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集體訴訟和解協議 阿里支付30億元

2024-10-28     第一財經

美國時間10月25日,阿里巴巴集團達成股東集體訴訟和解協議,根據協議,阿里巴巴已同意支付4.335億美元(約30.9億元人民幣)解決一項美國投資者發起的集體訴訟。

不過,阿里巴巴否認任何關於過錯、責任、不當行為或損害的指控,表示達成和解只是為了避免進一步訴訟的成本和干擾。同時,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表示,和解取決於包括法院批准在內的許多條件,並不構成承認或認定訴訟中提出的索賠有任何法律依據。

和解文件顯示,這是自PSLRA(私人證券訴訟改革法案)近三十年前頒布以來,該地區第二十一大證券集體訴訟和解案,並且是美國五十大證券集體訴訟和解案之一。律師表示,中國投資者同樣可能獲得這筆和解金。

高價和解因何起?

這是一場由投資者提起的證券集體訴訟,指控阿里巴巴對其所謂的壟斷「排他性行為」以及螞蟻集團的首次公開募股作出了重大失實陳述。原告認為,由於阿里巴巴的虛假和誤導性陳述,導致阿里巴巴的股價被人為誇大了。

在認定過程中,法院駁回了原告對阿里巴巴就螞蟻集團IPO聲明的質疑,對阿里巴巴是否存在壟斷行為及失實陳述的指控成為討論關鍵。和解文件提到,反壟斷索賠涉及電子商務市場和中國反壟斷法的複雜經濟和監管問題,這項索賠是一個重大挑戰。

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12月,新華社報道,市場監管總局根據舉報,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實施「二選一」等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2021年4月,市場監管總局公告,依法對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在中國境內網絡零售平台服務市場實施「二選一」壟斷行為作出行政處罰,罰款182.28億元,並要求阿里巴巴連續三年向市場監管總局提交自查合規報告。2024年8月,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文稱,阿里巴巴集團三年整改完成。

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雲庭分析,從阿里巴巴接受和解的角度來看,由於阿里巴巴此前表明未構成反壟斷,但最終受到了市場監管總局的處罰,若進行訴訟程序,阿里巴巴的確有較大的賠償風險。而從原告的角度來看,索賠的流程十分冗長,且大量證據取得需在中國完成,原告也存在著索賠失敗的風險。和解文件中還提到,即便原告確定了責任,也面臨著證明其重大損失因果關係的風險。

最終,這項和解的金額4.335億美元占到了本案可能獲得的最大賠償金額112.29億美元的3.73%。這一比例是2021年、2022年和2023年證券集體訴訟中估計賠償金平均數1.8%的兩倍以上,並且遠遠超過了過去十年中投資者損失超過100億美元的證券集體訴訟和解金占最大賠償金額0.4%的平均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關注到,今年8月,阿里巴巴截至6月30日的季度財報中,已經顯示了一筆金額為31.45億元人民幣(4.33億美元)的股東集體訴訟的計提準備金。

中國投資者也有份?

符合條件的情況下,中國的阿里巴巴美股投資者也有望「瓜分」這筆高額和解金。

和解文件顯示,該集體訴訟的「和解集體」指在2019年11月13日至2020年12月23日(含)期間購買或以其他方式獲得阿里巴巴美國存托股票的所有個人和實體。

但「和解集體」不包括:(a)沒有遭受可賠償損失的個人和實體;(b)被告;阿里巴巴現任和前任所有相關時期的官員和董事;其直系親屬及其法定代理人、繼承人、繼任者或受讓人,以及任何由被告或根據本(b)款被排除在外的個人在任何時候擁有或曾經擁有控制權的實體;(c)個人被告是定居者或為個人被告及其直系親屬(或其成員)的利益而設立的任何信託;(d)阿里巴巴現任和前任的母公司、子公司、受讓人、繼任者和前任者;(e)被告的賠償責任保險商。任何向法院提出請求將自己排除在外的個人或實體。

游雲庭表示,按一般經驗來看,在走完和解流程或收到阿里巴巴和解金後,代理這項訴訟的律師事務所會在其網站公示,通過相應的網站入口,投資者填寫表格、提交證明等,通過審核後就會獲得相應損失賠償。在此期間,投資者可注意證券機構的相關郵件通知或自行登錄相關律所。

不過,游雲庭提到了一項他的親身經歷,此前,他曾收到亞馬遜的郵件,稱其購買的商品因虛假廣告陳述可進行索賠,郵件顯示了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連結,他在該連結提交了截圖和訂單號並通過審核。過了大半年,他收到了一張從美國寄來的個人支票,但寄到時支票已經過期。儘管在與亞馬遜溝通後又獲得了第二次支票寄遞,但第二次寄到時,支票同樣過期了。這意味著,種種情況下,符合條件的國內投資者想要拿到賠償也可能面臨著更多困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8a9dc6a4a7ab8e3341ed6a8aca21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