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女高管病發猝死,拿生命拼事業的,留點時間呵護生命

2019-08-11   JRZG666


各個行業都不缺少拿生命拼事業的,剛剛房地產行業就出現了兩例。

8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星河灣集團在內部網站發布訃告,集團副總裁黃可思女士在參加新疆舉行的扶貧活動後,隨即又趕赴海南出席博鰲論壇,期間已感身體不適,後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於2019年8月8日上午在博鰲逝世,終年58歲。

而就在四天前,思源集團董事長陳良生也因突發疾病,在鄭州醫治無效不幸離世,終年51歲。

連軸轉,星河灣集團副總裁病逝

8月9日,有媒體報道稱,星河灣集團在內部網站發布訃告,集團副總裁黃可思女士在參加新疆舉行的扶貧活動後,隨即又趕赴海南出席博鰲論壇,期間已感身體不適,後因突發疾病搶救無效,不幸於2019年8月8日上午在博鰲逝世,終年58歲。

據媒體報道,黃可思是星河灣集團主管集團人力資源的副總裁,她是外資進駐中國的首批國內人力資源管理者,同時也擁有超過十五年跨國企業管理經驗,在集團工作了12年,一直是公司高管。

在2018年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黃可思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星河灣人力資源的戰略使命是賦能、提質、增效。星河灣HR主要會從思維敏捷性、人際建設能力、全球專業技能、數字化業務四個方面來把控人才的質量。對於高管,會更加注重他們的領導潛質、知識技能和發展動機這三個要素,以及他們對於企業發展的積極影響。對於「預備役」高管,會加強敬業、職業和專業三個維度的定向培養。「快周轉時代,會帶來巨大的人才缺口。同時,HR會不斷受到新的文化衝擊、面臨嚴峻的專業競爭。在為企業擇選適配人才時,個人價值觀、發展觀與企業文化的吻合性非常重要。」她說。

在2017年的博鰲房地產論壇上,黃可思接受媒體採訪談到未來人才的需求趨勢時表示,一定是向復合型人才傾斜。「星河灣的主業是房地產,但是人才選拔範圍一定是行業精英,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思維敏捷,有變革精神,能滿足當今易變、不確定、複雜(VUCA)時代的需求和未來挑戰的復合型人才。」

剛剛就在8月5日,思源企業發布公告稱,思源企業創始人陳良生先生於8月4日在鄭州醫治無效不幸離世,終年51歲。

據了解,陳良生草根出身,1994年在深圳與友人共同白手起家,創辦思源。25 年間篳路藍縷,思源從一家只有幾個人的小企業,發展成為擁有軟體、地產服務、網際網路科技等業務、分支機構遍布全國的大型企業集團。他提倡的「公開,公平、公正」,讓思源變得陽光、規範、透明;他提倡的「看長遠、負責任、有追求、正能量」,讓思源人用高標準要求自己;他踐行的「生命不息,奮鬥不止」,讓思源成為奮鬥者樂園!

根據媒體報道,近年來,地產人過勞死並非個案。

1、2018年,湖北本地某37歲的知名地產廣告策劃人劉凌峰,因平日熬夜、出差、酒局是常態,一個月平均出差五次,入睡時間常常都在兩點,最拼之時可以連續工作70個小時,在長期過勞工作之後,身體先是檢查出膽結石、胃潰瘍、腹部積水這些病症,最終被確診為胃癌晚期。

2、2016年7月,鄭州房地產一位品牌開發的大老級人物GAP猝死。

3、2015年6月,杭州某房產中介公司年輕的經紀人,凌晨在房管局為客戶排隊,白天在辦理過戶時猝死。

4、2014年7月,32歲的王曉斌供職於一家千億房企,職位為營銷策劃經理,因心肌梗塞突然去世。

5、2013年,深圳羅湖地產策劃師李茂韜,在他29歲風華正茂之時因心源性猝死離開人世,根據他的微博記錄 ,生前經常加班到凌晨。

銷售放緩、利潤下滑

在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下,7月市場正加速轉冷。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百強房企銷售規模環比降低近3成,1-7月累計業績同比增速在4%左右,較2018年全年35%的同比增速放緩顯著。隨著前期積壓的市場需求陸續釋放完畢,3月份以來的「小陽春」行情早已戛然而止,市場觀望情緒愈加濃重,後續置業需求明顯不濟,部分城市甚至開始出現需求斷層的極端現象。

房地產行業降溫,對房企的利潤衝擊較大,多家上市房企發布的上半年業績預告顯示,房企盈利增速總體放緩。

克而瑞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5日,A股及H股房地產開發板塊共計50家房企預告2019年上半年業績,其中20家預計盈虧,7家預計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盈增21家,占比低於五成。

8月9日,中國恆大(03333.HK)發布盈利預警公告稱,預期集團上半年凈利潤約為270億元,同比下降約49%,核心凈利潤約300億元,同比下降約45%。公告同時指出,利潤下降主要是由於上半年交樓面積減少所導致。

8月8日,南京房企銀城國際(01902.HK)公告稱,預計上半年稅後凈利潤較2018年同期下降80%。

8月8日,九龍倉集團(00004.HK)發布了2019年的中期業績公告,其上半年股東應占盈利24.5億港元,同比下跌14%;內地已簽約銷售額下跌10%至64.98億人民幣,其中約80%源自杭州、北京、上海及蘇州四個主要城市。

融資收緊,鎖定32個房價偏熱城市

在持續調控、市場降溫的背景下,監管部門對於房企資金的監管也持續加強。

近日,銀保監會發文稱,將在32個城市開展銀行房地產業務專項檢查,目的是為堅持「房住不炒」,嚴厲查處各種將資金通過挪用、轉道等方式流入房地產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將重點選擇房地產信貸規模較大或占比較高的機構、房地產相關業務風險較為突出的機構、與融資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合作較多的機構、與交易火爆樓盤合作密切的機構等開展檢查。

這是對今年5月銀保監會發布的23號文中關於整治房地產融資亂象的進一步細化要求和落實。

對此,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認為,房地產業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資金就是命脈。32城包括主要一二線城市和個別三線城市,主要特徵是近期房價偏熱。之所以對房地產融資卡得這麼嚴,就是為了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預計下半年全國房地產業的融資面會保持緊縮態勢。

楊紅旭指出,易居研究院的研究模型表明,2017年四季度,中國房地產金融環境指標已經下滑進入偏緊區間,今年一季度曾明顯反彈,但二季度重新回落。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銀保監會政策如果嚴格執行,對於未來幾個月房地產市場來說將有很大的影響。

跳出牛市思維,促銷售抓回款

今年以來,不僅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從嚴,而且房地產金融管控政策更嚴,從央行到銀保監會再到發改委,密集加強對房地產金融的風險把控,信託貸款融資、海外發債融資、銀行貸款融資全面收緊。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2019年以來,中央各部委累計已經發布過16次講話或政策,內容關於要求注意防範房地產金融風險。

7月30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

在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中央仍提出「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可見高層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穩定房地產市場的決心。

萬科總裁祝九勝在今年6月底曾表示,未來行業還會面臨一定挑戰,行業增速會放緩,行業集中度會提升,頭部企業競爭會激烈。面對不確定性,萬科必須認清時代、行業、自我,擯棄一切投機僥倖心理,跳出路徑依賴、牛市思維。

多位房地產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已經深感行業壓力。更有房企甚至出現了用工荒的難題。

下半年,房企面臨內部銷售承壓、外部融資受限、債券集中兌付等多重風險,如何做好資金安排、防範現金流風險至關重要。

楊紅旭認為,未來半年,開發商面臨的資金困境將進一步加劇,部分房企將會降價促銷,回籠資金,保衛企業的資金鍊。

業內人士認為,「促銷售、抓回款、保證現金流」將是房企下半年的重中之重,面對資金壓力、庫存壓力和銷售壓力,房企或主動降價促銷,開發投資將迎來拐點。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