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晚餐如果太晚吃,會對身體健康不利。
但你知道,早吃晚餐和晚吃晚餐的差別在哪嗎?它們分別的好處和壞處又是什麼?下面一起了解一下吧。
01
早吃晚餐和晚吃晚餐,
之間的區別在哪?
2020年6月發表在《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給出了答案。
該研究篩選了20位身體健康的志願者,其中男女各10位,他們的平均年齡是26歲、平均體重指數為23.2,都習慣在晚上10點到凌晨1點的時間區間入睡。
研究人員將志願者分為2個組別,兩組的晚餐攝入總熱量一致,但進食時間不同:一組在晚上6點進食;另一組於晚上10點進食。兩組志願者都在晚上11點入睡。
實驗結果發現,即使攝入的總熱量一致,對比晚上6點吃晚餐的志願者,晚上10點進食的志願者整體的血糖水平都會更高,且其機體消耗的脂肪量也相對要低。另外,晚上10點進食晚餐的志願者,體內的葡萄糖峰值水平會升高18%左右,晚間燃燒脂肪的總量可降低約10%。
報告中還指出,以上的影響假若在肥胖或糖尿病人群的身上會更為顯著,因為這些人群的新陳代謝本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
這麼看來,早吃晚餐和晚吃晚餐在機體代謝速率方面已有較為明顯的差異。那麼,對於長此晚餐吃得晚的人群,身體又會有哪些變化呢?
02
哈佛大學:吃得晚或帶來三個壞處
哈佛大學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科研人員曾於《細胞代謝》刊物上發表過一篇關於「進餐時間延後與人們肥胖之間關聯」的科研成果,其中揭示了晚餐吃得晚或會帶來三大壞處:
第一,可能會讓次日的食慾激增
晚餐吃得晚的受試者胃部掌管飢餓的激素(即:飢餓素)顯著增加,而讓人產生飽腹感的激素(即:瘦素)會相應減少,這可能會使飢餓感大幅上升,在次日白天時甚至能增加至34%。
第二,可能讓次日的新陳代謝減慢
晚餐吃得晚的受試者在後續24小時的核心體溫顯著下降。這意味著,機體用於維持體溫的熱量變少,基礎代謝率會在一定程度減慢。
第三,可能會讓脂肪更容易在體內囤積
研究通過提取受試者的皮下脂肪組織,觀察其分子水平上的變化趨勢發現,晚餐吃得晚,人體的脂質分解相關的基因表達會減少,脂質合成相關的基因表達會增加。換句話說,脂肪分解少了,合成多了,肉肉就會更容易囤積起來。
03
晚餐少吃點及早點吃的兩大好處
看完晚餐吃得晚的具體危害,相信不少人還想知道,那堅持晚餐少吃點以及早點吃,又可以獲得哪些好處呢?
首先,對於心血管健康有積極意義。
2019年在美國心臟協會年會上公布了一項相關研究,該結果顯示,人們晚餐攝入的熱量占每日攝入熱量比例較高的女性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更高。
另外,《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也曾有類似研究指出,不進食早餐和晚飯進食時間較晚,都跟肥胖、胰島素抵抗及心血管病變的風險增加相關聯。
其次,對於血糖水平控制也有一定幫助。
早前,一則發布在《循環》期刊上的研究表明,與晚間能量攝入小於33%(占全日總能量攝入)的人群比較,宵夜能量攝入大於等於33%的人群發生肥胖的風險更高,高出了2倍之多。
而晚上吃得多,又會影響餐後血糖的控制,繼而提升2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同樣,晚餐進食得晚,也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可見,人們如果能夠注意晚餐的進食時間以及攝入總能量的占比,可能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有助於降低肥胖、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發生風險的行為方式。
當然,想要切實預防糖尿病及心血管病變,僅靠調整晚餐時間和能量攝入肯定是不夠。人們日常還應重視整體的飲食和生活習慣培養,保證營養攝入均衡、睡眠充足、運動適量等等。
家庭醫生在線媒體矩陣中心
編輯:彭秋霞
審校:郝雅竹
從胃痛到查出胃癌僅2周!醫生:這5類人最危險
女人壽命長不長,看「腳」就知曉?腳上有6個特徵,壽命短不了
腸道里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會有3個提示,別等到中晚期了才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