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州崇仁古鎮走走,晚上去越秀路大排檔,兩個人5個菜115元

2020-10-09     可可的美食生活

原標題:嵊州崇仁古鎮走走,晚上去越秀路大排檔,兩個人5個菜115元

國慶長假,我們沒有出遠門,而是去了嵊州的崇仁古鎮,崇仁鎮里我們從六村、七村一直參觀到八村,村村相聯,走著走著已經走到了另一個村子。崇仁古村7年前曾經來過,那時候還是比較破落,但是相對來說原貌呈現,當年我們覺得沒看仔細,這個全國文保單位值得再來一次,沒想到這次來,大變樣大改造,村子乾淨了,可以看的東西反而少了。

崇仁六村的村口,有一個石刻的導覽圖,拍個照,等會可以按圖索驥,不要把景點落下。

村口有村民放了一些土特產,左邊的是栗子,中間的當地人叫地瓜,我有一次吃過叫盤菜,根類植物,切絲炒著吃。右邊兩框是柿子,柿子表面白色的是石灰,用舊方法來催熟。

崇仁古村的歷史最遠可以上溯到三國時期,村裡有口方井,井旁有一石碑刻有「赤烏二年(239年)」字樣,距今1700多年了。村子裡的村民大多數姓裘,宋朝年前,受皇帝敕封的義門裘氏從婺州分遷到此地,裘氏以崇尚仁義為本,故名村為崇仁,從此繁衍生息。

在崇仁村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就是這座玉山公祠了,建於1791年的玉山公祠,是古戲台建築中的典範之作。民國時期,玉山公祠曾打破幾千年來女子不得登台的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鐘聲》,開啟了新風尚。

後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周寶奎、筱丹桂、張茵等都曾在此登台演出。喜歡越劇的朋友一定要來這兒看看。

除了玉山公祠,崇仁最有特色的台門建築群就是五聯台門了,五聯台門晚明開始建造到清代中期全部完工。五聯台門都獨立成院,但是又有邊門、樓上有過街樓與鄰院樣通。每家人分居而炊,又往來密切。因此五聯台門都是大家族的分支。

以敬承書屋為中心,大夫第台門、樵溪台門、老屋台門、靜軒台門、雲和台門、翰平台門環繞四周。運氣不好的是,幾乎所有台門都在維修,大門緊閉,裡面拆掉了再重修。我不知幾年以後如果再來,呈現在我面前的會是什麼樣子的台門。

沒有維修的台門,進去是這樣的,有狗看到我們不停地叫,不斷有遊客來,它只能一直叫,很辛苦。看到有點亂有點破落的院子,我想維修也是應該的,這樣住下去,房子不保養,遲早有一天會塌。

當年很有歷史感的鵝卵石道路,中間維修過了,泥濘沒有了,古韻少了一點,但道路下面埋了管道線路,人們的生活質量肯定提高了。

不知不覺來到後門塘,還有一個朝北台門,以前這裡住的都是有錢人家。民諺有云:「打架驗傷井頭房,穿靴戴頂後門塘,挑腳掮樹上二房」,具體就是說住在石井台門周圍的都是當官有權勢的,後門塘周圍住的都是有錢的富家,而上裘二房就是下層出賣勞動力的。那麼我們就進後門塘的朝北台門看看吧。

木製門窗保存完好,據說朝北台門門口原來還有俄文石匾,現在已經沒有了,門窗上別家都作木刻花雕的地方,這裡寫了不同字體的文字,別具一格,別的地方沒有見過。

裘氏家廟,又稱老家廟,全國文保單位,全國最大的裘氏聚集地的家廟,裡面有很多精美建築和雕刻,最早形成於南宋,反覆重修擴建,現存的建築基本形成於清嘉慶年間。可惜大門緊閉,我們還是不能進去,無功而返。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走到七、八村,這裡有一座偉鎮廟,我們是當天最後兩個遊客,這個老伯說他是義工,看我們感興趣,讓我們進去參觀。

這裡也有一個很漂亮的戲台,嵊州是越劇之鄉,既然這裡寫著浙江第一古戲台,那就並非虛傳,肯定有來歷,當年這裡一定非常熱鬧吧。

裡面有一個五福庵,是說裘氏媳婦年才20,懷有身孕,丈夫就死了,她不僅沒有改嫁,還侍奉公婆到老。平日篤信佛教就建了一個五福庵,建成之時,彩雲環繞,這裡一直香火不斷。

義工老伯帶我們到一個角落拍照片,說很多人站在這裡拍照,可以拍到三層馬頭牆。我們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哪怕老伯本人不拍照,看得多了,也知道哪裡是拍照的最佳角度。

又一個關門的公祠,崇仁祥四祖祠,也稱大祠堂,敦睦堂,也關門。

走近一看,這個祠堂已改為七八村老年活動室,通告上寫著:為了防止新冠肺炎傳播,活動室於1月24日停止開放,也就是大年三十,我想它的再次開放,指日可待了吧!

走了一下午,我們有點累了,回到六村村口,看到醜醜的柿子,我終於忍不住買幾個來嘗,10元三斤,買了6個,6元錢,上麵包了石灰,村民為我洗了一洗。

剝開來還是果汁豐盈,果肉飽滿,很甜。我們略作休息,向嵊州市區進發,晚上入住嵊州市。

高速路上的晚霞餘暉,真美。

我們入住在嵊州國際大酒店,具體明後天介紹給大家,放下行李,熟門熟路去越秀路覓食。酒店離越秀路只有十幾分鐘的路程,我們步行過去就可以了,路過嵊州劇院,附近有劇院路,嵊州是越劇之鄉,所以這裡看越劇的氛圍肯定很濃厚。

越秀路到了,這裡以前屬於越國,越王勾踐的屬地,現在是美食一條街,秀色可餐。

7年前我曾在這兒吃晚飯、宵夜和早飯,現在還能依稀看到當年的模樣,只是環境整治過了,以前大排檔桌子都放在馬路上,現在沒有了,都進店裡去吃。7年前我們吃的新三界大排檔,現在沒有了,只看到三界燒烤店,多少應該有點關係吧。

當天晚上,我們決定在這家江軍夜排檔吃飯。

這是點菜的地方,肉食、蔬菜都在這兒,嵊州的茭白很有名,與寧波餘姚的茭白不同,這兒的茭白細瘦形的,而且是帶殼蒸著吃,我說我們點兩根,店主搖搖頭,說一盤10根起蒸,2根不蒸,我們只好作罷。

點名要吃當地特色菜羊骨頭,說店裡只有這種羊蹄筋,我們說那就吃羊蹄筋,也沒問價錢,覺得既然開在越秀路上,那麼多當地人在吃飯,應該不會騙我們的。

這是海鮮類的,我們點了幾個菜,雖然很多菜都想吃,但是食量有限,我們儘量往不飽肚的方向點菜。

兩盤現成的菜先端上來,主人說常規羊蹄筋是七根一盤,8元錢一根,你們只有兩個人,給你們盛了4塊,好貼心!這裡重點說說這盤鹽水花生,是新鮮的小京生煮的,新昌小京生非常有名,體小殼薄果實飽滿,炒起來特別香,花生肉質細膩,平時乾貨也比一般花生要貴出好幾成,今天難得能吃到新鮮花生,18元一盤,量也挺多的,有時候我們在外點一盤花生,小小一盤沒有幾顆,這一盤算是大份的了,老公還說吃不完我們打包,後來一顆也沒剩全吃完了,說明這鹽水小京生太好吃了。

再來說說這羊蹄筋,雖說我們原打算吃30元一盤的羊骨頭,但是這蹄筋看上去肉質飽滿,取羊拐骨的部分,一頭羊可能有很多骨頭,但羊拐骨能有幾根?何況上面都是蹄筋,膠原蛋白滿滿,咬上去都能粘嘴唇,一人兩根,一盤也就32元,跟計劃中的羊骨頭價格一樣,我們覺得很賺了。

海鮮點了一盤蔥油海瓜子,其實是樣子像海瓜子,跟寧波的海瓜子不一樣,殼是白色的,跟著當地人叫海瓜子就對了,這一盤35元,量也挺大,我們只想吃點味道,不求飽肚。

這時候主人來問:隔壁桌有人點了蒸茭白,你們要不要順便點兩根嘗嘗?我連忙點頭:要兩根。算帳的時候,才知道這茭白2元錢一根,兩根收了我們4元錢,怪不得我們點兩根不給蒸。

這茭白是淡的,學著隔壁桌的樣子,倒了點醬油蘸著吃,味道鮮嫩清甜,與我們寧波吃法完全不同。我說我們回家也買茭白蒸著吃,但是老公說茭白品種不同,口感可能還是會有不同。

蔬菜我們點了南瓜藤,原以為是一整盤清炒南瓜藤,沒想到默認的是南瓜藤炒地瓜粉皮,這地瓜粉皮有韌性,也很飽肚,我們主食就不用了,直接吃就飽了。這南瓜藤非常嫩,很好吃,一大盤25元。

雖說我們只想點幾個吃不飽的菜,但是一點點了五個菜,這在我們兩個的晚餐史上也是破記錄的,一般我們最多三個菜,有時候外面就餐,一葷一素都足夠了,看來嵊州的小菜是真的讓我們很喜歡吃啊。

最後的帳單116元,主人說給115元。吃飽了,我們散步逛逛去,看看嵊州的夜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1e3rCnUBURTf-Dn5Tbm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