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線》網劇帶來的思考:電競跨界,「電競」是身體,「非電競」才是靈魂

2020-08-05     人民電競

原標題:《穿越火線》網劇帶來的思考:電競跨界,「電競」是身體,「非電競」才是靈魂

出品|人民電競

作者|王哲瑋

編輯|Kevin

題圖|網絡

儘管劇集尚未完結,但《穿越火線》網劇已經在輿論層面收穫了不錯的口碑。無論是對於電競原生愛好者,還是對於電競並不熟悉的觀眾,都能從各自角度找到愉悅感。

其中緣由在輿論上也已經得到了充分解讀,無非是編劇設計層面的豐滿充實,演員們用心在線的演技,再加上鹿晗、吳磊等明星的光環效應,當然還有「電競」這個主題的自帶流量屬性,最終使得《穿越火線》獲得了圈內外的交口稱讚,也在向來挑剔的豆瓣上獲得了不錯的評分。

《穿越火線》並不是第一部以電競為題材的影視改編劇,但它確實成為了迄今為止口碑最好的那一部。與過往爭議不斷、甚至聲名狼藉的「同行們」相比,《穿越火線》誠然在電競層面上具備了更為出色的還原和演繹,但真正讓這部網劇脫穎而出的,其實還是尊重了影視產業的規律:圍繞電競主題的前提下,劇本、演技、導演、銜接、剪輯等要素的專業分配和執行。

用豆瓣上某位用戶的點評來說,就是「終於有電競劇不把觀眾當弱智了」。

「電競」主題讓《穿越火線》在播出前就擁有了不錯的關注度,而「非電競」部分則讓更多觀眾願意留下來,耐心追劇。在電競影響力不斷擴張的今天,這或許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角度。

近年來,電競作為一個高速發展中的獨立行業,與許多傳統行業產生了交互與跨界融合,常見的除了上述提到的電競影視,還有「電競+教育」、「電競+餐飲」、「電競+旅遊」等。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多數這樣的跨界融合,無論從商業價值還是口碑來說,都談不上有多成功。

例如眾多資本和機構蜂擁而入的「電競教育」,在經歷了初期的狂熱之後,外界很快發現了其中的魚龍混雜,甚至被消費者認為是欺詐。許多人想當然的認為,電競這麼火,電競教育一定是門好生意,一定能賺錢。

但就像電競網劇本質上是電視劇,電競教育的本質也是教育行業,電競不過是前面的定語。而教育行業的規律極其深邃複雜,其中的課程定位和規划具有極高的門檻,更別提針對學生心理和性格的因材施教,這種高度定製化和細分化的環節。如果沒有對於這個行業的深刻理解,只是在"教育"前面加個「電競」,就認為能夠桃李滿天下,「躺贏」掙錢,那也未免太過膚淺。

同理,其他無論是「電競+餐飲」,「電競+酒店」,還是「電競+旅遊」,當前還都處於探索的混沌期,離各自的終極理想形態還有非常大的差距。雖然他們憑藉著「電競」主題,早早地占據了輿論制高點,擁有令許多其他行業創業者羨慕的高關注度,但隨著進入縱深的平台運營期,各種各樣的問題也就開始暴露——沒有在傳統行業深耕的經驗和專業能力,「電競」就成了一個純粹的噱頭、「標題黨」,跨界融合也就成了空談。

其實,如今電競跨界中出現的許多問題, 都是有跡可循的。過去十年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如今回頭看就是一場革命性的產業大躍遷,無數知名的品牌就在這一時期創立、完成蛻變。

尤其2014年「網際網路+」的概念提出後,掀起了全民網際網路創業的狂潮——不管是多傳統悠久的行業,似乎沾上了網際網路概念就能被「點石成金」,估值水漲船高,被拎著大把現金的投資人圍追堵截。

許多人應該都有印象,當時媒體上的財經或科技版面,幾乎每天都有各種新奇的點子誕生:「網際網路+手機」、「網際網路+汽車」、"網際網路+按摩"、「網際網路+煎餅」……但十年後的今天,經過大浪淘沙之後,真正留存下來的項目和品牌,又有多少呢?

有一位網際網路企業高層兼資深投資人對此的總結是:多數銷聲匿跡的「網際網路+傳統行業」創業項目,失敗的根本原因就是「過於注重跑得快,但卻失去了靈魂」。「網際網路是身體,能讓你的創業項目跑得更快,但『非網際網路』部分——對傳統行業的深刻理解和專業能力,才是真正的靈魂,能夠支撐你跑得更遠。」

正因如此,時隔十年之後留下來的創業項目,都是兼具線上與線下能力的企業。例如「外賣雙雄」美團和餓了麼,他們能夠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根本原因,遠不只是在用戶的手機上裝個APP、上網點餐那麼簡單,還有對於全國配送運力的整合、餐飲企業的成本/利潤核算,以及深入最基層的地推執行能力——網際網路當然是必不可少的新技術,但如果沒有躬身干這些髒活、累活的魄力,美團和餓了麼的品牌根本不可能留存下來。

而也正是因為在擁抱網際網路的前提下,尊重線下餐飲行業的專業能力和規律,造就了如今的美團和餓了麼。

回到電競這個層面,可以說我們能夠身處其中,是幸運的。因為當我們開始跨界融合,意味著這個行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高度,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產業要素,可以賦能傳統行業。

但另一方面,就像過去十年的網際網路大潮那樣,面對電競IP出圈、跨界產業化的機遇時,我們不應該只是簡單的將電競貼到其他行業腦門上,就認為能成就所謂的「電競+」——「電競」或許能讓你在短時間內備受關注,以極低的成本獲客,尤其能夠獲取年輕人的目光。但能不能讓他們真正留下來,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就像如今熱播的《穿越火線》網劇,電競元素吸引了許多圈內愛好者的目光,但能夠讓他們每晚固定時間坐在螢幕前,消費一個小時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劇組的專業能力,尊重影視行業的規律。

電競跨界,「電競」只是提供了一副強健的身體,能夠讓你跑得快,但「非電競」才是真正的靈魂,能讓你跑得更遠。

你有新聞線索?發送標題帶有【線索】的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剩下的事交給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jOUZwnMBd8y1i3sJGYI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