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開在東京銀座的書店,長什麼樣?

2023-11-27     單向街書店

原標題:一家開在東京銀座的書店,長什麼樣?

ins@onewaystreettokyo

書店進門處,是一整面亞洲主題書牆以及 50 Asian Thinkers 名單。一如以往,書牆不遵循常規分類:世界的遊蕩者、東亞綺夢、美的歷程、美食與文明、循環的歷史、現代性的中國、作為方法的日本。我們嘗試以圖書打破文化偏見,以書店創造文化連結,為理解亞洲文化的多元性與一體性創造更多新的可能。

沿旋轉樓梯而上,可抵達展覽及沙龍空間,我們會時常邀請各國作家、學者與藝術家在這裡展開對話,呈現主題展覽,舉辦多元形態的社群活動。

就如開業時的期待,四個多月以來,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舉辦了 20 余場沙龍及展覽,橫跨圖書、音樂、攝影等多主題維度

TOKYO SKETCH 馮立攝影展、藥師寺寬邦演奏會、從坂本龍一到《三體》超距黑膠唱片系列沙龍、寺山修司讀詩會、《梁啟超:亡命(1898-1903)》新書沙龍、螺絲在擰緊·東京放鬆會、紀念渡邊淳一誕辰 90 周年《失樂園》紀念版首發分享,探討東京與近代亞洲知識分子、尋找藏在浮世繪中的日本等等……

東京店「駐店計劃」也迎來首位入駐作家劉檸,以新書首發、作品展覽、書齋復刻、講座對談等多形式內容呈現了一位知日作家的日常、寫作與趣味。

「我會永遠注視時代變遷的畫卷,直到眼睛酸痛。」在有著「散步雜誌」先驅之稱的「散歩の達人」最新一期,這家座落於東京銀座的單向街書店被刊載介紹。

「散歩の達人」2023年12月號

ins@onewaystreettokyo

在東京銀座這樣極具嵌入感的場地之中,如何打造一家書店,實現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感,融入更多內容展示和體驗介面?

我們在此分享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的設計師莊子玉的思考與實踐。跟著它,再次遊覽一遍書店。

東京單向街書店:

高密度城市的文化嵌入

來源 / BUZZ 莊子玉工作室

日本東京,幾近全世界密度最高的城市,同時也濃縮著近百年來日本文化的傳承與變遷,東西方文化的交融與影響;銀座,又是東京最忙碌集中的區域之一。

這一特殊的場地,被多重「密度」所影響,既是基於空間的,也是基於時間的:城市尺度和空間尺度——高成本的土地和集約型的建築;尺度下的密度——人口數量和文化內容的含量。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在這樣具有嵌入感的場地之中,想要實現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感的轉換,來定義一種完全不同的場地特質;同時在一個相對狹窄的空間之中,融入更多內容展示和體驗介面,以實現復合性介入的可能,能讓小空間同樣產生一種綜合型的文化地標屬性。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故此,對於這棟建築的改造,基於它的雙重介面——沿街立面和室內空間,希望它以開放的垂直向連接來擴大與城市介面的交互性;而相應對於文化內容本身,建築能提供的則是空間帶給使用者的停留感和放鬆感,讓人駐足,閱讀文本,審視內容。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書店的入口偏向樓體一側,和整棟樓的用戶共用同一通道,功能形態上更傾向於一種通過性空間,缺少能安放固定座位的場地。所以一層的布置傾向直接的、被書籍包裹的氛圍;後區的綜合性的吧檯,除咖啡飲料售賣之外,也兼顧了書店前台等運營需求。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一層軸測圖

場地內現有最強勢的垂直向元素——旋轉樓梯被保留下來,和入口挑空空間產生互動,打造了一面通高的「亞洲書單」,兩者形成了一種圍合關係,也有效的將一、二層空間建立了聯繫。

旋轉樓梯自然將二層切分成兩部分,沿街一側留出一個可以俯瞰街景的小「露台」,通過走道與內部相連。這一段垂直向的聯絡空間,成為整個空間的視覺焦點,同時構建了一種強烈的特質性,以在一個小空間內彰顯出「亞洲書單」的昭示性。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在場地相對集約但訴求卻複雜的條件下,空間本身是需要被重新定義的,至少內容該有不斷輪換的可能性。

所以,二層更傾向於復合型的沙龍空間,內側是座位區,留有整面做投影的背景牆,可作為活動場地使用;安靜的時候則變做茶歇或休息閱讀的區域,以滿足人與文本的交互,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對話需求。

東京銀座單向街書店朱雨蒙

二層軸測圖

在材料使用上,設計也試圖讓整個空間的鬆弛感進一步跳脫出來。原木材質的溫暖感,能與人產生比較強烈的觸碰關係;同時和灰色矽基混凝土材料的反差,會營造一種更具有時間性的永恆畫面。

此外,在一部分可以停留的位置,特意選用了帶有日本傳統織物和箭羽紋紋樣的軟裝,以強調對於傳統的回歸;相對跳脫的視覺點又建立了一種新的平衡關係,在傳統的不斷積澱下,又能夠與當代生活相契合。

立面圖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內部的陳列在儘量最大化書籍排布密度的同時,也留有大量的「留白」空間,自東京單向街書店建成至今約四個月的時間內,這樣的留白使得書店擁有了更多被重新定義的可能,組織了大量的內容和活動,不僅限於文學和閱讀,也融入了當代藝術,融合了潮流文化,甚至加入了音樂的內容。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部分海報及活動現場記錄

BUZZ 始終認為,空間內容化的營造,其價值遠遠大於對自身基本功能性的定義,保留了它自然生長的潛質;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亞洲文化所具有的特質。許知遠提到的「走向新的文藝復興「,其中之一便是這樣東方文化的新回歸和復興的過程。

單向街書店·東京銀座店朱雨蒙

項目文稿:莊子玉 王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b8e111a043989b2f86ef0df145500f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