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不讓教小學知識,小學不歡迎零起點學生,矛盾的教育,家長如何是好?

2020-09-08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原標題:幼兒園不讓教小學知識,小學不歡迎零起點學生,矛盾的教育,家長如何是好?

文 | 親子心理師徐婧英

9月1日,全國中小學開學。一系列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規定相繼出台,其中,學前教育法草案徵求意見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教育內容,不得開展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活動。消息一出,格外引人關注。

僅僅要求幼兒園不教小學內容,是否行得通?

的確,學前教育部門從保護幼兒的身心發展和符合其接受能力角度出發,要求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這本是好事。

凡事都不能一刀切,尤其關係孩子、關係未來發展的教育問題,更不能單兵作戰,缺少系統布局。

如果,僅僅要求幼兒園不教授小學內容,可是,對於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教學內容缺乏嚴格的管控和約束,比如,小學入學禁止以文化知識考量等等配套政策相配合,孩子在幼兒園學不到東西,怎麼應對小學的入學試?怎樣能安放家長焦慮的心?

而且,有的學校,以絕大多數孩子入學前已基本學完拼音識字為由,「高起點」授課,使零起點的孩子根本無法跟上教學,因此,只堵一頭,只要求幼兒園,不對小學的教育教學有嚴格的管控,不形成系列的規章制度,是無法真正保護孩子,「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最後也只能淪為一紙空談。

網傳一位小學校長在新生家長會中明確表示,新生入學前識字量最少要達到700—800字,最好在1000字以上。

面對這樣的要求,不少沒給孩子報幼小銜接的家長不淡定了,用五歲的果果的話說就是:「我一下子忙的要飛起來」,從早上八點半開始經典朗誦,到晚上十點才能上床,一天被排的滿滿當當的「。

有家長說:

「問題不在幼兒園啊,而在於小學啊,我今年孩子剛入學,唯獨沒補英語,開學一周讓回家錄英文歌,我一頓巴掌下去,只能趕快去找補習班......」

教學內容銜接不暢,幼小銜接漁利

一方面,國家要求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內容,另一方面,小學不歡迎零起點學生,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矛盾的結合點,催生了「幼小銜接經濟」,大量學前班、幼小銜接班從中漁利,賺得盆滿缽滿,家長的腰包癟了,孩子的業餘時間被壓榨了,童年被剝奪了,教育的旨意和原則被違背了。

對此,家長怨聲載道,非常不買帳:

「作為一個大班孩子的家長,十分支持該法案,但是,應該明確取締社會大量的幼小銜接班,現在公立幼兒園不教授小學內容,但是大量的幼小銜接班興起,很多大班的孩子,基本在暑假就開始上幼小銜接班,甚至有的孩子,五、六月份就開始上,我十分不贊成這種做法。」
「我家孩子公立幼兒園畢業,三年一本書都沒有發過,老師也沒有教拼音啥的。可是,小學錄取時,老師就問你會不會20以內的加減法?拼音會不會讀?自己的名字會不會寫?古詩簡單的能背幾首? 所以說這中間就會有一個過渡問題。家長如果有耐心,可以自己教一點,如果實在沒空,還是要送到幼小銜接班去學,不然是有跟不上的問題的"。

適應孩子成長規律就是最好的

現代心理學認為:3—7歲是右腦高度發展的階段,這階段應以遊戲方式學習為主,而不是坐著板凳規規矩矩地學習。

五、六歲孩子上學前班,識字算術,運用理性、過早刺激、開發左腦,忽略右腦的發育,從長遠看,會有四個不利影響:

  • 過早識字算術,容易產生情緒障礙
  • 過早識字算術,容易產生學習厭惡感
  • 過早識字算術,會讓孩子變笨
  • 過早識字算術,不利於提高情商

任何與孩子相關的教育規定規章,都要以人為本,遵循孩子的成長規律和身心發展,系統規劃,長遠布局,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單打獨鬥。只有真正全面、通盤考慮,才能真正保護孩子,保護我們的未來。

你怎麼看?歡迎留言!

——— · END ·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ugTzbHQBeElxlkkah1f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