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畫家代表人物之——竹禪和尚,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

2019-12-03     書畫素材

竹禪(1824~1901),俗姓王,法名熹,清代著名書畫大師、佛學大師、古琴大師, 曾為慈禧太后作畫、傳戒。四川省梁山縣(今重慶市梁平縣)仁賢鄉人,14歲出家於梁山縣城北報國寺,受戒於雙桂堂,一生雲遊大江南北,遊歷過 成都、武漢、寧波、上海、北京、重慶等地,曾先後住錫過成都文殊院、成都寶光寺、成都龍藏寺、成都昭覺寺、武漢歸元寺、九華山化城寺、杭州靈隱寺、寧波天童寺、寧波阿育王寺、浙江普陀山、上海龍華寺,還曾遊歷北京,與名士翁同龢、徐郙交遊,應邀為慈禧太后作畫,為慈禧太后傳戒。晚年竹禪回歸故里,成為梁平雙桂堂第十代方丈。竹禪擅長書畫、金石雕刻、繪畫自成一格,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題畫詩亦佳,多為禪機佛語,與「揚州八怪」齊名,居清中晚期書畫名家之首。其書畫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韜養齋筆》、《益州書畫錄》等書中 。著有《畫家三昧》6卷傳世,其名載入《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被列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關於竹禪和尚出家前的生平,迄今尚沒有明確的文字記載。



竹禪平生愛竹,又是一位禪僧,故取名竹禪。他常在蜀山竹林中細緻觀察竹的各種形態,「必得成竹於胸中,上而尖頂,下而筍根,使全身透露,影現檀欒,庶幾風晨月夕,恍惚遇之。」因此,竹禪畫竹,姿態萬千,頗有神韻。

竹禪畫竹,效法清初畫家鄭板橋。通景竹屏一堂共四幅,以擬人手法,題為吟風、烘晴、醉雨、承露,用濃淡不同的墨色再現了竹子在風、晴、雨、露中的各種神態。這些畫是竹禪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在南海普陀冊白華庵繪製的,後由雪堂的弟子星壽帶回龍藏寺珍藏。一九三一年,星壽又將這些畫轉贈給寶光寺。


竹禪作為一位佛教徒,很喜歡畫佛、菩薩和羅漢像。年輕時,他得見唐末著名畫僧貫休畫的十六羅漢石刻拓片(現寶光寺七佛殿中尚有一堂),如獲至寶,數年中,乃潛心摹繪了十幾堂,送各叢林供奉。送龍藏寺的一堂,又由雪堂和尚木刻拓印傳世(現寶光寺念佛堂還殘存兩幅),影響頗大。竹禪畫羅漢不墨守成規,敢於創新。貫休的十六羅漢,畫法奇古,一直作為後世的範本,清乾隆帝還有題贊。竹禪經過琢磨分析,細閱佛典,指出了貫休畫中的錯處,並根據《彌陀經》所述,重繪了別具一格的十六羅漢像。竹禪一生中共畫過四堂羅漢像。現掛在寶光寺大雄寶殿兩側的一堂羅漢像,是竹禪在光緒十五年(1889)秋,由湖北武昌寄回蜀中的。畫的上部,以「九分禪字」篆其名號,以草書題其來歷。所畫羅漢,形態殊異,神光迸露;羅漢所倚怪石,或威猛若獅虎,或狡詰如鷹隼。而竹禪另一些畫中的怪石,則又孤寒若釣叟,或俊俏如美人,其意味無窮。

竹禪喜作書畫大品,雖是寬大的紙幅,但還嫌不能揮灑自如。晚年有詩云:「老僧年邁七十七,終日手中不釋筆;紙長丈二猶嫌短,信手拈來塗粉壁」。寶光寺說法堂右壁的《捧沙獻佛圖》,即是「九八加一老比丘」棗七十三歲的竹禪在上海的傑作。這幅畫高六米,寬五米,如此大品,世所罕見。捧沙獻佛又名小兒施土,畫的是佛教《賢愚因緣經》里的一個故事:釋迦牟尼佛與弟子阿難入城乞食,遇一群小孩在路旁遊戲,他們將泥土作成房屋與倉庫。其中一小孩見佛來到,頓生布施之心,即捧倉中名為「米」的沙土獻佛以表虔誠。一百多年後,這個小孩轉世當了國王,就是統一印度的阿育王,其他小孩也作了國王的大臣。這幅巨畫,松干挺拔,竹節秀勁,佛祖面目慈祥,兒童行為天真,實是一幅形神兼備之佳作。



竹禪不僅擅長於畫人物,還擅長於畫動物。寶光寺東方丈內的一幅墨獅,更引人入勝,傳為神筆。竹禪畫獅,講求於神似。他巧妙運用墨的濃淡,畫了一頭神采奕奕、昂頭翹尾、腳踏禪雲的獅子。無論你站在任何角度觀看,獅子的眼睛都直盯著你。稍一移步,好象獅子的眼神也跟著轉,尾巴也跟著搖哩!竹禪在畫上題了一首詩:

竹解心虛葉似個,我不成佛也是錯;維摩台中方丈地,能容八萬獅子座。

竹禪在寶光寺的書畫還有《阿彌陀佛》、《四大菩薩》、《凌雲高節》、《寶貴壽考圖》及楹聯等。《通景竹屏》、《十六羅漢像》、《捧沙獻佛圖》、精品書畫,每幅字畫各具特色,耐人玩味,屬於國家珍貴文物。

在書畫上,竹禪與「揚州八怪」、破山禪師齊名,是晚清聞名遐邇的畫壇怪傑。人們在他墓前提聯評價:「攜大筆一枝,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是這位「書畫名家」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繪畫弟子方炳南,擅長花鳥、蔬果,著有種菊軒《畫譜》,木廖精印,廣為流傳;曾主持省、縣「勸工局」,首創竹簾畫,使梁平工藝美術品省內外馳名,成了清末全國著名的民間畫師。



竹禪書法師宗懷素,精於狂草,二十年後練寫一種新的書體「九分禪字」。竹禪所作書畫,每每題詩作跋,並自刻「王子出家」、「破山法嗣」、「竹禪」等印章,並有《印譜》及《刻心經句印》一卷行世。其書畫作品中以水墨人物,山水,墨竹,頑石,羅漢佛像見長。其主要作品現存於新都寶光寺,普陀山白華庵。北京市拍賣行2005年春季書畫精品拍賣會於3月13日。其中他的一幅六尺四條屏靈石圖拍賣價達數百萬元。至今有兩幅佛家羅漢圖流傳於開縣。

竹禪和尚的單獨的書法作品沒有其繪畫多,但是在他所作繪畫中多有其題的草書或行書禪詩、偈語。 而他在書法上最為稱道的是創造出「九分禪書」。所謂九分禪書,是就「八分書」基礎上的一個獨特的創意。八分是隸書的一體,也稱「分書」。字體似隸而多波磔。清代劉熙載以為魏晉時因楷書亦稱隸書,為示區別故稱有波磔之隸書為「八分」。相傳八分書為東漢上穀人王次仲創。竹禪在八分書的基礎上,新創九分書,自言「所加一分即禪味矣」。他還說「禪字亦與字禪,不有損益即不足以成其禪也。」這種字體字跡似鐵筆勾勒,自首至尾,剛勁沉著,風格淳厚。體現出篆、隸兼美的藝術風格,然又似篆非篆,似隸非隸,不為法脫,而又不為法縛。竹禪的書法承襲著尚意的創作方式,充分體現了「禪意」,可謂意境深蘊。已故的當代高僧昌明法師曾言自己「五歲開始學書,顏、柳、歐、趙都學過,最後學的是清朝佛門書畫家竹禪的書藝」。即是仿效竹禪和尚的九分書,且「尤宗清人佛門書畫巨匠竹禪技藝,盡得其書法真諦。」昌明大師依此創作出大量禪字佳作流傳於世。


竹禪和尚還有深厚的印學功底,治印作品不拘一格,風采萬象,刀刀皆得意之妙筆,筆筆均信手而拈來。時人評其畫曰「體格高強」,或曰「別有一派」。他的印譜現留有《遊戲三昧》一套傳世。該譜共四冊,皆系竹禪輯自刻印成。黑粗細格,首冊錄《朱子家訓》文印,四十頁;二冊錄《般若心經》文印,三十八頁;三冊錄《福壽圖章》,三十七頁;四冊錄《陰騭文》印,四十頁。其每頁鈐一印,下注釋文,總見一百五十六印。系光緒元年(1875)鈐印。四冊印譜中,尤以《心經》一冊最為獨特。該譜內頁書牌和版心書名處和其餘三冊一樣,版刻墨印「遊戲三昧」四字。全卷《心經》共用28方印,開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即以觀音菩薩像為印面,以像代言。一般而言,在治印中造像或用於邊款或是單獨成造像印面,這種融合造像和印文於印面的並不多見。另有一枚,「度一切苦厄」用版畫線描手法鐫刻成接引眾生的舟船樣式,又有的鐫刻成寶函樣式,有的為經幡式等等。這些圖畫印依印寫行,線條簡練,神態栩栩,圖案流動,惟妙惟肖。總之,整本《心經》印集圖文結合,富有裝飾,這在歷史上的鈐印佛經中實屬罕有。表現出了超凡脫俗,化畫為印,以畫說法的形式。他這種用圖畫來銓釋經文,並付以金石篆刻的作品,在佛教藝術寶庫中也難得一見。可謂:弘般若真諦在金石,寓佛心禪意於畫中。

竹禪更是晚清古琴大師。他為一個新的琴派——泛川派的開創奠定了基礎。

竹禪在古琴方面的造詣一直為畫名所掩,很多時候甚至被人遺忘。他圓寂後,世人將其墓前橫額貫以「書畫名家」來定位,墓聯所寫「攜大筆一枝,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和他的弟子方炳南所撰《竹禪碑記》,均以筆墨之事頌揚。而他在古琴方面的修為乃至於所達到的境界,居然隻字不提。

近些年來,由於古琴這一國之瑰寶的不斷復興,歷史資料的不斷發掘,竹禪對中國古琴的傳承、弘揚和拓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終於浮出水面,引起古琴界的高度重視。其影響不在書畫藝術之下。

原中國古琴協會會長吳釗先生認為:早期在巴蜀地區的漢代司馬相如、唐代僧睿等琴家屬於傳統的川派,又稱霸派。「除原在蜀地的霸派外,還有來自江浙的曹稚雲,錢壽占、張孔山、僧竹禪等人。他們在原有琴藝的基礎上融會了蜀地琴派的特點,從而開創了一個新的川派——泛川派。」吳釗先生在《明清琴樂多元發展的思考》中說:「凡是能琴、愛琴的人,不管是宋徽宗、明憲宗、明崇禎、清雍正、乾隆等帝王,或者董其昌、唐侃、梁詩正等朝廷重臣,還是清雲閒、竹禪等高僧或張孔山等道士,在琴的面前,他們完全是真正的文人。」「他們的主張直接為後來主宰明清以來琴壇幾百年的虞山派的審美理念和雲閒、竹禪等琴僧的藝術創造開了先河。」

同時,竹禪還傳出著名琴曲《憶故人》。《憶故人》相傳為東漢蔡邕所作。曲調委婉纏綿,意在思念故人。中國古琴協會會長、中國音樂學院教授李祥霆先生言:「《憶故人》產生時代不可考,出自清代後期竹禪和尚。」

在竹禪又為著名的《枯木禪琴譜》所作序文中,他明確提出了自己「以琴說法」的宗旨,提出了在中國古典文化中的琴德和禪理互為表里,都是修身養性之道,潛心琴學的目的在於以琴喻禪。竹禪一生在古琴上有相當高的成就,融其心性於琴藝之中。竹禪和尚卻堪稱僧家中的古琴大師,為中國近代的古琴藝術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枯木禪琴譜》序言如下:

以琴說法,大道無相,聞聲而入,衣缽流傳,因人說法。今雲閒上人,深悟琴學三昧,其住世行道,得教外別傳之旨。更於琴中音律指法,究竟精妙。曾在普陀聆同袍朗珠闍梨彈梅花三弄,曲上人所授,可謂共命之鳥、兩頭一音。復於京都聚首,以手著琴曲出示,爰題以琴說法四字,不異禪宗之有語錄流傳,以共同好雲耳。光緒己丑衣弟竹禪題。

《武漢琴人小傳》載:「竹禪上人賣畫為生,上人且識書法,作破筆銅文篆書(岣嶁碑),有奇氣,喜操縵,以普安咒、憶故人、白雪、風雷引、高山、流水等曲最為精彩。當托漢陽鋼鐵廠代鑄鋼琴一張,聲音鏗鏘宏亮。徒孫謝竹村在漢賣畫,與黃松濤為莫逆交。笑痴上人善畫梅,鐵峰上人善書竹,曾為十方禪林主持,皆善鼓琴,均系竹禪上人所傳。」《普陀洛迦新志》卷六《十方寄寓》記載竹禪「往來普陀有年,寓白華庵。有高人風趣,喜撫古琴,其聲淵淵,悠揚悅耳,令人萬念頓消。」

竹禪學琴於何時何人,已杳不可尋,但他三十餘歲閒居成都、峨嵋冊等地時,就有多幅《撫琴圖》流傳至今,況龍藏寺雪堂和尚乃通曉詩書音韻之人,琴界高人張孔山亦時常過從。竹禪無論是學習、借鑑,還是交流、切磋,這樣的氛圍理所當然會讓竹禪的琴藝得以升華。而獨懷孤往,江海漂泊,寄跡空門,佛光禪影的身世和心境,又與古琴所表現的情緒往往不謀而合,所以,天賦、功力、遭際、心境都成全了竹禪作為古琴大家必備的素質,使他放手一彈,便是曠世之音。

《世紀傳承2018.7.22荷月藝術品拍賣會》竹禪與與"揚州八怪"媲美,是晚清遐邇聞名的畫壇大師

軼事

竹禪年輕時,和一大家閨秀相愛,犯了佛教戒規,被官府捉拿。成都將軍完顏崇實念其有才,從中援救,遂離梁山,棲身於成都附近的寶光寺和龍藏寺。這兩座寺廟的住持,都屬於梁山雙桂堂破山祖師傳下的法脈。因此,竹禪備受優待。他在龍藏寺一年多,與寺內方丈、蜀中詩僧含澈(即雪堂和尚)論詩談禪,相處融洽,並結為同庚好友。竹禪離蜀赴上海時,雪堂還命弟子星壽做竹禪的隨身侍者。竹禪四十見左右雲遊大江南北,「所至名山古剎,多有留墨,體格高超,軼唐邁宋,人是以珍重之」。以後,他又多次到北京,出入於王公巨卿間,與翁同龢、徐甫阝等相友善,一時名滿天下。

竹禪和尚一生主要時間都在各地參學。他的足跡遍布川渝、湖北、山西、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蘇、安徽等地,走訪了各地的古剎叢林,名山大川。也在這些地方留下了大量的書畫作品。


其書畫作品收入《海上墨林》、《韜養齋筆》、《益州書畫錄》等書中 。著有《畫家三昧》6卷傳世,其名載入《中國美術家名人辭典》。







這既是對竹禪和尚一生的評價,也是對他藝術貢獻最貼切的肯定。



竹禪和尚14歲出家於梁山縣城北風景秀麗的報國寺,並度過了陶冶性情、初學佛法的沙彌時期。遺憾的是,抗戰期間日軍數次轟炸梁平,報國寺在戰火中已蕩然無存。



20歲時在雙桂堂受具足戒,嗣法於第九代雙桂法脈一超禪師,並在雙桂堂擔任書記執事。雙桂堂濃郁的禪學內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深深影響了竹禪和尚。在他受戒後常住雙桂堂的期間,一面親近一超禪師修學佛法,一面充分接受著藝術氛圍的薰習。



竹禪出家後,以極具風趣的構思,篆刻了「王子出家」「削髮報國」兩方印章,並伴隨了他一生。



竹禪一生雲遊大江南北,在初期參學的這數年裡,竹禪和尚參訪京師各寺並遊走於附近名山古剎,在山西、天津都有短暫的駐留。這一階段的參學經歷,使得竹禪和尚深感自己在修行上,在藝術創作上皆有很多不足。



川東地區時局相對穩定之後,竹禪回到了梁平,仍然在出家的報國寺住了數載。期間一面為常住盡心服務,一面又專心書畫練習,努力提高自己的藝術水平。幾年的潛心修學,使得他在佛法和藝術的造詣上都有了很大提高,並將二者相互融通,奠定了他「以琴說法、以畫說法」禪師的藝術風格。

同治八年(1869)竹禪和尚再次離開重慶。他沿江而上到達上海,此後遍游名山大川,多次朝拜了五台山,迎請佛舍利和貝葉經,和五台山結下深厚緣分。並先後輾轉住錫於天津無量庵、九華山化成寺、上海龍華寺、普陀山白華庵及杭州、寧波各大寺院,以普陀山及上海駐留的時間最長,前後近30年。


光緒二十五年春(1899),雙桂堂常住派人前往上海迎請竹禪和尚回梁平。次年夏,竹禪從上海起程,沿江途徑武漢。竹禪參學往返之際,都要前往武漢歸元寺拜訪,現在歸元寺尚有他的書法對聯、羅漢畫等作品。在他返回雙桂堂任方丈前,最後一次前往歸元寺做短暫休整後回到雙桂堂。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初夏,竹禪和尚回到闊別多年的雙桂堂,並於當年冬月初一,升座為雙桂堂方丈。

竹禪在回梁平之前,住錫於上海福田庵,曾預知時至並「語庵僧曰:吾世緣將滿,當從來處去。當時寺中僧人頗有不安,揣度他將示現往生。後見其安然返渝,以為無礙。

竹禪和尚升座後不久,即在當年隆冬示寂於雙桂堂丈室,世壽七十七。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之——竹禪和尚,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

竹禪圓寂後,次年寺院於後山竹林之間為其立塔樹碑,方炳南撰碑文簡要記載竹禪和尚的一生及其功績。此碑作為記錄竹禪和尚生平的重要歷史依據一直保存至今。

竹禪和尚塔於文革時期被毀,1989年由時任方丈妙談法師率僧眾發掘塔的基座,拾回遺骨火化,供於「報恩堂」。

2003年雙桂堂現任方丈身振法師率四眾於寺院內為竹禪和尚重建六角式石塔,塔高二丈,直經一丈二尺,移其靈骨於塔內,永供後人禮拜。並於塔上撰刻當年世人對竹禪的評價:


「書畫名家——攜大筆一支縱橫天下,與破山齊名膾炙人間」。

這既是對竹禪和尚一生的評價,也是對他藝術貢獻最貼切的肯定。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之——竹禪和尚,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

清代畫家代表人物之——竹禪和尚,水墨人物山水、竹石,別成一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Rj7ry24BMH2_cNUg3ch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