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未來展望: 歐洲與美國GDP差距 預計進一步擴大

2024-10-28     第一財經

[ 趙永升表示,目前歐盟的問題就在於同美國相比,其資本市場體量太小,不少初創企業無法在歐洲市場上融資,歐盟在資本和金融一體化方面,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譬如在面對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產業對大資本量的需求時,歐盟的市場都無法滿足。這都迫使歐盟的監管要針對產業需求作出調整。」他對記者表示。 ]

到本世紀末,歐洲與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之間的差距將進一步拉大。

這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近期對歐洲大陸「缺乏商業活力」敲響的最新警鐘。IMF並強調,歐洲經濟在疫情後表現疲軟,其原因在於生產率低下和勞動力老齡化,其中,美國和歐洲生產力水平的差距涉及所有行業,但在科技行業尤為明顯。

具體而言,IMF在其最新的展望報告中稱,勞動力老齡化和生產率低增長將使歐洲在2029年之前的10年中的GDP年增長率降至1.45%,而美國同期的平均增長率估計為2.29%。

近期,歐元區經濟仍在走弱,經濟活動連續兩個月萎縮。歐元區10月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初值從9月的49.6微升至49.7,連續兩個月低於50榮枯線。

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格里尼亞尼(Paolo Grignan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具體數據表明,由於就業和通脹分項數據惡化,不應過於樂觀地看待總體數據,該PMI數據仍處於收縮區間,其中製造業獲得了一些牽引力,而服務業則略有下降。通脹率仍然較低,但服務業仍存在一些價格壓力。

「德國和法國仍然是歐元區的薄弱環節。這兩個國家的簡要採購經理人指數喜憂參半,前者錄得一定程度的收縮,而後者的服務業和製造業分項指數則進一步陷入衰退。」他補充道。

美國經濟增速持續超過歐洲

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特別是自疫情以來,美國的經濟增長速度超過了歐洲。

IMF歐洲部主任卡默(Alfred Kammer)表示,歐洲大陸的「根本」問題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他強調說,根據購買力調整後,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西班牙的工人人均GDP在2000年之初是一樣的。

「在接下來的25年里,我們的差距不斷擴大。」他說,今天上述四個歐洲國家的工人人均收入比美國低約20%。「這是一個巨大的差距,(以前)不存在,但現在存在了」。

卡默補充說,疫情暫時加劇了這一問題,據IMF估計,與截至2019年的20年相比,歐洲的平均增長率下降了0.6個百分點。

「相比之下,美國在截至2029年的10年中的預計增長率與前幾十年相比略有上升。」他表示。

此前,消費支出復甦曾有望在2024年成為歐元區經濟增長的動力。但牛津經濟研究院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中也表示,這一希望並未實現。

報告作者、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德沃夏克(Tomas Dvorak)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歐元區的私人消費增長仍然不盡如人意,反映了更廣泛經濟的不溫不火勢頭,「我們預計這種情況將在今年下半年持續,2025年才會略有回升」。

他表示,依然緊縮的貨幣政策是消費支出的主要阻力。德沃夏克補充道,家庭繼續將流動儲蓄轉為定期存款,以利用高存款利率。

「緊縮的信貸條件也抑制了對耐用品的需求,而耐用品是導致消費支出不足的罪魁禍首,儘管有跡象表明,耐用品的需求正在開始改善。」他對記者表示,「降息將逐漸起到幫助作用,但我們在勞動力市場上看到了警示信號。企業的就業預期已經惡化,這可能預示著裁員人數將增加。我們現在預計2025年失業率將小幅上升,這將加劇實際收入增長的放緩,並誘發一些預防性儲蓄。」

儘管如此,「我們還不認為支出會完全下降。失業率的上升應該會得到控制,而且時間相對較短。實際收入將繼續增長,消費者的資產負債表相當健康,而利率的放鬆將促使家庭降低儲蓄率。但今年的消費增長仍將保持在0.8%,2025年為1.5%,並不突出。」他解釋道。

歐盟前景不佳的原因

此次,IMF也表示,歐洲前景不佳與商業投資水平低、跨境活動太少以及生產率遠低於美國等因素有關。

以差距最明顯的科技領域為例,「歐洲的科技生產力自2005年以來幾乎停滯不前。而美國的生產力增長了近40%。」IMF稱,歐洲大陸的風險投資行業規模僅為美國的四分之一,這也是「歐洲廣泛缺乏商業活力」的另一個原因。

IMF並表示,在歐洲,成立時間不超過五年的新公司所占比例「只有美國的一半左右」。

該組織支持歐洲央行前行長德拉吉9月份發表的報告,認為歐盟必須加大投資,提高競爭力,並呼籲歐盟採取更多措施整合該地區的經濟。

IMF表示:「歐洲要充分發揮其增長潛力,就需要一個更大、更一體化的單一市場,尤其是商品、服務和資本市場。」

卡默則承認,實現更多的一體化是艱難的,「我們知道……解決方案,」但他補充說,「國家利益和既得利益阻礙了進展。」

近期,為了振興歐盟的資本市場,歐盟有希望將歐洲的歐洲證券與市場監督管理局(ESMA)轉變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模式的想法。德拉吉就在報告中認為,「ESMA應該從一個協調國家監管機構的機構轉變為所有歐盟證券市場的單一共同監管機構」,賦予其監管大型跨國發行人、跨境金融市場的權力。

但一些較小的歐盟國家,如盧森堡和愛爾蘭,反對這一想法,擔心這可能會破壞其國內蓬勃發展的金融業。

近期,歐盟方面再次提出,在未來5年,有建立「歐洲資本市場聯盟」的計劃,歐盟希望把其成員國27個不同的市場連接起來,這將大大幫助歐洲企業的融資。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研究員、巴黎索邦大學博士生導師趙永升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舉是「大勢所趨」,美國實行的是「基於市場」(即以股市和風投為主的金融市場)的經濟模型,而歐陸實行的則是「基於銀行」(即以大銀行為主的財團)的經濟模型。總體而言,美國企業的活力確實要大於歐洲企業,但目前面臨多重競爭,為了不落後,歐盟也要力圖改革。

趙永升表示,目前歐盟的問題就在於同美國相比,其資本市場體量太小,不少初創企業無法在歐洲市場上融資,歐盟在資本和金融一體化方面,面臨新的要求和挑戰。「譬如在面對數字經濟和人工智慧產業對大資本量的需求時,歐盟的市場都無法滿足。這都迫使歐盟的監管要針對產業需求作出調整。」他對記者表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80cfd3fb1888f36b2460ecd3f89bb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