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書法家代表人物——宋湘,擅長行書,其小楷、筆札亦為世所重

2019-12-18     書畫素材

宋湘(1757-1826)字煥襄,號芷灣,今梅州市梅縣區白渡鎮象湖村人,是清朝乾隆、嘉慶、道光年間傑出的詩人和書法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秀才。37歲參加廣東鄉試,中解元(第一名舉人)。嘉慶四年(1799年)參加會試,後參加殿試,中二甲十一名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楊守敬《學書邇言》一書對張問陶、宋湘書法的評論。


節臨孫過庭書譜冊頁


「湖上佳處總題詩」,這是書法大家伊秉綬贈給宋湘的詩句。中進士後,宋湘丁憂在家,接受當時擔任惠州知府的伊秉綬之聘,出任豐湖書院山長,期間與伊秉綬接觸尤深。對嶺南書學而言,伊秉綬不僅是籠罩一時的人物,對後世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流傳下來的詩歌、筆記等記載可見他們商量學術的情形。但對於書法,尤其是當時金石學抬頭,習碑的風氣下,宋湘並沒有趨新。他極擅大字榜書,目前尚未見到他的隸書作品。流傳下來的《節臨孫過庭書譜冊頁》墨跡,我們似乎可以看到他游弋於帖學的自適之情。是否有意識地避開學碑的風氣,我們不得而知,但宋湘在其書學實踐中,不隨人,堅持自身傳統的態度,是與嶺南文化的自為特色一脈相承的。他將竹葉、蔗渣改造,用於書寫,與明代陳白沙的製造茅龍筆一樣,是嶺南書學史上的重要事件,亦可看出他在書學上的自覺意識。

《憶少年》六條屏之一


宋湘不僅在中央擔任翰林院編修這樣的清貴之職,中年以後又被調至雲南、湖北任職,長達十多年。他並不是只會寫詩的文人,對於地方吏治民生頗有心得,尤其熱心扶持文化教育,注重選拔地方人才。他在晚年所錄的《憶少年》六條屏書法作品中,有一首是寫出任四川鄉試考官的經歷,其中有句云:「岷山嶓冢都看到,不願生才止馬揚。」我們今天看這六條屏,格調高邁,酣暢淋漓而法度儼然,可以體會到宋湘書法泛濫於米芾、李邕、趙孟頫、歐陽詢諸家的淵源,「磊磊落落,從真性情噴涌而出」的特色,這種特色在他大量的對聯書法中尤為明顯。而品味其詩句,又不能不為他心繫天下的抱負所折服。


《楷書詩冊》


宋湘不僅擅長行書,其小楷、筆札亦為世所重,書寫陶淵明《飲酒》二十首的《楷書詩冊》便可一窺風神,難怪同為書法大家的何紹基推崇其書札小字,曾在為宋湘的尺牘卷題詩中表達了這樣的敬仰之情:「妙詩長札眼飽經,累數千字比繁星。」

宋湘書札


在沒有職業書家的時代,書法是餘事,是個人修養的一部分,道德文章是一部分,最終凝聚於個人的人格魅力。宋湘的鄉後輩譚宗浚有詩詠之云:「六千里外饒吟興,二百年來此異才。」推崇備至而又極妥帖。宋湘文採風流,照耀一世,其書藝也隨之受到人們的重視,並且隨著他為官的足跡,將這種來自嶺南的文化影響力帶到四方。在當時人們便以得到宋湘的片紙寸縑為榮,他四處題詩,也成為人們觀賞讚嘆的文化景點:清人筆記里記載了看到他的自書詩《竹風》墨跡,嘆為「字勢夭矯,如龍跳虎躍,鵬搏鯨翻」。他的題壁、榜書,後人以得到拓片為珍。從同時代人的重視,到何紹基、譚宗浚以及民國間汪兆鏞、陳垣、李蟠等人的禮讚,都可以看出一代書學大家的感染力、影響力。

宋湘行書對聯。

有鄧爾雅、羅叔重、鄧芬、蘇世傑題跋,楊善深舊藏。

宋湘不但能文,還懂武。他任永昌府(今保山市)知府時,因府屬境內灣甸一位土司死後無嗣,土司族人景在東趁機篡位,欲聚眾千餘人揚言要攻打永昌城。宋湘獲悉後,在組織鄉民親自操練的同時,派人秘密潛入灣甸,做景在東勢力的分化瓦解工作。經精心策劃,宋湘見時機成熟,遂率領鄉團突襲土司衙門,生擒匪首景在東,為民除害,安定了一方秩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OcTFJG8BMH2_cNUgTH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