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自主車企市占率已經達到63.4%。 ]
「四十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大眾汽車集團的第二故鄉。我們植根中國,擁有約9萬名員工。基於「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我們已經對未來做好了準備!」11月5日開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大眾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執行長貝瑞德說道,中國是大眾汽車集團至關重要的市場,到2027年,大眾啟辰集團各品牌將在中國推出40款新車,其中超過20款為新能源車。
大眾汽車集團將進一步強化在中國的產品和技術研發。目前大眾汽車已經在合肥打造了體系內第二大的研發中心,僅次於德國總部;此外,大眾汽車還與小鵬汽車、地平線等中國科技汽車進行了深度合作。貝瑞德表示,大眾汽車將和合作夥伴一起,持續加碼在華投資。
除了大眾汽車外,豐田、日產、寶馬、現代等海外車企均亮相本次進博會,除了展出企業先進技術和產品外,大部分海外車企不約而同談到了在中國的新戰略,加大在華投資,擴大和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成為相關海外車企的共同選擇。
隨著汽車市場電動化和智能化的深入,大眾、豐田、寶馬等海外品牌和自主品牌之間的攻守態勢正在發生反轉。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0月,自主車企市占率已經達到63.4%。中國品牌更強的電動化和智能化攻勢,以及比亞迪、長安、吉利等自主車企領銜的「油電同價」甚至「電比油低」的攻勢,對合資車企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也正是由於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遲緩,過去燃油汽車時代由TSI、DSG、TNGA、i-MMD等技術建立起的合資技術光環正快速消退。某合資車企管理層人士向記者表示,自主崛起、合資衰退已經成為趨勢,合資車企能否止跌反彈,機會就在未來幾年裡,由中方主導的產品能否重現合資燃油產品時代的輝煌。
為了重新獲得競爭優勢,已有多家海外車企均提出了類似於「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諸如大眾、寶馬、奔馳等車企還提出了「家在中國」「中國是第二故鄉」的口號。隨著市場競爭態勢的改變,上述車企均進一步深化了中國戰略,除了布局新能源汽車、推出全新產品外,大部分海外車企開始選擇加大在華投資,增強中國本地化的研發力量,並和更多的中國汽車產業鏈公司進行深度合作。
在電動化的變革中,德系車普遍被認為更加激進,除了大眾車企外,寶馬集團同樣也選擇加大在華的布局力度,助推企業的電動化轉型。寶馬集團已在中國建立了德國之外最大的研髮網絡,四大創新基地位於北京、上海、瀋陽和南京,覆蓋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智能互聯、數字化服務及設計等領域,共有超過3000名研發和創新人員。
自2022年起,寶馬集團中國技術中心全面升級為寶馬集團亞太技術中心,專注前沿技術探索,寶馬中國研發團隊正在深度參與BMW新世代車型的研發工作。
過去被認為相對更加保守的日系車企,也在近一兩年中大舉增強在華的研發力量,並拓展和中國科技公司、汽車產業鏈的合作。
日產中國管理委員會主席山崎莊平表示:「首先,日產要推出更多新能源汽車產品;其次,充分結合本地優勢和全球能力,展現在華長期發展決心;日產還致力於變革運營模式,持續提升企業價值。」山崎莊平說道,日產汽車正在中國市場進行「換擋提速」,迎接新的挑戰和機遇。
在原有合資企業研發中心的基礎上,2024年日產汽車全資收購原聯盟創新中心(上海),成立日產(上海)研發中心,顯示了在中國長期耕耘發展的決心。
豐田中國高級執行副總經理董長征表示,中國汽車市場不僅銷量規模世界第一,智能化和電動化的發展也已達到了非常領先的水平。豐田要想做好適合中國消費者需求的智能化和電動化產品,必然要在中國這樣一個前沿市場進行研發,必然要和中國的夥伴一起,對相關的產品和技術進行開發和疊代。豐田也希望能夠通過中國市場的進化和發展,來帶動豐田全球的技術、產品以及戰略的繼承與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