是很難判斷它的安全性,更不用說它的有效性。」
SARS肆虐時期,還沒等疫苗研製出來,曾經轟轟烈烈的非典病毒就悄無聲息地退去了。但隨著疫情緩解,疫苗研製也不再是優先事項,2004年12月5日SARS滅活疫苗I期臨床研究才宣布完成。
SARS疫苗宣布完成I期臨床研究
我們不懷疑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終會到來,但它是否會遲到,現在看來仍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也許等不到疫苗面世,疫情就消失了。
5 為什麼疫情會自我消失
隨著春日的到來,也許在我們研製出疫苗和有效藥物之前,新型冠狀病毒自己就會銷聲匿跡。
正如2003爆發的SARS一樣,流行病往往來勢洶洶,但爆發一段時間後疫情就會慢慢平息下去。
凡是「流行」都有時效性,早晚會「過時」,這是為什麼?
對於這一點眾說紛紜,主要原因一般歸為以下幾方面。
首先,是因為氣溫變化。就像流感往往會爆發在冬季一樣,這並不是因為流感病毒喜歡冬季,而是因為冬季持續乾冷、無雨雪天氣、相對濕度低的氣候適合流感病毒生存繁衍,所以流感病毒在冬季的傳染性較強,隨著冬去春來、氣溫升高,流感病毒活性降低,傳染性下降,疫情自然也會慢慢退去。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和2003年的SARS都是在冬季爆發的,因此有很多人推測,隨著氣溫升高,疫情將很快迎來拐點。
其次,是病毒在複製分裂的過程中,毒性會慢慢減弱,而人體在與疾病的戰爭拉鋸中慢慢對病毒有了一定抵抗力。
許多病毒爆發時之所以來勢洶洶,是因為它們要麼是現有病毒變異而來(如各種流感),要麼是此前從未傳染到人類身上的病毒(如新型冠狀病毒),都是人體沒有接觸過的病毒,因此人體無法識別攻擊,抵抗力有限,難以招架。
病毒一代代分裂,毒性降低的同時,人體對於病毒逐漸有了一定抵抗力,此消彼長,隨著時間流逝,病毒自然會黯然退場。這也是為什麼,儘管我們目前還沒有找到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確診人數也會在將來達到高峰後慢慢減少。
病毒增殖
當然,人為控制也必不可少。無論多麼可怕的流行病,只要掌握了它的傳染規律,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疫情。
……
無論如何,我們能肯定的是:
終有一天,流行病必然會離去,新型冠狀病毒也會成為歷史。
文字 & 版面 | 田曉娜
轉載聲明:本文轉載自2020年2月7日》,造就。
幹細胞三期臨床試驗成功的關鍵要素是什麼?
— END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3LSBKHAB3uTiws8Kb4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