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為創作歡呼!|新聲計劃入選名單

2023-11-24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繼續為創作歡呼!|新聲計劃入選名單

今年一月,單讀在瑞士文化基金會的支持下,聯合四家國際獨立文學刊物和線上平台——瑞士 Specimen. The Babel Review of Translations.、愛爾蘭 The Stinging Fly、澳大利亞 HEAT 和肯亞 Jalada Africa,共同發起了「新聲計劃」(New Voice)

在這次徵稿中,單讀共收到約300 位創作者的投稿,其中短篇小說約 200 篇、非虛構寫作約 40 篇、詩歌約 140 份,投稿者既有成熟的寫作者,也有許多正在自我探索、開始嘗試創作的年輕人。

這些作品用文字回應著今天我們共同的關切與問題:過去三年的特殊生活;關於故鄉或小地方的在地情結;現代人的疏離、無力等情感狀態。

其他國度的作品也帶了在地的文學氣象:多語種國家瑞士的作品更加關注對傳統表達形式的創新;有「文學的國度」之稱的愛爾蘭在作品的形式創新和內容深度上均有所追求,作品具有挑戰性和顛覆性;澳大利亞的作品則以刻畫生活細節為主要特點,將具體而細膩的情感融入其中;來自非洲的作品書寫這片土地的歷史記憶、個人的存在與價值。

最終,五家機構就詩歌、小說、非虛構三個門類,共同推選了十五位創作者。

新聲計劃

入選名單

以下是對這些寫作者及其作品的詳細介紹

單讀

中國

可仔

《組詩三首》

(詩歌)

可仔,外殼是運煤工與麵包師的女兒,本體是向世界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

推薦語

可仔的詩具有孩童般的想像力,將目光聚焦在日常的、樸素的瞬間而又越過它們,望向深遠的地方。她不迴避生命的痛苦,試圖在創傷中尋找人與人之間的聯結。她認為,「詩歌就是一個赤裸的個體發出的赤裸的聲音」。在她的詩里,我們聽見了詩人的聲音,也聽見了自己的生命。

包文源

《侘寂》

(小說)

寫作者。

推薦語

包文源的超短篇小說《侘寂》像是一組光怪的夢境,夢裡有國王、英雄、士兵、監獄長,也有丈夫、父親、祖母和孩子,夢裡每個人都在以大大小小的分貝不停地說話。從遠古的戰場到現代的格子間,作者試圖通過寓言式的敘事手法,寫下每個生命曾努力存在過的記憶。

王一彤

《長明的燈》

(非虛構)

王一彤,蘭州人,在北京工作。閒余寫些小說和非虛構作品。喜歡艾麗絲·門羅。

推薦語

《長明的燈》以冷靜的觀察和精準的細節,展現了一個普通人在疫情期間的經歷。一個燒烤攤的消失,對於城市變化來說再渺小不過,卻反映出一場社會危機對個體生活的本質影響。記下這些微末的感受和未經紀念的喪失,是我們此刻急需的非虛構寫作。

Specimen.

The Babel Review

of Translations.

瑞士

Daniele Bernardi

「Poesie scritte con lo scotch」

(詩歌)

Daniele Bernardi,1981 年出生於盧加諾,2003 年畢業於 Pietro Sharoff 戲劇藝術學院(羅馬)。他既是演員、作家,也是戲劇和廣播劇導演。2015 年,他加入了由 Ledwina Costantini 創建的 Ticino 公司的藝術項目「Opera retablO」,並與她一起完成了許多作品。他在許多機構擔任戲劇老師,非常關注社會排斥現象。除了為瑞士義大利語廣播電視台(Radiotelevisione Svizzera Italiana,RSI)策劃和表演廣播劇以外,他也是一位詩人。他的詩集有 Tutto questo andare a rotoli(Alla chiara fonte,2003),Versi come sassi(LietoColle,2009),Ballata/e degli alberi solitari(Alla chiara fonte,2012)和 la Gabbie per belve(Casagrande,2016)。此外,他還編輯了 Antonio Porta 的新聞作品集 Abbiamo da tirar fuori la vita(Edizioni Cenobio,2013)和 Leonardo Macachi Rossi 的詩歌作品集 Mercati generali e altre poesie(Alla chiara fonte,2018)。

推薦語

Daniele Bernardi 的詩歌以精緻而低調、看似直白卻又深邃的方式觸及抒情詩最為恆久的主題:愛。其詩行形式自由,不斷與傳統韻律的回聲產生共鳴,他對這一永恆而危險的主題的直接進入,大膽且使人耳目一新。

Pascal Janovjak

「Le Voyage du Salem」

(小說)

Pascal Janovjak 是一位法國-瑞士作家,1975 年出生於巴塞爾,母親是法國人,父親是斯洛伐克人。他曾在斯特拉斯堡學習藝術史和文學,後來在國外工作,是一名教師,兼一家文化中心的主任,多在約旦、黎巴嫩和孟加拉國活動。2005 年,他在巴勒斯坦拉姆安拉定居,並在那裡創作了小說 L'Invisible,該書是對 H. G. Wells 所著 The Invisible Man 一書的改寫。2011 年 11 月,他與 Kim Thúy 合作出版了 À toi 一書。2020 年,他的小說 Le Zoo de Rome 獲得瑞士文學獎、RTS1 讀者獎和 Michel Dentan 獎。

推薦語

Pascal Janovjak 善於混淆真實與虛構的人物和事件,他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有著獨到的深刻見解,通過明晰且令人難忘的敘事語言對其進行細膩的描摹。「Le Voyage du Salem」來自他的最新小說 Voyage du Salem,該小說將於 2023 年底由南方行動出版社(Actes Sud)在法國出版。

Michelle Steinbeck

「Favorita」

(小說)

Michelle Steinbeck,1990 年出生於倫茨堡,曾在比爾學習文學寫作,現居住在巴塞爾和蘇黎世。她是 Fabrikzeitung 的編輯,也是德語青年詩歌國際論壇「Babelsprech」的組織者和成員。

推薦語

Michelle Steinbeck 通過非常規的敘事聲音和優異的敘事語言創作出了高質量的虛構以及非虛構原創作品。入選作品來自她的最新小說 Favorita 開篇,該作品將於 2024 年由 Park X Ullstein 出版社在德國出版。

The Stinging Fly

愛爾蘭

Eva Griffin

「Any Kind of Light」

(詩歌)

Eva Griffin 是一位來自愛爾蘭基爾代爾的詩人。她的作品 Fake Hands / Real Flowers(2020)和 one last spin around the sun(2021)由 Broken Sleep Books 出版。她的詩曾發表在 The Stinging Fly、The London Magazine、bath magg、Poetry Ireland Review 等報刊上。她是愛爾蘭文化中心駐留藝術家,並參加了 2020 年愛爾蘭詩歌介紹系列活動。

推薦語

Eva Griffin 的詩歌具有獨特的多元性,其中最濃烈的特點在於她對抒情主體性的不懈探索。在這裡,你會發現她的詩歌並不能輕易被透視和解讀。她的詩歌不斷挑戰和顛覆你對詩歌走向的預期。她對詩歌中微妙的(以及不那麼微妙的)行文變化的敏銳感知,使她脫穎而出,躋身同時代最優秀的詩人之列。她的詩歌展現了她典型的寫作特色:Griffin 筆觸輕盈、目光敏銳,堅持邀請她的讀者參與到她的詩歌之中。

Louise Hegarty

「If」

(小說)

Louise Hegarty 寫作的故事曾發表在 Banshee、The Tangerine、The Stinging Fly 和 The Dublin Review 中,並曾在 BBC 第四電台播出。她的處女作 Fair Play 將於 2025 年春季由 Picador(英國)和 Harper Books(美國)出版。

推薦語

Louise Hegarty 的作品始終令人感到心潮澎湃,富有獨創性。我們常會忽視,寫作不僅是一種視覺藝術,同時也是一種能夠在情感層面影響我們的藝術。但是 Louise 深知偉大的文字作品能夠喚起發自肺腑的、審美上的反應。她既重形式也重感受,這使得她的作品具有特殊的趣味性和延展性。在「If」這篇作品中,主角在當代愛爾蘭生活的諸多焦慮中摸爬滾打,一邊躲避著嗜血巨怪——巨怪的攻擊通過基於文本的電子遊戲介面來講述。這是有道理的,生活就好比肉鴿遊戲(Roguelike),是隨機的、重複的、困難的,而且十分危險。當心巨怪。

Róisín Kiberd

「A Hell Taxonomy」

(非虛構)

Róisín Kiberd 曾為 The Stinging Fly、The Dublin Review、Winter Papers、The White Review、The Guardian 和 The New York Times 等報刊撰文。她在 University of Galway 教授創意寫作課。她的處女作 The Disconnect: A Personal Journey Through the Internet 在 2021 年由 Serpent’s Tail 出版。

推薦語

Róisín Kiberd 是愛爾蘭最令人心潮澎湃的非虛構作家之一。她的作品充滿廣博的智識和旺盛的探索欲,她力求對自己研究的主題具有深刻而富有同情心的理解。她廣泛寫作大量有關科技、未來主義,以及最重要的,關於人性的作品,筆觸往往帶有諧謔和探索的意味。在「A Hell Taxonomy」 中,Róisín 以對傳奇遊戲設計師約翰·羅梅羅的採訪為出發點,探討道德恐慌、恐怖電影美學、工人剝削的噩夢,以及愛爾蘭本地民俗和獨特的宗教歷史如何闡釋「地獄」的概念。這是一篇自由靈動、充滿活力的作品,完美展現了 Róisín 不俗的寫作天賦。

HEAT

澳大利亞

Ender Başkan

「Three poems」

(詩歌)

Ender Başkan 是詩人、書商和 Vre Books 的合作創辦人。著有 A Portrait of Alice as a Young Man 。2021 年他曾獲 Overland Judith Wright 詩歌獎。

推薦語

Ender Başkan 的詩歌記錄了一位來自澳大利亞墨爾本的父親、詩人兼書商的日常生活。他的詩歌中充斥著溫馨有趣的觀察、俏皮的語言和深刻的情感洞察。

Alena Lodkina

「Two Stories」

(小說)

Alena Lodkina 是一位出生於俄羅斯的澳大利亞電影製片人。她執導並聯合編劇的首部故事片《奇怪的色彩》(Strange Colours,2017)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次亮相。她擔任編劇和導演的第二部故事片《汽油》(Petrol,2022)在洛迦諾電影節首映,隨後在紐約林肯中心由現代藝術和電影博物館舉辦的第 52 屆「新導演/新電影」展映。她還拍攝過虛構和紀錄短片,並撰寫過關於電影的文章。

推薦語

Alena Lodkina 對女性友誼的描寫非常出色。而且,這些故事最終都被改編成電影劇本,它們揭示了電影和文學之間一種不言而喻的互動關係。

Oscar Schwartz

「Father Figures」

(非虛構)

Oscar Schwartz 是生活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記者、作家。他是新聞報道和文化批評周刊 The Paris End 的創始編輯,曾在國際期刊上發表過散文和非虛構作品。目前他正在撰寫自己的首部小說作品,這是一次對虛構和非虛構邊界的探索。

推薦語

Oscar 的文章「Father Figures」巧妙融合了回憶錄、報告文學、日記等非虛構文體,共同記錄了期待自己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的特殊時刻。這篇文章描摹了「成為父親」這一稍顯平凡的經歷,既包含了千禧年一代的獨特感受,又具有普遍的親切感。

Jalada Africa

肯亞

Marziya Mohammedali

「Poems」

(詩歌)

Marziya Mohammedali 是攝影師、設計師、藝術家、教育家和學者。她通過具有創意的跨學科實踐,記錄社會運動,並為爭取社會公平而努力。她是 Jalada Africa 的副主編(前藝術編輯/創意總監),曾在國際上展演過作品。她在高等教育領域也有豐富的經驗,有 14 年教授本科生及研究生課程的經歷。自 2010 年起,她還參與了多個支持研究生及研究導師的項目。目前,她正在位於西澳大利亞珀斯的伊迪斯·科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身份、行動主義與攝影。

推薦語

Marziya Mohammedali 的詩歌具有話題性,關於存在和身份的主題,同時寫得也很美。

Richard Ali

「Sudanese Memoirs」

(小說)

Richard Ali 是一位奈及利亞律師,同時也是 Jalada Africa 的總編輯。Richard 在奈及利亞參與公共政策制定,目前負責運營 Engaging Borders SRD,這是一個由 Open Society 資助的 PCVE 項目,旨在利用文學和藝術來應對薩赫勒地區的暴力極端主義。他的處女作詩集 The Anguish and Vigilance,於 2019 年由 Konya Shamsrumi 出版。同時他也是位於奈及利亞阿布賈的 Asia Ahmed &Co. 的合作夥伴。

推薦語

這篇小說的主角 Shehu Amfani 是一個曾在「二戰」中為英法效勞的奈及利亞士兵,後成為一位無政府主義者,被驅逐出境。他以一種不容分說、直截了當的口吻,聚焦殖民的主題。

Wanjeri Gakuru

「What Endures」

(非虛構)

Wanjeri Gakuru 是一位自由記者、作家、策展人和電影製作人。她的代表作曾發表於 Transition Magazine、The Elephant、CNN、The Sunday Times、Nataal、LA Times Magazine 和 The Africa Report 等媒體上。

推薦語

Wanjeri Gakuru 的作品從肯亞的視角出發,在個人和社會的層面上對後殖民的進程進行了強有力的思考。她的同代作家 Yvonne Adhiambo Owuor 在 2014 年發表的小說 Dust 中探討了「什麼能夠持久」的問題,關於這個問題,Wanjeri 也提出了一個可能的答案,並由此向全球的讀者展現了非洲對於這個問題的理解。

主辦方

單讀

中國

微信: 單讀

微博: @單讀

Instagram: one_way_street_journal

「單讀」誕生於 2009 年,是單向空間旗下集出版、聲音、影像、活動等全媒體原創內容為一體的文化品牌。「單讀」堅持全球化視野,挖掘國內外新一代創作者和思想者,發表小說、詩歌、劇本、非虛構和視覺藝術作品;用冷靜、獨立的視角切入社會議題,推崇沉靜、深入、優雅的閱讀,尊重清醒、獨特、富有活力的聲音。

《單讀》MOOK 書影

One-way Street Journal, China

One-way Street Journal is a quarterly literary mook based in Beijing, owned by OW Space, an 18-year independent bookstore. We publish fiction and non-fiction works from young and emerging writers and artists around the world. We also run social media accounts, produce podcasts and documentary films, and hold book readings and literature awards, aiming to become the leading literary mook for the current and next generation of readers in modern China.

合作方

Specimen. The Babel Review of Translations.

瑞士

Website: www.specimen.press

Instagram: specimen.press

作為一本多語種的網頁雜誌,Specimen 旨在通過增強不同語言、地方與聲音之間的對話,擁抱多元世界,反對單一的全球化。本雜誌歡迎第二語言和不同種類的創作形式,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繫和不同語言間的交流,不斷擴大與作家、藝術家和思想家的網絡聯繫。Specimen 雜誌的特點在於以原語和多語言翻譯呈現小說、非虛構、詩歌文本及其混合多元的創作形式。

Specimen海報

Specimenis an entirely multilingual web magazine that opposes blanket globalization by embracing our multifaceted world in all its diversity through a heightened dialogue among languages, places, and voices. With an inclination for second languages and hybrid forms, Specimenengages an ever-expanding network of writers, artists, and thinkers, fostering relation and linguistic hospitality as the core of its approach. Specimenfeatures fiction, non-fiction, poetry, and their mixes and hybridizations, in the original language and an ever-growing number of translations.

Jalada Africa

肯亞

Website: www.jaladaafrica.org

Instagram: jalada.africa

Jalada Africa是一家泛非作家集體的數字出版商,總部在肯亞的內羅畢市。成立之初的目標是定期出版非洲作家的文學作品,支持成員有效出版、開展文學項目。自 2014 年以來,Jalada Africa 通過出版一系列主題文集、開展文學合作,以文學塑造人們關於非洲的想像。

Jalada Africais a pan-African writers』 collective and digital publisher based in Nairobi, Kenya. Our original aim was to publish literature by African authors regularly, supporting members to publish and execute literary projects effectively. Over time we grew to become the continent’s pre-eminent digital publisher and, through a series of themed anthologies and partnerships, we have shaped the African imaginary since 2014.

HEAT

澳大利亞

Website: https://giramondopublishing.com/heat

Instagram: heat.lit

HEAT是來自澳大利亞的一流文學雜誌,致力於追求文學品質,出版創新且富有想像力的詩歌、小說、散文、評論作品以及混合多元的創作形式。它旨在出版代表澳大利亞及國際作家最高水準的創新性作品。自 2022 年起,第三輯 HEAT 開始出版雙月刊,由珍妮·格里格(Jenny Grigg)全新設計。亞歷山德拉·克里斯蒂(Alexandra Christie)擔任主編,帶領一個優秀的編輯團隊完成雜誌的編輯工作。

HEAT書影

HEATis a distinguished Australian literary journal renowned for its dedication to literary quality, and its commitment to publishing innovative and imaginative poetry, fiction, essays, criticism and the hybrid forms. The aim of the magazine has always been to publish innovative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writers of the highest standard. The third series of HEAT commenced publishing bimonthly in 2022, in a new design by Jenny Grigg. It is edited by Alexandra Christie, with the support of a distinguished editorial board.

The Stinging Fly

愛爾蘭

Website: www.stingingfly.org

Instagram: stingingfly

The Stinging Fly(《刺人虻》)既是一本文學雜誌、一家圖書出版商,也是一個寫作培訓組織、一家線上的文學平台,旨在尋找、培養、出版和推廣最優秀的新作者和新寫作。它相信,一本文學雜誌之所以存在,就是讓新聲代、新興作者的作品有機會走向世界。The Stinging Fly 雜誌成立於 1997 年,出版並推廣愛爾蘭及其他國家作者的新作品。The Stinging Fly 出版社於 2005 年成立。

The Stinging Fly雜誌封面

The Stinging Flyis a literary magazine, a book publisher, an education provider, and an online platform. Its mission is to seek out, nurture, publish and promote the very best new writers and new writing. Central to The Stinging Fly’s mission is the belief that there is a need for a magazine that gives new and emerging writers an opportunity to get their work out into the world. The Stinging Fly magazine was established in 1997 to publish and promote new work by Irish and international writers. Stinging Fly Press was launched in 2005.

支持方

瑞士文化基金會

瑞士文化基金會致力於在國內外推廣瑞士當代文化藝術。基金會於1939年由瑞士政府成立,其上海辦公室於2010年成立,旨在支持中瑞兩國藝術家與機構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開展項目促進兩國在文化領域內知識與經驗的分享。目前,瑞士文化基金會上海辦公室開展的項目主要集中在瑞士當代藝術,其中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設計、音樂、文學等眾多領域。

About Pro Helvetia, the Swiss Arts Council

Pro Helvetia supports artists and cultural practitioners from Switzerland and is committed to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Pro Helvetia Shanghai is founded in 2010 and represents the Swiss Arts Council in China. Its aim is to encourage dialogue between Swiss and Chinese cultural practitioners and institutions by supporting projects that enhance the exchange of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in the cultural field.

關注和參與瑞士文化基金會在中國的活動,歡迎查看網站

www.prohelvetia.cn

「新聲計劃」

(New Voice)

項目回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c2e793d1f6918e2937226d1a179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