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新年伊始,此刻談死亡好像不合時宜。同樣不合時宜的,似乎還有人在年輕的時候談論死亡。小時候我們第一次提「死」的瞬間,會被爸爸媽媽喝令住嘴;慢慢長大,我們發現不能「談死」無關孩童身份——只要社會還認為你是需要蓬勃的「青壯年」時,會自然地將你與「談死」隔離,仿佛死亡不存在。
直到有一天,身邊某個人要永遠地離開了,那時的死亡於年輕人,才避無可避。當單讀新書 034《死亡日誌》的作者伍祥貴的女兒讀父親在生命最後歷程的記錄,那些沒有想像中死亡的沉重,而是輕快、明朗的圖文,卻似乎給到了這個年輕人正視死亡的力量。她寫下:
「對於我自己來說,要保持開放,不一再沉浸在可憐的悲傷中,即使我們不太習慣平靜地談論父母的傷病與死亡。儘管我們想延長父母的生命,儘管很痛苦,但父母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想反過來會更糟。」
談論死亡並非「不合時宜」
《死亡日誌》現貨發售中
我老爸的《死亡日誌》
作者:伍祥貴
我有一個傻閨女,一向大大咧咧。名校 MBA 畢業,在大公司乾了幾年,說不好玩,辭職回家。然後鼓搗出一個「旅遊顧問」的頭銜,開始幫人做旅遊規劃。我嘲笑她,一個高中生就能做的事,你白念大學了,更別提 MBA,簡直糟蹋。而且,在大公司工作輕輕鬆鬆到手的薪水,遠超她作為個體戶辛辛苦苦沒日沒夜苦幹的收入。面對我的明嘲暗諷,她一句話就給我懟回來,「我願意,我喜歡」。她還經常自吹有很多人羨慕嫉妒她的生活,因為她乾的是自己喜歡的事,自己還可以滿世界周遊。她結婚好幾年了,我催她早點生孩子,但她竟然用「我自己還是孩子,還沒玩夠」來搪塞我。去年整個旅遊行業因疫情受到重創,她的業務大幅下滑,但不妨礙她自己玩,一年之中在墨西哥就待了半年。我們住同一小區,但她總是那麼忙碌,沒時間回家,我得抓住她好吃的特性,告訴她做了她喜歡吃的東西,這樣的賄賂才會讓她回來。
自打她知道我的病情後,她基本每天都回來看我,至少會打電話問我的情況。一下變成乖乖女,讓我都有點不習慣。幾天前,她在 Instagram 發了一篇《我老爸的死亡日誌》,讓我更加了解了這個傻閨女。她的中文一塌糊塗,基本就是一中文文盲,她是藉助谷歌翻譯看的《死亡日誌》,連猜帶蒙。我發覺我的《死亡日誌》好像真有一點作用,起碼幫助我女兒走出了我病情的陰影,讓她能直面這一困局。因此,即使就為了我的女兒,我也會繼續寫《死亡日誌》。
這篇文章發出來後,三百五十多人做了評論,女兒說這是她所有發表的東西中反應最為熱烈的,很多評論者與女兒素不相識,但都表達了他們的慰問之情以及伸出援助之手。這篇文章也許對於父母了解下一輩是個幫助,所以我把這篇文章從英文翻譯為中文供大家參照,原文也附上。
電影《遺願清單》
我老爸的《死亡日誌》
撰文:伍谷
(此處省略英文原文)
一如往常,做我一直在這裡乾的事情:逃避,麻木,樂觀地微笑,在避無可避的時候才去面對。如果事情會自行解決,則無須加以強調或成為他人的熱門話題。我甚至用一張歡樂的照片來掩蓋這篇沉重的帖子。我是我父親的女兒。
我父親向所有人隱瞞了他患癌症的消息。幾周前的一天,當我正準備離家開啟我的塔霍湖之旅時,才得知這一噩耗。他瞞不住了。因為在他們切除了他的肺的一部分之後,他不得不在醫院過夜。他不想讓我們知道他做手術,擔心因此「毀了我的旅行」。他甚至天真地認為他還可以在那天按原定計劃去打高爾夫球。
我弟弟和我走進病房,看到他到處插滿管子,真他媽見鬼了。他開玩笑說流食讓他飢腸轆轆,並平靜地說他可能得了癌症,但最終結果大約一周後確定。我們粗心大意,忙於自己的生活,甚至都不知道他生病。他知道自己很可能患癌症已經好幾個月了,但瞞著不告訴我們,不想讓我們擔心。
我想生氣,但我超級害怕,心都碎了。我想堅強些,但我唯一的反應就是哭得像個爸爸的軟弱的小女孩。我差點沒去成塔霍湖,但我知道如果我留下來他會感覺更糟。我信任我的弟弟會照顧好手術後的爸爸,甚至說服自己外科醫生已經完全切除了癌變部分。
我回來後的第二天,肺葉切除的結果出來了:肺癌晚期——已經擴散。我在聖地亞哥附近吃工作午餐時收到了這條簡訊。我努力控制自己,在鏡頭前強顏歡笑,但在整個開車回家途中,哭得不成人樣。在隨後的一個星期,哪怕一點點小事都會觸發我的淚腺,整天以淚洗面。我無法控制被最微不足道的小事觸發的憂傷而淚流滿面。我被徹底摧垮了。
我不想談論這件事,我害怕自己的情緒會破壞別人的好心情。只有在我隱瞞不下去的時候才告訴一些朋友。他們的關懷支持和感同身受的故事給我慰藉。想到我們都將如何不可避免地經歷這一切,那麼多悲傷的事已經發生,我多麼感激認識這麼多富有同情心的人,我多麼幸運能在這個時候和他在一起,我對此感到寬慰。
讓我最終接受這件事的最大功臣是他每天積極的看法以及閱讀他的《死亡日誌》。他承認這個標題聽起來令人很沮喪,但並不盡然如此。他是一位深思熟慮的詩意作家,不作過多的情感或哲學闡述。他坦率誠實但富有張力的死亡日記已被數千人閱讀,有些與他素昧平生的人告訴他這些日記如何幫助他們應對自己的處境和悲傷。
他樂觀地寫著去世界各地冒險的願望。他說日常生活很無聊,他希望利用自己在地球上的剩餘時間去探索這個世界。他說他不懼怕死亡,也不希望任何人感到難過。這很鼓舞人心,但我最擔心的是他沒有機會去完成這份旅行遺願清單。
因此,「我老爸的《死亡日誌》」——分享他的精神和他的故事,從我的角度講述它,這樣其他人就不會感到孤單。對於我自己來說,要保持開放,不一再沉浸在可憐的悲傷中,即使我們不太習慣平靜地談論父母的傷病與死亡。儘管我們想延長父母的生命,儘管很痛苦,但父母的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我想反過來會更糟。
科學:有太多希望。他可能會在幾個月內死去,但他也有可能藉助我們擁有的技術來擊敗疾病。他們已經切除了一個肺葉的 10.5 厘米。好在他有兩個,另一個很健康!壞事——癌細胞存在於淋巴結、氣道和外部組織中。他不抽煙,身體一直很好。
下周,他要進行全身掃描,看看它是否已經擴散到其他器官。今天,做核磁共振檢查對大腦的影響。在這些檢測結果出來之前,沒有一個醫生可以提供診斷或潛在的治療計劃。
我努力保持堅強,如同我父親在結束他的第一篇《死亡日誌》時所說:「聽天由命。」
汲取正視死亡的力量
《死亡日誌》現貨發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