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 跨國公司CEO進博會再集結

2024-11-06     第一財經

如果說首屆進博會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單向邀約,之後的每一屆便是中國和世界雙向奔赴的共同約定,反映了大家對開放合作的共同心愿。

在11月5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強在發表主旨演講時作如上表述,為這場全球首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博覽會賦予了浪漫的色彩,也向在現場赴「七年之約」的跨國CEO天團、政府及機構代表們發出了共商合作的開放邀約。

舉辦進博會是中國擴大開放合作的重要舉措,也是面向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自2018年首次舉辦以來,進博會已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窗口、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官方數據顯示,前六屆進博會累計意向成交額超過了4200億美元。此次進博會共吸引了15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近3500家參展企業齊聚於此,共話中國機遇,共享開放紅利。

李強表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全球和平和發展事業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越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越要堅持開放、擴大開放、提升開放,推動持久的和平穩定、發展繁榮。

在開幕式上,李強提出三點建議:一是要在堅持重信守諾中更好凝聚開放共識。各方應共同遵守國際經貿秩序規則,切實履行多雙邊經貿協議。中國將進一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

二是要在堅持互利共贏中更好拓展開放空間。各方應堅持以彼此成就的胸懷,通過更緊密的市場和資源對接,以更有利於創新合作的方式,開闢發展新空間。中國願進一步開放超大規模市場,包括實施單邊開放措施,落實好給予最不已開發國家100%稅目產品零關稅待遇等,持續辦好進博會、廣交會等展會,真正把中國大市場變成世界大機遇。

三是要在堅持命運與共中更好擔起開放使命。中國堅定維護以世貿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支持發展中國家更好分享全球化紅利,願同各方繼續密切在國際經濟組織的協調配合,率先探索實施世貿組織《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等成果,攜手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中國經濟的良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中國政府有能力推動經濟持續向好,為推動全球發展、增進人類福祉貢獻更大力量。

在全球價值鏈重構和中國的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趨勢下,跨國企業也在變革中重估中國機遇。

跨國CEO天團再度集結

據商務部部長助理唐文弘介紹,今年的進博會企業展繼續保持36萬多平方米的超大規模,共有129個國家和地區的3496家展商參加,國別(地區)數和企業數都超過了上屆,參展的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達297家,創歷史新高,186家企業和機構成為七屆「全勤生」。

作為全球精準放療領域的跨國集團,「鐵桿粉絲」醫科達全球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龔安明和醫科達全球總裁兼執行長盛皓然(Gustaf Salford)出現在了開幕式現場。兩名高管一同出席的背後,是這家首屆進博會上唯一的放療行業展商對於這一平台的重視。在今年的進博會上,醫科達繼續首發多項創新技術,並在現場宣布成立國藥醫科達-東風總醫院國際培訓中心,踐行「在中國為中國」戰略。

「作為全球共享合作的國際平台,進博會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政府部門和行業專業觀眾,這種『綜合』性為企業帶來了多元機會。」同樣一屆不落的霍尼韋爾中國總裁余鋒表示,進博會早已成為霍尼韋爾創新技術成果的首發地、推動高層級對話的輸出地和構築開放合作生態圈的策源地。進博會是中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的縮影和有力例證。

「全勤生」蔡司大中華區總裁兼執行長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告訴第一財經,進博會的溢出效應持續放大,角色也在不斷升級,從一開始的更多為了促成生意到現在搭建與政府、上下游、消費者等整個生態溝通的平台,並集合多方智慧探討熱點話題,尤其是在中國市場要怎麼發展等,讓他們這樣的多元化集團有了全面展示產品和技術的機會,也有了實現跨界創新的可能。

跨國藥企賽諾菲大中華區副總裁朱海鸞在開幕式上告訴第一財經,他們把每一屆的進博會都看得很重,也見證了進博會越辦越好。進博會是高水平開放的平台,為全球先進的技術提供了展示機會。近年來,中國正處於創新技術的井噴時期,相關部門也給予整個鏈條提供了監管便利,這促使跨國企業選擇每年在現場首發先進技術。

連續六年參展的蔻馳母公司泰佩思琦也是進博會上的熟面孔。在開幕式現場,泰佩思琦亞太區總裁楊葆焱(Yann Bozec)對第一財經表示,進博會是非常獨特的平台,這裡不僅是展示新產品、新技術的絕佳平台,還是與供應鏈、政府、消費者及媒體等各方交流對話的平台。

儘管中國消費復甦面臨著挑戰,楊葆焱卻表示對中國市場充滿信心,而且是「前所未有的強烈」。一方面,中國政府為企業提供了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和發展平台,另一方面,中國年輕消費市場的潛力依然巨大。

IQAir全球CEO哈姆斯(Frank Christoph Hammes)也已經多次參加進博會開幕式。不遠萬里親赴現場的動力,同樣是他對於中國市場不變的信心。哈姆斯告訴第一財經,中國的消費需求還在升級,整體並沒有明顯收縮,只是供應鏈競爭更加激烈了。根據他的觀察,中國的高端和低端市場依然保持增長,面臨較大挑戰的主要是中端市場,而他們的目標瞄準了高端市場。

進博老友資生堂中國總裁兼CEO梅津利信在開幕式上對第一財經表示,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創新市場,也是品牌的發展策源地,大量在中國孕生的研發科技走向了全球。這也意味著,洞悉中國的創新趨勢是把握全球發展機遇的前提。他坦言,即使短期內中國的美妝市場有所收縮,但資生堂對於中國市場仍然有信心,尤其是對於創新產品帶來的增長不乏信心。

變局之下持續深耕中國

11月4日,李強在上海同第七屆進博會參展商、採購商代表座談。

李強在座談會上表示,希望外資企業繼續紮根中國市場,把更多高品質商品和服務帶到中國,同時深化和中國採購商等企業合作,不僅將中國作為出口地,也作為重要的投資地、創業地,推動中國和世界市場更好對接。希望中外企業家繼續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在世界範圍內整合資源、布局產業、拓展市場,持續深化貿易投資合作和產業分工協作,共促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維護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希望大家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趨勢,加強聯合研發、協同攻關,共同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培育壯大世界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大量跨國企業正在透過「進博之窗」更好地觀察、捕捉中國機遇,也借著進博會的「東風」和速度,韌性應對市場變局,持續深耕中國。

「如果你看7年前的進博會,90%以上的展品是進口產品,現在50%左右都在本土生產,是大量跨國企業與中國企業合作研發的產品。」福斯特表示。今年7月,蔡司在中國首次購地自建的項目正式落成開業,目前產能進展狀況「超出預期」。

福斯特認為,雖然短期而言消費端面臨著較大壓力,但處於轉型升級時期的中國製造,在持續增加供應端的創新投入,這也讓他們面向B端的業務持續增長,並在今年有望在中國市場收穫兩位數的增長。

對梅津利信而言,一方面,受益於中國鼓勵創新的政策環境,資生堂近年來加快將集團的創新技術引入中國,並把中國作為新品首發地;另一方面,他們也在不斷提升本土創新能力,聚焦中國消費者展開研究並形成解決方案,「集團將持續投資,在中國打造全球第二大的研發中心,同時加速開源創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5afd55dcbf6bc8d8bb368c056cb25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