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濁水漂流》
動如比格,靜如水豚。
兩種極端間交替橫跳的精神狀態,在近幾個月的社交媒體上持續運行。以表情包和熱梗形式,達成情緒援助。
「假如狗狗也上學,比格犬一定是班裡罵狗最髒的那隻」。獵犬屬性進入城市空間的結果,是吠叫、搗亂、拆家。意外吻合上多數人對撒野的想像。附上瘋癲小狗標籤的比格,像發瘋文學的視覺版延伸,可以對世界不管不顧。
素食者水豚則是反面。流傳的表情包里,它與萬物相處和諧。火烈鳥、鱷魚、小雞還是小貓,都能在它身邊穩住當下。在水豚性格基礎之上,甚至演變出「卡皮巴拉 8 美德」——勇敢、自省、博愛、公平、高效、溝通、樂觀、利他。
本期單向榜單依循對精神狀態的不同想像,填充出兩種風格的敘事類型。勇猛反擊痛苦的比格書系,現實在幻想與自省中疾馳。理智清醒,內核穩定的水豚書系則關照世界,為精神註解。
比格書系
被遺棄的日子
簡直是瘋了
作者:[意]埃萊娜·費蘭特
譯者:陳英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品方:99 讀書人
出版年:2023-6
街上失控,「我從背後趕上他們,像山羊一樣用盡全力用頭撞在他身上。我把他推到在一面玻璃櫥窗上,用他的臉撞著櫥窗。」
忘記手握鑰匙打開家門的方法,改用嘴和腳掌嘗試。牙咬鑰匙開鎖失敗後,「腳心對著鑰匙,用腳後跟頂著鑰匙把手,試著用腳轉動它。」
遞給女兒一把裁紙刀「如果你看到我走神,就用它扎我」。
在樹林裡行為失調、退化。「把睡衣拉起來,蹲了下去,在一棵樹後拉屎拉尿。我累了,累了,累了。」
「我」是奧爾加,埃萊娜·費蘭特第二部作品《被遺棄的日子》中的主角。因執意扒開痛苦,險些發瘋。
三十八歲那年,習慣活在丈夫目光中的她突然「被棄」。離開的男人壞的不徹底。單方面放棄婚姻,與年輕情人同居的他,也曾在妻子每年生日時,模仿普魯斯特筆下的斯萬,送上一支蝴蝶蘭。
把不甘和自我價值的坍塌作為剖點,費蘭特借奧爾加的自省之筆,展示了寫作者對痛苦的強大掌握力。
任何日常瑣碎都是展示痛苦的刑具——行走、烹飪、除蟲或遛狗。女人的理智、記憶和時空秩序在具體事件中逐一剝落——如何瘋狂且不擇手段的自證美貌;如何想像丈夫與情人間的滾燙情慾,用以自虐;如何與外界失聯,存在感喪失;如何在血淚混合中熬到重生。
痛苦的內部構造一旦被誠實展示,衝擊力野蠻。瑞典一家出版社曾在譯本完成後,因某些情節設置而選擇放棄出版。「出版人認為,書中主要人物奧爾加對待兩個孩子的方式,在道德上應該遭到譴責。」
費蘭特回應,令人不適的設定包含勇猛或救贖:「我要聽她親口說出來,我想明白這句話到底是不是女性的話語,一個女人到底能不能說出這樣的話」。
另一場訪談,費蘭特將自己視作奧爾加。
「我是一副牌裡帶劍的「8」,是帶刺的馬蜂,是一條黑色的蛇,我是穿過火焰也不會燒傷的動物」中的向死而生,是直視痛苦的後續。
橢圓女士
她把臉撕下來吃了
作者:[墨西哥]莉奧諾拉·卡林頓
譯者:郁夢非 / 李思璟 / 鄭楠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3-8
莉奧諾拉·卡林頓不只是作家。
她畫畫、雕塑、做遊戲。是殷實家庭的逃亡者,擁有吉普賽姓氏的「女人、雙性人、月亮、聖靈」,還有「雜技演員」。流亡過墨西哥,畫過贗品謀生,從精神療養院出逃,背負過男性對繆斯的幻想。
她一早就用「寫字時左右手同時開工的架勢(左手反向寫,右手正向寫)」和把白馬與母鬣狗當作自我分身的自畫像,嚇退了實業家的社交圈。19 歲時,成為 46 歲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馬克思·恩斯特的「女囡」(「即被用作介質的幼童,幫助情人激發想像,將對方推向更新鮮、更有力的幻象」)。
卡林頓的靈感,在愛的刺激與撕扯中燃燒。她大肆創造生活,把頭髮放進煎蛋里提鮮,染黑西米假裝魚子醬,或是用不熟練的法語寫作,都是常見的把戲;也被情人肆意塑造,竭力在「角色扮演」中守住自我:
「從蕾奧諾拉鎮定的眼神和使勁歪頭的模樣里,能明顯看出她正竭力堅守陣地,但那並不容易,因為她身不由己地深陷其中——穿著借來的衣服擺造型,被賦予了新的語言,被選中扮演她那年老情人光艷撩人而羞澀的幼妻」。
這段時期的經歷,融化在她的短篇小說集《橢圓女士》里。恐怖與浪漫,罪惡與天真,毀滅與自由,本應矛盾割裂的事物,在文本中並行出快感。簡潔乾淨的敘述,又夾帶安吉拉·卡特、愛倫·坡與瑪麗·雪萊的糅合感觸。
年輕女孩厭煩母親為她舉辦的社交新秀舞會,請動物園裡認識的母鬣狗代替出席。用禮服手套遮掩獸爪,浴鹽香水浴擋臭味。沒辦法化妝,就把女傭瑪麗殺死吃掉,撕下她的臉做化妝面具。這是《舞會新秀》的開頭。
相似的肌理存在其它故事裡,少女會送女王入獅籠處決;有人用果醬喂馬防止動物變邪惡;木馬和女孩變的雪馬一起奔跑,纖細的雙腿暗示被懲罰的命運;黑蛇一樣的女孩口吐石榴汁。
「你必須獲得自由。自由地殺戮,自由地尖叫,自由地扯掉他的頭髮,自由地逃離,只為能笑著回來」。
冰路狂花:
在最危險的公路上尋找快樂
卡車載著我們疾馳
作者:[美]埃米·布徹
譯者:任瑞潔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2023-9
「雖然它是通往北美最大的油田唯一補給線,是阿拉斯加工業中的重要一環,但嚴酷的氣候和極端孤立的地理位置,令州運輸部無法按國道標準對其進行維護保養。」
位於美國阿拉斯加州的「冰路」道爾頓公路,被 BBC 選為「世界上最危險的公路」。它囊括的極端還有「最與世隔絕」與「最孤獨」,並附上一句警示:「上路者,安危自負」。
喬伊·維貝是這條路上唯一的女卡車司機,駕駛長途貨運重型卡車。在她眼中,路上險境不比婚姻、家暴危險。逃離至此,頻繁發生的意外、生死離別,與極地風景的療愈,幫助她以某種方式療傷。等到同樣受家暴侵害的高校教師埃米·布徹出現,她們陪伴對方,駛向療愈之路。
命名為「家」的地方,「我們被捆綁、放倒、幽禁在秘密的房間裡,被下藥、被拖拽、被毆打、被辱罵、被恐嚇「,」那些傷害我們的人,往往是常理中最愛我們的人「。
「我們的身體在顛簸中起落、碰撞,這是我許久以來第一次喜歡待在這具軀體里。我安心地體會這一刻,幻想喬伊騎在她的小白馬上,而我就在她身後,幻想我們在長滿柳蘭和紫色羽扇豆花地田野里奔跑,穿過一叢叢金露梅和紅色毛地黃,沒有困難,沒有懼怕,無需戰鬥也無需逃跑」,卻發生在被命名為「危險」的絕境。
水豚書系
將熟悉變為陌生:
與齊格蒙特·鮑曼對談
在時代的邏輯里做決定
作者:[英] 齊格蒙·鮑曼 / [瑞士] 彼得·哈夫納
譯者:王立秋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南京大學出版社·守望者
出版年:2023-8-6
「被需要,甚或不可取代,是一種令人愉快的感覺。這種快樂很難獲得。如果你一直處在只對自己感興趣的利己主義者的孤獨之中,那它就是不可企及的」。關於現代之愛的建議。
「如今,恐懼的起因,和我們為保護自己免受恐懼的行動不再有關。我們找替代物來釋放自己不可管控的過度的存在主義恐懼。我們遠離二手煙、不吃高脂食物,避免陽光暴曬和無保護的性行為。」對開放社會中恐懼的洞察。
「在未來的工廠中,將只剩兩種活物:人和狗。人的工作是喂狗,狗的工作是確保人什麼也不碰。這個笑話捕捉到了一種普遍的感覺。工作一直在消失,取而代之的不是人類競爭者,而是計算機和機器人。」思考烏托邦與「彼岸」的現代去向。
寫下《工作、消費主義和新窮人》,《流動的現代性》的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擁有一顆罕見的好奇心,觀點時有辛辣但不乏溫存。他思考「無視科系之分」,不把「政治和個人分開」,「擁有整個人類的視野,看見的是完整的人」。
這本對談集,鮑曼把現代社會的熟悉與陌生都重審了一遍。囊括了從 1933 年至 2016 年的重要歷史事件,親密關係、全球化、真人秀、賽博空間、消費主義、二戰、納粹屠殺、資本化、智識投入、命運與性格、何為良好生活等等主題,都被嚴肅探討。
流動的議題聚向我們關心的當下處境,「原來的做事方式全部失效,新的方式卻還沒有被發明出來」,該如何分析和思考問題,才能改變、應對,過得更好。
基於這點,對談者彼得·哈夫納說:「哪怕你完全不同意齊格蒙特·鮑曼的某個論點,或者說,事實上,哪怕你完全不同意他的看法,你也沒法對他寫的東西保持冷漠。在用心讀過他的作品後,你會以一種不同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看待自己。」
在黃昏起飛
反觀生命的尺度
作者:[英]海倫·麥克唐納
譯者:周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世紀文景
出版年:2023-6
雖然目錄里大量出現簡潔的名詞,比如天鵝、隼、螞蟻、蘑菇、野兔、椋鳥、箭矢鸛、歐洲白蠟樹與櫻桃核,它的內容也確實記述著萬物觀察。但比起科普類非虛構,它更像對自然的戀人絮語。當下眼見與意識流動結合,文字溫和,書頁柔軟。
作者有意搭建一個無關人類主觀世界,卻與生存境況相互交疊的「珍奇櫃」——交通燈或茶壺存在的意義,會因小鳥在其中築巢,而不再被人獨占。最簡單的田野指南使用起來也很困難,「需要學會對照混亂的現實」,也要「學會對眼前的鮮活生物提出正確的問題」。「晚禱」意味「一天中最後也是最莊嚴的祈禱」,也是形容雨燕在夜間飛升的詞語。它們會在黃昏攀升,在「群星散布」的視野里,確定自己的方向。
若非特意行走,這些時刻並不常見,「開啟了一個機會,讓我們匆匆一瞥這個世界非人類部分的系統。」一隻迷途的狗,正關照著存在:
「一隻白色的獵狐犬。它孤零零的,這不對勁兒。但是獨自行進的它仿佛集中了世間所有獵犬的力量。它奔跑著,看起來已經跑了一天。它奔跑著,好像永遠不會停下,伸出舌頭,眼睛緊盯前方。它奔跑著,要和其它獵犬會合,它們的叫聲牽引它沿著雨中道路向前,仿佛身在水底,要游到有光的地方呼吸。」
危險是真的危險,美是真的美
一個詩人的畫貓日記
作者:里所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磨鐵讀詩會
出版年:2023-7
對眼朋克貓,古靈精怪。瘋的理智,永遠不會被 PUA。它熟知情緒與愛情,不怕危險和冒險。在它這兒,情緒爆炸和務實理性不衝突。
說一些看了就忍不住甜蜜咧嘴笑的話:「不開心的時候,就穿上美人魚形狀的裙子,假裝自己是個可愛寶寶」。「多思考。不要把肩膀上那個圓球變成一個裝飾品。」「」清晨五、六點是噩夢的夢,到了上午九、十點,也成了稀鬆平常模糊的夢。」
寫一些貓里貓氣的詩,比如:「它像戳出天平的一截鐵/變成我的十字架/但獅子要吼出戲劇/戲劇里刮著大風」
從 2014 年下半年開始,詩人里所開始在紙上畫貓,它時常會和日常場景、植物、奇怪無名的符號或小動物一起出現在紙頁上。是詩歌以外的新語言,「類似於精神按摩」,「讓我有機會看見潛意識的形狀,看見思維的痕跡或軌跡」。
畫貓的方法,像另一種貓咪的處事方式:「我此後畫畫,都不打底稿,一稿畫完,中途沒有反悔的念頭,如果哪些細節不夠滿意,就想辦法將錯就錯,讓畫面延伸下去」。
編輯:康妮
監製:李二狗
聊聊你的比格或水豚書系
截至 9.27 中午 12 點
我們將在評論區選出 5 個留言
送出《橢圓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