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一隻雞蛋」,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2020-12-20   父母堂

原標題:我用「一隻雞蛋」,讓孩子懂得珍惜生命

看到各大平台上頻頻爆出孩子自殺的新聞,很多家長才明白,相比成績,孩子的生命比一切都重要。

最近,我發現女兒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而這一切都要從她學校組織的一個活動說起。

月初的時候,我在班級家長群中收到了這樣的一條消息,大致內容是:家長給孩子準備一個熟雞蛋,讓孩子在家在校都隨身攜帶,完成為期一周的護蛋活動。

老師沒有限制孩子保護雞蛋的方法,甚至讓家長準備的也是熟雞蛋,只要雞蛋殼不破損就可以。

聽起來「護蛋活動」好像挺簡單,但女兒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是遇到了很多困難。

1

一周的護蛋活動

讓孩子升級當「爸媽」

在活動開始的前一天晚上,我給她準備好了一個熟雞蛋,至於怎麼保護雞蛋,交由ta自己決定。

在活動中老師還要求,除了洗漱、睡覺以及體育課以外,雞蛋都必須不離身,同時不能有任何破損。

這就意味著她從一早醒來開始,就要帶好她的雞蛋,無論是上廁所、用餐、做早操,還是上課,都要小心地保護好雞蛋。

女兒為了方便自己隨身攜帶,將雞蛋放在一個可收口的、材質較厚的小布袋中,隨身挎著。但我發現,除此之外,她並沒有對雞蛋做其他保護措施,而這也為之後的「慘案」埋下了伏筆。

不過無論如何,她還是開啟了當「蛋媽」的一周。

第1天到第4天,每天晚上,女兒在睡前都會仔細檢查一遍雞蛋,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放回布袋中。

或許因為第5天是周五的緣故,女兒有些「鬆懈」了,「慘案」也由此發生。這天,她放學回來的時候,臉拉得老長,還一個勁地掉眼淚。

詢問無果之下,我向女兒的班主任打聽情況,才知道當天下午在上體育課前,老師讓孩子們先把雞蛋放在椅子上。

結果上完課後,女兒已經把雞蛋的事情拋在腦後,一回到教室,就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可想而知,熟雞蛋被壓扁了。

晚上,娃她爸回來心疼小情人,想再給女兒一次機會,和女兒的老師溝通之後,選擇了用生雞蛋代替熟雞蛋的方式,讓女兒繼續這次的「護蛋活動」。

女兒得知這個結果,非常開心。然後我就看到女兒將生雞蛋里三層外三層地包上了紙巾,雞蛋的體積一下子增加了數倍。包裹好後,她先放在圓盒裡,最後繼續放入之前的布袋中。

為此,她還主動要求取消了周末的家庭外出活動,小心翼翼地在家裡守護著雞蛋。

那個周末,她不管做什麼都輕手輕腳,最終完成了她「蛋媽」的使命。

2

養育的過程中

真正學會了「共情」

這7天其實我一直都知道,孩子並不清楚老師的真實用意,只是在完成老師交待的任務。

直到一周後的心理課,老師才告訴孩子們,這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共情,體驗自己的爸爸媽媽養育他們的過程,感受做爸爸媽媽的不易,讓他們懂得感恩,幫爸爸媽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不知道女兒班級中的其他孩子是否有變化,但是我確確實實在孩子身上看到了改變。

我平時一直警告她「筷子含在嘴裡的時候不能走來走去」「嘴巴里塞滿東西的時候不要哈哈大笑」……這些我反覆耳提面命的「危險行為」,曾經孩子總是不當一回事。但「護蛋」行動之後,我發現她竟然最近主動在「規避」了。

女兒在「護蛋」的最後一天,非常貼心地對我講了這樣一句話:「媽媽,我覺得自己保護蛋的這個心情,可能真的很像平時你想保護我。」

孩子這話,是真的太讓我感動了!

我想這應該也是心理老師讓孩子們進行「護蛋活動」的另一層用意:生命教育。

希望孩子們了解,在生活中,他們也是爸爸媽媽一直小心呵護著的那個「雞蛋」,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爸爸媽媽都是他們最堅強的後盾,他們要學會愛自己,珍惜自己的生命。

孩子們雖然只是做了一周的「蛋爸蛋媽」,在雞蛋不小心破損之後都會那麼難過,而爸爸媽媽們則是十年如一日地盡力保護著孩子,如果孩子不好好保護自己,或者是主動放棄生命,那爸爸媽媽該有多傷心?

每當在新聞里,看到有的孩子因為一些小挫折而「跳樓」自殺,我都唏噓不已。這不僅是對他們自己生命的不負責,更是對他們父母的凌遲。

讓孩子在「養育」的體驗中去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比一百次耳提面命禁止孩子做危險行為,或許都更有效。

日本學校對孩子的生命教育就是如此。他們為了培養孩子敬畏生命,會在學校中組織很多讓孩子養育小動物的活動。

(江北白百合幼兒園)

比如我之前去日本參訪幼兒園時,就在江北白百合幼兒園看到了小馬、小驢、小狗、小羊、小兔子、小鳥、松鼠等動物,他們不僅讓孩子們和動物親密接觸,還親手給需要洗澡的動物洗毛髮,有時候也會作為輔助給動物接生。

如果遇到小動物去世的,他們還會有專門的祭奠儀式,清水園長甚至在園內給去世的動物設置了慰靈碑供孩子們緬懷。

(江北白百合幼兒園)

有時候孩子幼兒園畢業之後,還會回到幼兒園參加他們在園內曾飼養的動物的祭奠儀式。

而在這些過程中,孩子們也體驗到了生命的珍貴和來之不易,以及其中所承載的愛和責任。

3

知道自己的珍貴

才有勇氣迎難而上

之前,人民網發布的《中國兒童自殺率報告》顯示:

中國兒童自殺居世界第一,全國每年約有100000青少年死於自殺。 每分鐘就有2個孩子死於自殺,8個自殺未遂。

12月4日,安徽望江縣城就有一個17歲的女孩投河自盡。

以往,各大平台上也時不時爆出孩子自殺身亡的新聞:

12月3日,河南財經政法大學醫學生跳樓身亡。
10月14日,大連理工大學一個25歲的研究生在實驗室中上吊自殺。
9月17日,湖北武漢一名14歲的初二男生因玩撲克被請家長,被家長扇了兩耳光後轉身爬上欄杆跳下,不治身亡。
7月3日,湖南長沙一個10歲的女孩跳樓自殺。
5月25日,江蘇海門市三星小學六年級13班的學生周某在學校跳樓自殺。
5月6日,陝西西安一名9歲的女孩因無法按時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在15樓家中一躍而下,當場死亡。
……

為什麼同樣的花樣年華,有的孩子可以笑靨如花,而有的孩子卻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呢?

其實關鍵就在於生命教育,這也是我們在教育中常常忽視的。

有時候為人父母,總習慣替孩子考慮周全,但我們很清楚,有時只有經歷過麻煩才能成長,只有在體驗的過程中,孩子才會慢慢領悟。

生命本身就需要在試錯中才能不斷蛻變。

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到不管他們是什麼樣的,都是我們眼中的珍寶,任何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只有這樣,當他們面對困難與挫折時,才不會輕易放棄自己,而是選擇迎難而上。

願我們的孩子無論遇到什麼風雨,都能記得我們很愛他們,並且同樣希望他們能好好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