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消息稱,原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董事長鬍懷邦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2013年4月,國開行原董事長陳元正式離任,由胡懷邦接任國開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直到2018年9月離任,胡懷邦在國開行的五年多時間中,正趕上國開行資產負債表迅速膨脹的時期。
作為全球最大的開發性金融機構,也是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中長期信貸銀行和債券銀行,國開行被稱為「第二財政部」。
尤其是2015年4月國務院發布國開行改革方案,將其定位為「開發性金融機構」,明確提出要「積極發揮在穩增長、調結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之後,國開行在穩增長、重點支持基建等方面就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中金公司分析師易峘 、首席經濟學家梁紅曾經發布報告測算,僅僅是從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國開行資產負債表的凈擴增規模可能達到2.5-3萬億元左右。
在資產規模迅速擴張的時候,國開行踩的雷也越來越多。
頻頻踩雷
海航系
就在中紀委發布消息的前兩天,7月29日,16海航02債券發生違約,未能兌付相應的本息。這隻發行規模15億元人民幣的私募債,在半年前還是AAA級評級。
這只是海航系危機的一個最新劇情,事實上吃瓜群眾們已經有些視覺疲勞。一年處置了3000億資產,但是仍然還不上15億私募債,海航的現金流壓力可見一斑。
根據知名財經媒體財新報道,2018年底,海航負債7500億元,其中從國開行獲得800多億元貸款,估計至少損失大半。
2012年12月4日 ,海航集團與國家開發銀行金融服務協議簽約儀式于海口舉行,授信的1000億元將在未來支持海航集團航空、機場、港口與旅遊等相關產業發展。
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當時表示,「國家開發銀行對海航集團的發展可謂功不可沒,」如今這1000億的絕大部分確實是給海航做了「貢獻」,只不過國開行卻沒見回報。
華信
在上市公司債券頻頻爆雷的2018年,上海華信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成為當年違約兌付本息金額最多的企業,違約金額高達155億元;永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新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位列其次,違約兌付本息金額分別約95億元和84億元。很不幸,國開行「全中。」
說起華信,就不得不說神秘商人「葉簡明」,這個石油圈的風雲人物被稱為中國的洛克菲勒,關於他的身世在江湖中有很多傳言,甚至神乎其神。
2017年 9 月,中國華信豪擲 91 億美元收購俄羅斯國家石油公司 14.16權,成為僅次於俄羅斯政府和 BP(持股 19.75% )的俄油第三大股東。其言必稱為國家戰略服務,將華信與政治圈捆綁是其起家的魔法,也是最終墜落的咒語。
國開行對華信的支持,是其贏得各路名流信任的最佳名片。2014 年上海華信在國開行的開證額度為 140 億元,2015 年快速上升為 300 億元。葉簡明公開宣稱:「國開行的支持不是一般民企能獲得的,所以說我們不是單純的商人,是為國家戰略服務的。」
而如今,華信總負債2300億元,資產180元,已進入破產程序。財新報道稱,「目前來看,華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給銀行業造成最大貸款損失的第一大案,」到底多嚴重呢?財新援引被採訪人消息稱「華信從國開行獲得近千億元信貸支持,華信的貸款損失一筆就在200億元左右,可能還有其他風險敞口……」
華信神話破滅,留給了國開行一地雞毛。
永泰能源
8月1日上午,永泰能源公告債務重組的初步方案落地,債務重組方案整體思路得到大多數已溝通債權人的認可。據悉,債委會主席團成員同意將永泰能源貸款利率降息至基準利率水平左右,國開行也算鬆了口氣。
2018年初,這家山西煤炭巨頭深陷債務危機,違約金額高達170多億元。短短几年間,永泰能源有息負債餘額從2013年不到200億元飆升至2018年一季度末的721.62億元,其在債券市場的直接融資額早在2016年就突破100億元,較2013年翻番。從2017年上半年起,永泰能源就走上了借新還舊的不歸路。
從永泰能源的公開資料看,其銀行總體授信額度433億元,其中國開行授信174.85億元,已經使用了118億元,是最大的授信銀行。
有自媒體表示,永泰能源一路走來不簡單,「收購稀缺的山西煤礦整合主體、一次次非公開發行、收購能在大亞灣建設30萬噸油品碼頭的資產、16年參加山西副省長帶隊的路演團隊。」種種跡象顯示永泰能源是個很有背景的公司。
跟華信一樣,國開行又跌在了一個「有背景的公司」手裡。
盾安集團
2018年5月1日,盾安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金盾股份發布公:周建燦、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涉及到的債務總額約為98.99億元,金盾集團及相關企業已進入破產程序,曾經赫赫有名的民營企業瞬間倒塌。
發生危機後盾安集團在對浙江省政府的報告中稱,2017年下半年以來,市場資金迅速抽緊,致使盾安集團出現了發債難、融資成本不斷提高等問題,導致企業消耗大量自有資金,出現了非常嚴重的流動性困難。
「目前盾安集團各項有息負債超過450億元,除120億元的待償付債券外,絕大部分銀行和非銀金融機構貸款都集中在浙江省內」,報告中稱。其中就包括國開行浙江分行。
一則盾安集團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江南化工在2018年5月12日公告顯示,盾安集團所持有本公司的3940萬股股份被質押,質權人是國家開發銀行,用途為「融資」。
ST天寶
7月29日晚,ST天寶公告稱,公司董事長黃作慶因涉嫌虛開發票罪,經大連市人民檢察院批准,已被大連市公安局正式逮捕。由上市公司董事長主演的「監獄風雲」大片再添一名配角。
對於ST天寶來說,今年可謂流年不利。2019年3月12日,ST天寶披露公司向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發生逾期本息合計3.03億元人民幣,其中逾期本金2.8億元,逾期利息2286.59萬元。
2019年4月9日,ST天寶披露《關於2017年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未按時兌付本息的公告》,稱因資金流動持續緊張,公司未能籌集到資金按時兌付於2017年3月9日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17天寶01」本息5.35億元,構成實質性違約。
2019年5月22日,ST天寶發布公告,稱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其實,從去年12月起ST天寶就被密集起訴,國開行大連分行在去年12月16日當天就發起了3場訴訟,以索要天寶前期的借款,共計5億多元。
華陽經貿
7月初,華陽經貿公告稱,因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國家開發銀行、恆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長安國際信託股份有限公司對公司提起了訴訟。
其中涉及國家開發銀行的本金、利息、罰息、複利及違約金合計2.87億元。同樣也是一隻網紅債券,華陽經貿集團名下已有七隻債券發生違約,涉及金額本息總計約68.56億元
比較奇葩的是,在華陽經貿首次公開市場債務違約後,公司的工作人員在接受採訪時稱「違約的債券是『3+2』共五年期的模式,快到期的時候公司很重視。」「但承銷商含糊其辭、溝通不暢,令公司認為一共五年期的債券不需要在第三年進行贖回」。
作為主承銷商的國開行,當然不願意背鍋。國開行回應稱,多次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綜合業務和信息服務平台發布公告,明確15華陽經貿MTN001回售金額為7.5億元,發行人應確保相應款項於2018年9月30日前一個工作日15:00前到帳。國開行還有意補充道「上述公告均為發行人確認並用印」。
華陽經貿和國開行的淵源始於2011年。當時華陽經貿旗下子公司欲向國開行廣東分行申請一筆3000萬元的貸款,當時國開行廣東分行行長吳德禮收了華陽經貿400萬元人民幣,2012年,華陽經貿順利地拿到了國開行廣東分行的流貸。
2013年,國開行廣東分行為華陽經貿開立了2.5億的信用證,同年,吳德禮就想在深圳福田區購房的事情向成清濤尋求幫助,房子一共四小套,總面積350平方米,房款總計1200萬元。
青海省投
今年2月22日,青海省投一筆3億美元規模的美元債券被曝出利息違約,利息金額為1087.5萬美元,引發市場關注。
2月25日,青投集團發行PPN產品「18青投PPN001」,規模2000萬元,到期兌付日為2019年2月24日(24日為周日,順延至2月25日);但2月25日,並未將償付本息的資金劃轉至上清所。
2月26日,債務風險暫時解除。
截至2018年6月末,青海省投總資產644.26億元,總負債500.62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7.71%。截至2018年6月末,國開行給青海省投的授信額度為44.20億元,已使用額度為26.95億元。
4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青海省投向相關債權機構披露了其債務化解進展,國開行成為其債委會牽頭行,並且還可能提供300億資金。
東特鋼
2016年3月28日,東北特殊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東北特鋼)發布公告稱,截至到期兌付日日終,公司未能按照約定籌措足額償債資金,「15東特鋼CP001」不能按期足額償付,已構成實質性違約。
東北特鋼表示,「受鋼鐵行業整體不景氣影響,公司近期銷售壓力很大,庫存商品增加,銷售回款不及時。雖然公司採取了加大回款力度、降低庫存,並通過多方渠道籌集資金等措施,但是截止3月28日日終,公司依然未能籌集足額償付資金。」
東特鋼違約也將債券主承銷商國開行捲入其中。隨後有媒體報道稱有投資人提請主承國開行,要求交易商協會全面暫停遼寧省企業發債。
很快,開行在其官方網站發布澄清聲明:東北特鋼多隻債券違約後,國開行作為主承銷商之一,將與其他主承銷商一道,嚴格按照監管部門有關要求,通過債券持有人會議等合規渠道,收集和整理債券持有人相關提案,及時反饋發行人並上報主管部門。
民生固收團隊的點評非常到位,東特鋼的違約同時打破了兩大信仰,即對地方國企的信仰和對國開主承的信仰。
賽維
2010年9月,當國開行與賽維LDK宣布簽訂總額度高達600億人民幣(約89億美元)的戰略合作協議時,賽維終於成為當時國內獲得授信額度最大的光伏企業,也是中國民營企業迄今為止獲得國開行授信額度最高的企業之一。
截至2011年3月末,賽維及其子公司共獲得各銀行授信253.69億元,國開行予以授信43.45億元(已使用額度27.48億元),開行成為僅次於中行的賽維最大的融資支持方。
但是隨後2012年賽維的債務危機爆發,2015年開始破產重整,2018年江西賽維被贛商科技集團接管。
印度RCom
2017年國開行一紙訴狀,將印度電信企業RCom告上法庭,要求RCom被宣布無力償債。據了解,自2010年以來國開行已對該公司提供了約20億美元貸款。
國開行對RCom的放貸始於2010年,當時國開行牽頭一個中資銀團向RCom提供了19.3億美元10年期貸款。這些貸款中約三分之一用於向華為和中興購買設備和服務。此後國開行又攜手中國進出口銀行、工商銀行於2012年1月份向RCom提供了11.8億美元7年期貸款。
說到這裡,目前國開行披露截至2018年末,國開行累計為600餘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超過1900億美元,在沿線國家國際業務餘額1059億美元。不知道這1900億美元的信貸支持效果如何呢?
分行接連吃罰單
在國開行不斷拿踩雷的同時,各分行接連不斷的接到罰單。
2018年底,國開行大連市分行因未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的相關規定履行反洗錢義務,根據《反洗錢法》第三十二條規定,處以20萬元罰款。
同樣是去年底,國開行河北分行同時收到4張罰單,處罰原因包括因違規辦理貸款業務;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內控不合規,未嚴格執行「審貸分離」原則。
2019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國家開發銀行山西省分行因違反有關反洗錢規定的行為,被罰款20萬元;相關責任人被罰2.5萬。
2019年1月,中國銀保監會新疆監管局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國家開發銀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因被處罰當事人貸款發放支付審核未盡職、貸後管理未盡職,被罰款30萬元。
2019年1月份,銀保監會網公布的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國家開發銀行河南省分存在調查、審查不盡職,合同簽訂、擔保確認不審慎;未落實抵質押擔保措施即發放貸款;貸後管理不到位,風險管控措施不充分等違法違規行為。國開行河南分行行長王衛軍、代洪濤、馬光傑、孫立芳共四名相關責任人被罰。
2019年3月份,銀保監會網站發布寧波銀保監局行政處罰信息公開顯示,國家開發銀行寧波市分行(以下簡稱「國開行寧波分行」)存在貸款資金用途監測不盡職;貸款風險分類不準確等違法違規行為,寧波銀保監局對其罰款人民幣50萬元
2019年4月份, 內蒙古銀保監局公布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國家開發銀行內蒙古自治區分行因存在高管人員未經監管部門任職資格核准履職的違法行為,被內蒙古銀保監局罰款20萬元。
2019年4月份,重慶銀保監局披露行政處罰信息公開表顯示,國家開發銀行重慶市分行因個別項目資本金不落實、未嚴格執行實貸實付規定導致信貸資金滯留,被罰款40萬元。
2019年6月份,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廣西監管局公布關於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區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區分行存在授信調查審查不到位,未能有效識別、反映集團客戶授信集中風險。決定對國家開發銀行廣西區分行罰款人民幣20萬元。
2019年6月份,遼寧銀保監局公布關於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分行的行政處罰信息。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分行存在未按規定進行貸款資金支付管理與控制。決定對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遼寧省分行罰款人民幣20萬元。
一邊是不斷踩雷,一邊是分行不斷吃罰單,再加上管理層動盪,國開行是該反省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