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家代表人物——宋曹,用筆圓轉自如,酣暢淋漓,跌宕起伏

2019-12-19     書畫素材

宋曹(1620—1701),字彬臣,號射陵,又號耕海潛夫。曾祖、祖父皆以舉人入官,入清後隱居家鄉鹽城,以明遺民自居。康熙年間宋曹曾舉博學宏詞、舉經學皆不就。他工詩,精書法。曾參加《江南通志》編撰,著有《書法約言》、木刻雙鉤《草書千字文》以及《杜詩解》《會秋堂詩文集》等。宋曹的草書存世作品以臨古帖為多,以意臨為主,不囿於古人,另闢蹊徑進行書法創作,以仿為創,注重自我個性氣質的表達與書法形式的深層次結合,和王鐸、傅山、黃道周、張瑞圖等人的書法創作一樣,在明末清初的書法演變中占據一席之地,具有書法革新的意義。

宋曹的書法以氣概勝,其書法審美意象明顯呈現出北方書風所具有的粗獷、豪邁氣象,與董其昌等人所提倡的秀逸靈秀的審美格調拉開了很大的距離。此幅《節臨張芝〈冠軍帖〉》是宋曹以東漢張芝的著名法帖《冠軍帖》為臨本,以仿為創的作品。全幅氣勢貫通、跌宕起伏,所呈現出來的壯美審美境界確如楊賓所言:「余書與時流相較,氣概不如宋射陵父子……,宋射陵父子雖有氈裘氣,然亦江北之傑也。」(《大瓢偶筆》卷六)

《節臨張芝〈冠軍帖〉》有著古雅、雄健的審美意象蘊藉其中,通篇布局靈動縱逸,點畫狼藉,通過線條的纏繞聚散進行空間的割裂和組成。或以單字為一組,或一兩字為一組,或兩三字為一組進行空間分布,表現出自然跌宕的運筆節奏,營造了疏朗瀟洒、沉著穩健的空間意象。

《節臨張芝〈冠軍帖〉》在結體上以寬博取勢,結體呈內斂團抱之勢,加以字形筆畫厚重、字畫體態豐肥,反映了宋曹對於「肥勁」審美風格的追求。《節臨張芝〈冠軍帖〉》將懷素與孫過庭的用筆有機地加以融合,書寫緩多疾少,由此線條顯得比較厚重圓勁、流轉簡便,具有很高的線條質量和很強的表現力。對行筆中提、按、頓、挫的處理較為平實,並不多加強調,起筆、收筆較為簡略,進一步凸顯了粗獷質樸、敦實厚重的骨力美。宋曹《節臨張芝〈冠軍帖〉》所表現出的剛健肥碩、質樸雄偉的書法風格,是其在不斷臨寫古人法帖、以仿為創的草書創作中自然而然流露出來的。 


《節臨張芝〈冠軍帖〉》 宋曹書 紙本,縱223厘米、橫79.8厘米,南京博物院藏 


《五律詩軸》,綾本,行書,縱84.8cm,橫44.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秋空尚幽獨,蕭散意何長。絕壁凌蒼翠,飛泉入混茫。天真陶靜夜,道力忍堅霜。月出鳥棲息,林輝繞四荒。皋園之一,射陵宋曹。


宋曹 草書孫過庭《書譜》句

宋曹《臨王獻之草書軸》

宋曹此帖臨王獻之的《知鐵石帖》。宋曹的書法多作行草體,又以臨古帖為主,但他注重意臨,不囿於古人,不拘於形似,而能另闢蹊徑。正如他在《書法要言》中所云:「若一味摹仿古人,又覺刻劃太甚,必須脫去模擬蹊逕自出機軸。」此幅臨帖既存原帖疏朗瀟洒的特點,又現自身沉著穩健之個性。



釋文:知鐵石前往快作樂,諸君善處世達於當年,不復過此。仆端坐將百日,為居解日耳,不知那得一散懷。何其相思之深,臨書意塞,王獻之頓首。射陵宋曹。


下鈐「射陵宋曹」、「中秘舊史」印2方,引首鈐「蔬枰別業」印。無鑑藏印。


宋曹《東海大松詩》

此冊十二開,選刊十開,五、十兩開未刊出。


【始】

【1】東海大松詩。三代物也;霜根自古長神皋,日日凌空掃巨鰲。浮翠曉從三島接,飛濤晴拂萬山高。


【2】聽來歷歷藏風韻,望里亭亭見節操。但有群仙爭服食,常將遍體剝流膏。


【3】屹屹青柯隱翠微,森然高踞歷寒暉。風翻白日蒼龍吼,浪激重陰碧海飛。自昔


【4】異材超物變,從來勝跡有天機。兒孫羅立憑封禪,獨傍商周俯舊磯。{+圖片待補:逼歲寒威老乾成,六丁呵護曉山晴。根盤三代虯龍氣,地涌千年琥珀精。不變秦}


【5】封留勁骨,當從東海立孤名。誰教西向枝頭望,一任婆娑日月爭。霜風鼓獵眾


【6】山鳴,小樹猶如下士爭。蘿薜結來奇鳥集,仙人餐罷羽衣輕。千尋直干橫雲表,


【7】萬疊雄濤作海聲。自古大材還大用,天然偃蓋鬼神驚。年年昏曉刻


【8】陰陽,一段孤根走大荒。若遇龍吟爭響應,遙達海勢總微茫。冷風初動黃虞氣,屈干{+圖片待補:能收日月光。惆悵興亡數千載,不知經歷幾滄桑。高柯千尺峙南城,綠蔭蕭}


【9】疏萬壑清。神物何曾隨代謝,靈根原自托天生。陰陽曆盡龍鱗剝,霜露收來海岳


【10】平。氣接扶桑更奇古,不凋方見歲寒情。時戊寅夏杪,廣陵客舍書。逸史宋曹。



【11】東海大松詩。三代物也;霜根自古長神皋,日日凌空掃巨鰲。浮翠曉從三島接,飛濤晴拂萬山高。聽來歷歷藏風韻,望里亭亭見節操。但有群仙爭服食,常將遍體剝流膏。屹屹青柯隱翠微,森然高踞歷寒暉。風翻白日蒼龍吼,浪激重陰碧海飛。自昔異材超物變,從來勝跡有天機。兒孫羅立憑封禪,獨傍商周俯舊磯。逼歲寒威老乾成,六丁呵護曉山晴。根盤三代虯龍氣,地涌千年琥珀精。不變秦封留勁骨,當從東海立孤名。誰教西向枝頭望,一任婆娑日月爭。霜風鼓獵眾山鳴,小樹猶如下士爭。蘿薜結來奇鳥集,仙人餐罷羽衣輕。千尋直干橫雲表,萬疊雄濤作海聲。自古大材還大用,天然偃蓋鬼神驚。年年昏曉刻陰陽,一段孤根走大荒。若遇龍吟爭響應,遙?海勢總微茫。冷風初動黃虞氣,屈干能收日月光。惆悵興亡數千載,不知經歷幾滄桑。高柯千尺峙南城,綠蔭蕭疏萬壑清。神物何曾隨代謝,靈根原自托天生。陰陽曆盡龍鱗剝,霜露收來海岳平。氣接扶桑更奇古,不凋方見歲寒情。時戊寅夏杪,廣陵客舍書。逸史宋曹。


宋曹1695年草書《歸夜後留淮山弔古》手卷

鈐印:「宋曹印」、「放情之壑」款識:(文略)時己亥秋七月書於會秋堂蔬枰草舍,射陵宋曹舊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nbNLG28BMH2_cNUgE8b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