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代表人物——汪洪度,工詩詞及書法,所作山水平淡簡古

2019-12-17     書畫素材

汪洪度(1637-1722年),字於鼎,一字貞明,號息廬、黃蘿,歙縣松明山人,寓江蘇揚州,康熙上元籍諸生。工詩古文詞及書法,所作山水平淡簡古,頗近漸江。執經於吳徽中、施虹玉兩先生,善屬文,工詩受業於王士禎,曾觀風以早雁詩錄第一。晚年歸臥黃山,隱居煉丹峰下,竭力養四十年弗。存世有《息廬詩》、《新安大好-山水志》、《黃山領要錄》、《新安女史征》、《新安節烈志》、《新安二布衣詩》、《餘事集》,曾修《歙志》。弟洋度並有名。

汪洪度父為汪子喻,為明代理學家汪道昆從孫,以孝聞名。汪洪度生卒年按《新安畫苑》所記「生於崇禎十年,卒於康熙六十一年」,應享年八十有六。早年與其弟汪洋度一同受業於王士禎(王漁洋)門下,兩人的詩詞書畫均有較高的造詣,故當時有「新安二汪」之稱。汪洪度交友甚為廣泛,與宋犖、施潤章、屈大均、黃宗羲、周亮工等當世的名士均有交往,與新安弘仁(漸江)、程鳴、汪士鉉、許楚、鄭旼、汪家珍、汪士慎,查士標等等均有繪畫詩詞方面的討論。


《雪夜讀易圖》 1721年作 時年76歲

備註:嘉德2007年春拍 29萬

鈐印:桃花潭圖之印 只可自怡

款識:更深聞犬吠 送酒叩荊扉 節已過黃菊 人猶訝白衣 方知風竹響 正助雪花飛 屐齒迷應盡 沖泥好踏歸 展轉紅衾薄 宵長睡未能 聊憑三卷易 相伴一枝燈 酒逐春流指 寒侵研結冰 不辭呵凍筆 書報剡溪釀 康熙六十年春夜大雪 質存瑽人送酒 走筆報謝 並系以圖博正 息廬洪度時年七十有六

新安畫派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靜格,畫面主題或空寂、或孤寒、或淡遠、或簡古的格調為主,輔以宋元名家繪畫的筆力技法;以書入畫,其實就是千古以來用筆不易的線條。此作先以近景院中園景為亮點,茅廬門口有一書童提燈叩門,而院內圍牆四周虛心種竹,室內高士秉燭夜讀。房屋前後各有兩棵修長凌寒聳立的雜樹,房前則小橋坡岸、河面冰凍封雪、屋後高山白雪皚皚,天空一片灰暗壓抑,其實這些就寓意康熙六十年以來文人仕子們被打擊壓抑之狀態,以及徽州學子那股遺民精神的憤世嫉俗,卻又相忘于山水湖光的田園生活,這種情懷的表述在清初新安畫派的畫家中是常見不衰的。


從此幅作品來看汪洪度的筆墨應臨習宋元名家,尤其在對雪景的礬頭處理上,有著黃鶴山樵筆法而出,而樹枝樹幹的線條則出於郭熙,有著「蟹爪皴」的勁健力道。整體雪景的筆墨構建和渲染與晚明鄉賢朱邦畫風有著幾分相似,工緻謹嚴,平淡簡古。作品落款署名七十有六,說明汪洪度應生於1647年,而非1637年,與歷代記載史料相差十年?結合書法結字的特點,加之作品亦不曾上手,並不看好,此幅暫作疑議。期待有機會看到實物,再做細緻解說判斷。

汪洪度《黃山領要錄》共二卷,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撰書刊印,約二萬七千字。由汪洪度恩師王士禎、當時名流宋犖、吳苑作序,後有其從玄孫詥德跋。正文按黃山、雲門峰、浮溪、祥符寺、桃花源、玉屏峰、皮蓬、飛來石、始信峰等四十五篇分述。汪洪度時寓居揚州,與吳苑在揚州和眾多徽州籍的故園知己,如查士標、汪士鉉、程鳴等。汪洪度曾有對同鄉籍汪家珍繪畫的評曰:吾鄉繪事,國初為盛,松圓老人後,僧漸江、程垢區、查梅壑、祝壯猷工山水,家壁人、江天際工人物。

汪洪度由於王士禎賞識引薦而為名流所熟知,王士禎《漁洋詩話》、《帶經堂詩 話》提到汪洪度之數凡有八處。與其交遊的除了汪楫、 孫默等新安詩人之外,亦不乏屈大均、孔尚任、吳嘉紀等當世名流,其與屈大均唱和較多。汪士鉉為清初徽州著名詩人,原名征遠,字扶晨,別號栗亭、梅旅,為汪洪度從兄,歙縣人。與汪洪度同為王士禎門下,王士禎輯《感舊集》 收錄其《過桃源寄浙江上人》等十首詩。康熙中召對行在,荷蒙宸賞。著有《四顧山房集》、《栗亭詩集》、《黃山志續集》,並參與修訂康熙十八年《黃山志》。


現藏安徽博物院 1719年 時年83歲

款識:戊戌暮春 汪洪度寫


從此作的繪畫和書法上來分析,應為晚年之真跡。其一繪畫的技法風格非常接近於該時期新安畫派李永昌汪之瑞等筆墨特性,尤其在山石巨岩的結構和皴法上,還有線條的皴擦。其二該書法為晚年人老書老,結字方整肅嚴,一眼的晚明書法,而非康乾之後的館閣體。黃賓虹曾對收藏汪洪度繪畫的大藏家汪孝文說:「汪洪度不以畫名,但畫是上乘之作,今已罕見了」。

汪洪度為許楚做過一篇《許青岩先生傳》,信息量大,可信度也高,應該算是現有對許楚最詳實的記錄。許楚(1605—1676),字芳城,號旅亭、青岩,明諸生,歙縣人。許楚少入 復社,有詩名,為時人所重。甲申(1644)國變後,許楚跳身山水間,到處尋訪忠烈佚事並以詩文結交高人奇士,是典型的明季遺民。許承堯在《歙事閒談》中對許楚的記述頗多。


此書為康熙年間刻本王士禎編《唐賢三昧集》底本,現藏上海復旦大學圖書館,上有汪洪度批點。該書法批註結字看似鬆散,實則謹嚴;用筆起收有致,揮散迺勁遊刃十足。

新安四家之首弘仁(漸江),年長汪洪度27歲,但卻專門為他作了《秋崖長松圖》,上有題識:苟有梅方成野趣,不多松亦作江聲;為弘度尊宿擬秋崖句,漸江學人仁。今婺源博物館收藏一幅弘仁《黃山圖》,亦有送給了汪洪度。而周亮工《賴古堂尺牘》記載《汪洪度與漸江書》中云:「忽辱《黃山圖》,千里見寄,蓮花雲門諸峰,翠靄清涼,令我應接不暇」。汪洪度曾對友人弘仁《黃山僧漸公畫松歌》詩中有云:「堂上高懸聲謖謖,六月人思衣裘帛。黃山本是公家丘,歲寒伴侶松堪結。」可謂知音真賞之詩。


弘仁《秋崖長松圖》 上款人汪洪度

備註:嘉德2010年春拍 224萬


明清之際,文人畫家多崇尚倪雲林,然每每為其造境,及筆墨所囿,唯僧漸江在得其清逸之外,復以削利勁健之筆,險峻雄奇之境別開生面而成一代大家。此圖為汪洪度而作,畫山野一角,而松高石偉,坡陀幽深,雜以茂竹瘦梅,在偉岸奇削之中,有一種清剛之氣躍出畫面,山石略染淡墨,滋潤通透而不失渾厚。


備註:華東保利2006年春拍 成交未公布


此作書法看結字以趙孟頫為主,兼之米芾,提按使轉均有法度謹嚴,卻有秀媚洒脫之感。尤其落款汪洪度,洪度兩字連在一起,與「汪「字有意拉開,這種布局正是清初的風格,當時書家陳奕禧,倪元璐等亦是如此。此作應是汪洪度之真跡,個人推斷應是汪洪度60歲前作品,即1662年以前。

徽劇《紀年珠》,集汪洪度詩歌創作而成,原詩:

鴛鴦鸂鶒鳧雁鵠,柔荑慣繡雙雙逐。

幾度拋針背人哭,一歲眼淚成一珠。

莫愛珠多眼易枯,小時繡得合歡被。

絲斷重緣結未解,珠累累,天涯歸未歸?

講訴一個徽州女人苦守空房,丈夫有錢娶妾歸來是人生悲劇。


備註:嘉德1998年春拍 8800元


從此作的書法風格來看,這種結字的方式介於徐渭和陳洪綬之間,有著或章草或隸書的風味。因汪洪度存世作品極為少見,不同時期書法作品也無從參考,不好妄斷真偽。但此作書寫流利暢達,洋洋洒洒,行筆之時時而折筆,時而捻管,一揮而就的爽快。從書寫入紙的筆性和接筆的特點,似有酒後臨書習作,不失為一件優秀的書法作品,似有汪洪度晚年酒後之作的韻致。上款人象老,不知何方人士也?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查士標《日長山靜圖》,自題:「日長山靜凈無塵,風下松花滿葛巾。自是人間清回處,輞川盤谷總天真。丙辰九月畫。請象老道年翁教正,弟查士標。如此幅為汪洪度真跡,此上款象老亦為同一個人。

汪洪度 《懷蘆中老人》:

悲歌採薇蕨,歸臥西山顛。

蘆中老人即王泰征,字嘉生,號蘆人。明崇禎十年(1637)進士,歷任吳川、新會、建陽知縣。升禮部主事,不就。入清歸隱西檀山教授經史。著有《五代史嘆》、《枟庵集》,弘仁圓寂後,墓志銘即有王泰征所作,並撰寫《漸江和尚傳》。汪洪度同樣運用採薇典故,把蘆中老人比作伯夷、叔齊,情調較為悲切。

汪士慎 汪洋度 《詩畫冊頁》十開


汪洪度多次遊覽黃山,領略黃山清淡高逸,繪畫風格沉鬱蒼古,清秀簡冷。南京博物院藏有一幅汪洪度和程鳴合作的《踏雪游黃山序並圖》,從中可以窺出畫風。汪洋度為汪洪度弟弟,同樣受業於王士禎,詩詞造詣自然亦也非凡,同時與當時揚州汪士慎等八怪亦有交往,從以上兩人合作的冊頁作品可知一二。

汪洪度不僅僅是位靜格的新安畫派畫家,也是一位出色的詩詞作者,我們從其《息廬詩》中摘取幾首,感受一下他憂國憂民和對徽州熱愛的情懷。

汪洪度 《鼠渡江》:

江北鼠,口銜尾,結伴成群滿沙觜。

飛塵滿野,烈日在天,江北農人,憂心如煎。

江南稻秧齊,沃土不須雨。

同類渡江,適此樂土。

楚豫稻梁,堪足天下。

今年不雨春復夏,估不開倉谷添價。

鼠乎鼠乎,務食禾黍。

禾黍食盡,及爾同死。

此詩作從鼠的角度描寫江南江北稻粒無收的景象,由鼠的慘境來暗示人的悲慘生活,表達人民對天災人禍的怨恨,對殘酷剝削的憤怒和控訴。

汪洪度《菜人市詩序》:

歲大飢,人賣身割肉於市,曰菜人。有客此鄉者,贅某家,其婦忽持錢三千與夫,勸速歸,已含淚而去。客怒不言,復躊躇,跡婦所往,已斷手臂懸菜人市矣。向所持錢,乃以身售價助夫歸途費者。

汪洪度一首詩記載了送別親人的一番感觸:

漁火半明滅,海月上山背;

家鄉送別人,已隔青峰外。

新安江在人們的頌詠中默默的流淌著,在她的兩邊有著無數村莊,也有著無數小碼頭。正是由於新安江串起了整個徽州,給徽州帶來了繁榮、希望,和不斷更新的內容。徽州人從河邊的小碼頭走出去,那往往是黎明或者傍晚,天穹之上一彎冷月,水面上霧靄朦朧,小舟緩緩撐離岸邊,遊子含淚惜別,走向山外的世界。

汪洪度《新安女史征》中講述的一則真實故事:新婚甫三月的丈夫遠賈他鄉,妻子在家中刺繡為生。二十餘年後丈夫終於回家了,此時當年的新婚妻子己離開人世三年多了。所以有人說,新安商人出至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不歸,歸則孫娶婦而子或不識其父。這裡,徽州商人一生無悔投身於商業的行為,體現了他們的敬業精神。

汪洪度《懷黃扶孟》:
從來經易水,誰不念荊軻;

有客自驅馬,秋風正流河。

回頭山色遠,直北角聲多;

日暮思鄉井,踟躕發浩歌。

汪洪度《次街口》:

萬山落飛瀑,競向清溪會;

縈迴穿松杉,蔥鬱紛映黛。

積百丈劍芒,百思無靜瀨;

高師慣歌哺,絕險了不礙。


參考引自文獻:

《明清黃山學人詩選》 汪世清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徽州文化叢書-新安畫派》 郭因俞宏理胡遲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註明:本文出自明尚敷拍賣以及叩山問水,轉載如有不便,敬請聯繫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JqEqEW8BMH2_cNUgI-c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