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18樓扔自行車:除了指責,這2個偏差心理不容忽視

2020-07-23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原標題:9歲男孩18樓扔自行車:除了指責,這2個偏差心理不容忽視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高空墜物太危險!近日,湖北黃梅某小區的一9歲男孩高空墜下的「物」嚇死個人——他居然把一輛自行車從18樓扔下!萬幸的是,路過的行人沒被砸傷,回看當時視頻,場面實在驚險!

追問男孩扔自行車的原因,讓人瞠目結舌——樓道停放的自行車絆了他,一氣之下,把自行車扔下樓泄憤。

目前,涉事男童已在其母親陪同下向車主和行人賠禮道歉,並取得了對方諒解。

對此,網友齊齊指責男孩,批評孩子沒家教,要求嚴懲。

作為心理諮詢師,9歲男孩過激的表現來看,兩個心理偏差不容忽視:

情緒可控性較差

從發展心理角度來說,9歲孩子,已上小學三年級,按說,神經系統控制性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大腦皮層的興奮與抵制開始平衡,之前的情緒衝動無法控制,到了這個年齡,已能很好調節。雖然還會有一些波動,仍會鬧情緒,一般來說,這麼大的孩子是可以調節、控制情緒,不會太出格、過於衝動的。

湖北這個9歲男孩卻有些不同:

被自行車絆了一下,一般人的反應是——生氣、嘀咕幾句,罵兩聲,嚴重的,踹兩腳車子,甚至卸個車鈴,以示警告什麼的。

這個男孩的反應太偏激——直接把車子扔下了樓!

暴躁孩子的情緒自控力實在差,差到低於同齡人的正常水平,這不能不引起重視。

缺乏邊界意識

從心理角度來說,自我界限是指清楚自己與其他人或物是相互獨立存在的不同個體,清楚自己和他人的責任和權力範圍,既保護自己的個人空間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個人空間。自我界限又分為物質界限、身體界限、心理界限等。

據報道,辦案民警向男孩告知高空拋物危害及可能的後果後,男童才對自己的行為表示後悔和害怕。

18樓,別說扔自行車,就是扔個雞蛋,都可能致命。9歲的孩子對此卻毫不知情,還要等辦案民警告訴他才知曉,真的難以理解。

9歲孩子不知輕重、沒有分寸,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心裡沒數,毫無界限感。

不能不說,家長對孩子的確缺乏「界限教育」。沒有界限感,總是以自我為中心,不顧及他人的安全和想法,即便這次沒對他人造成傷害,將來走入社會,也不會是個受人歡迎的人,當然不會擁有良好、順暢的人際關係,不會有幸福美好的人生。

萬幸的是,男孩18樓扔自行車沒有造成傷亡,但是,一次幸運不等於次次幸運。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男孩的心理狀況、情緒管理都有些偏差。建議家長要重視孩子的情況,改變飲食、教養方式,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情緒。

  • 少吃甜食、小食品

越吃甜食脾氣就會越大,好多孩子不愛吃飯,卻非常喜歡吃甜食、小食品,這些東西不利於孩子的神經發育,使大腦皮層總處於興奮狀態,無法平靜下來,暴躁易怒。

  • 立規矩、不溺愛

暴躁的孩子,常常有個暴躁的家長。

如果家長總愛發火,動不動就非打即罵,孩子也會複製這樣的情緒反應方式。有什麼不如意的話,就遷怒於他人、他物。

9歲男孩被自行車絆了一下,就把車子扔下樓,就是典型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簡單粗暴處理作法。

此外,從小嬌生慣養活、過於溺愛,也會造成孩子的暴躁易怒,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自制力。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安全常識、生命教育要跟上,9歲的孩子再不知道這些真的會害人害己,家長千萬別掉以輕心。

  • 識別情緒

要教會孩子識別情緒、管理情緒,當有負面情緒,如生氣、壓抑、煩躁時,不能用發火、損壞物品、甚至傷害他人來宣洩,要會識別自己的情緒:

「自行車絆了我,我很生氣」

「總有人把自行車放樓道,影響人走路,我感到很煩」.....

教孩子覺察自己的感受和體驗,以積極的溝通解決問題。

只有孩子學會溝通和交流,才能夠有效緩解脾氣暴躁的問題,不會出現一怒從18樓扔下自行車的過激舉動。

——— · END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nkde3MBiuFnsJQVqqr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