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關於京東和創始人劉強東的負面聲音時不時就被媒體翻炒。當時,一位剛剛離職的京東高管憂心忡忡,覺得京東的走向充滿未知,但顯然,他多慮了。
同樣讓這位高管之前每年都提心弔膽的「雙十一」——他說最怕11日零點後前十幾秒的伺服器負荷太重,京東今年也沒讓外界失望。最終數據定格於2044億元,比前一年高出446億;還產生了2個百億級品牌、16個十億級品牌、125個億級品牌。京東方面認為,「京東在發展過程已經成為了2000多家超億元品牌和20餘萬第三方商家的最大增量場,也是用戶信賴的平台。」
「雙十一」四天後,京東三季報發布,凈營收1348億,比市場預期要高;而且,截至2019年9月30日,京東集團擁有超過20萬名員工——這讓半年前那些炒作「京東大裁員」的媒體跌了眼鏡——當時有媒體言之鑿鑿地稱「京東員工一天離職400人」、「京東將裁員1.2萬人」。
與之相應,京東(JD)總市值當日收盤達到489.45億美金;之前經常被京東自己、後來經常被外界用來參照的拼多多,總市值則達到497.02億美元。儘管京東當日市值落後7.57億美元,但5天之後拼多多的Q3財報發布,市值再被京東反超近百億。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劉強東依然非常有信心,「明年不管是收入還是利潤都會保持很好的表現。」他的理由是,「只有依靠技術,才能讓我們持續保持核心競爭力」。
對於京東的技術,不是沒有疑慮,曾有技術負責人私下表示,跟擁有3萬人左右技術團隊、且在底層技術方面實力強勁的阿里巴巴相比,京東在技術方面仍需努力太多。但最大的變量恰恰在於,劉強東是一個內心孤傲永不服輸的人,他的信心,不會輕易被磨滅,而他對技術的信念和執著,早在京東集團2017年年會上就表露無疑。
危機時刻
京東所謂的「危機」,如果有的話,一定不僅是外界簡單粗暴理解的公司高管給公司帶來的負面影響。
準確說,京東過去一年多所經歷「過山車」,最早誘因乃是因為「失速」;只不過在這場生死時速的推進中,劉強東這位過去表現搶眼的「中國機長」,沒有如外界所預期的那樣振臂一呼、力挽狂瀾,反而是身陷輿論漩渦當中。
「失速」最重要的表現,之一便是增速的下滑。
2018年5月8日,京東發布2018第一季度財報,第一季度凈收入1001億元人民幣(約160億美元),同比增長33.1%;而整整一年前,京東發布2017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凈營收為111億美元,同比增長41.2%。簡言之,一年過去,增速下滑8.1%。——從時間來看很明顯,彼時劉強東還並未捲入輿論漩渦中。
放眼整個2018年,京東GMV為1.67萬億元,增長29%;收入增長27%;縱向比較,增速低於2017年的40%。橫向比較,京東失速也非常明顯:2018財年,其直接競爭對手阿里巴巴的收入及核心電商業務收入同比增幅分別達58%和60%,雙雙創下IPO以來最高紀錄。
由此,外界分析認為「京東與阿里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摘自「劉曠公眾號」)
如果認真看看京東的股價圖,也再明顯不過。自2017年底、2018年初達到最高點之後,2018年5月,便開始一路下滑,直至2018年底到達最低點。
「失速」的另一重要因素,是京東在服裝品類及女性用戶方面受「二選一」影響被阿里遠遠拋在後面。這一點無須贅言,想想阿里京東長期互相攻訐的「二選一」,起因即與2017年太平鳥、韓都衣舍等服飾品牌退出「618」有關。這直接影響了京東的發展,並因此憤而起訴天貓。
對於電商平台,服裝品類的作用不容小覷!根據相關專家分析,「這一品類最容易形成集群效應,消費者喜歡扎堆購買;同時又是消耗品,容易形成較高的客戶留存。」(摘自《東哥解讀電商》)而根據易觀發布的《中國B2C市場季度監測分析2017年第2季度報告》,彼時天貓服飾市場占有率達到80.7%,穩居榜首;京東當時僅占8.7%的服裝市場份額,短板效應非常明顯。
這其實也是劉強東的「心病」之一,他總是憂慮京東逛不起來。
「京東逛不起來,就是因為沒有把商品很好地組織起來,給大家一個逛的路徑,給大家時尚感。」「在京東的運營方面,要讓消費者真正逛起來,商超對於女性有非常大的吸引力,目前京東的主力在於3C產品,其受眾群體大部分還是男性消費者。」(摘自2017年7月17日劉強東做客央視財經欄目《對話》)
「失速」的第三大原因,就在於拼多多的崛起。這很像一則「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寓言,當京東、阿里苦苦纏鬥之時,拼多多憑藉「下沉市場」迅速成長為「第三極」,一度直接威脅到京東、當然也讓阿里如坐針氈。
同樣在2018年。拼多多的GMV達到4716億元,同比增長234%;收入增長652%,年度活躍買家突破4億。相比京東、阿里兩位數的增速,拼多多三位數的增速,毫無意外地碾壓了兩位「老大哥」!
2019年10月24日,拼多多市值達到464美金,首次超過了京東,後者的市值為448億美金。自此之後的一個月間,拼多多與京東的市值便處於輪番交替超越的狀態。
絕地反擊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科創十一街(京東集團總部)的壓力可想而知!
不得不說,從2018年9月到12月這段時間,外界看不出京東有什麼章法。這段時間,劉強東有限的幾次露面,幾乎均被外界進行了偏離本意的解讀。這段時間京東對外的代言人是缺位的,也有媒體形容為「權力真空期」。
在對外發聲方面,自2018年9月4日起至2018年底,京東集團對外「提供京東官方新聞報道,傳遞京東最新資訊」的《京東黑板報》,大多也以自我提振士氣為主,其中最多是與時尚、服裝、手機、生鮮等等品牌,以及地方政府達成戰略合作為主,輔之以獲獎及被官媒點贊等的信息。
在被負面信息重重包圍之下,外界看不到的是,京東各方面的探索儘管步履蹣跚,但卻從未止步不前。儘管對前景不甚樂觀甚至偏悲觀,一度也感覺抬不起頭,但團隊還是堅持下來了。
研發方面。在2017年初劉強東充滿激情地喊出「技術!技術!技術」之後,2018年京東全年的研發投入過百億——前三季度達到86.4億元、最艱難的四季度仍有不少於14億元的投入,且不斷夯實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創新能力。
架構方面。2018年11月,投後估值超過1330億元人民幣的京東金融,宣布升級為「京東數字科技」,另誕生出京東城市、京東農牧、京東鉬媒等獨立子品牌。此前一個月,京東物流CEO王振輝宣布將與社會各界共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GSSC),提供「有速度更有溫度的物流服務」;2018年初,正是京東物流,獲得中國物流業最大單筆融資約25億美元。同在10月,安聯財產保險(中國)有限公司獲准更名為「京東安聯財產保險公司」。
2018年12月的這個月內,後來最經常被人提起的還有另一件事:徐雷在肇慶召集了一次商城戰略會。據說高管們坦誠相見,達成諸項共識。——如今看,這更像是京東逐漸「變被動為主動」的一次序曲,當然這些還需要劉強東的首肯。
到了2019年,變革逐漸步入快車道。
年初;瑞士達沃斯,京東商城、京東數科、京東物流的三位CEO徐雷、陳生強、王振輝穿著紅色大圍裙擺pose集體亮相。在2019年前11個月,「三劍客」的集體亮相越來越頻繁,他們逐漸以群體的形象,接替了那個激情澎湃、鬥志昂揚的劉強東——外界也越來越覺得並不違和。
一個月後,2月1日。劉強東即以新年賀信的形式,對此進行了「書面確認」。
除了坦陳「2018年對我本人、我的家人以及公司都是異常艱難的一年」之外,他重點傳遞的信號是:京東集團2018年全面開啟了從「科技零售」到「零售科技」的轉型,其中衝鋒陷陣的,恰恰就是升級為零售子集團的京東商城,完成品牌升級並正式由京東金融更名的京東數字科技集團,以及推出建設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宏大計劃的京東物流。
與往年溫情脈脈、甚至讓員工把孩子接到身邊過團圓年的新年賀信相比,這次的賀信更像一紙檄文,抑或絕地反擊時的號角:「未來,我們仍會遇到大量複雜的難題,解決之道根本沒有任何範本可言。但我希望大家牢記,只要我們的出發點和最終的結果是以創造價值為導向,我們就一定會戰勝任何困難,到達勝利的彼岸!」
沉疴猛藥
真正的暴風驟雨,往往是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醞釀之後。現在,時候到了!
2019年2月17日下午3點,堪稱京東歷史上「遵義會議」的開年管理大會召開。一系列信號被強烈釋放出來。
諸如劉強東自己的深刻反思,再比如對於最新架構的力挺。相比反思及表態,隨後的調整才是真正的疾風驟雨!
自3月15日至4月9日,20天時間裡,京東CLO隆雨、CPO藍燁、CTO張晨相繼提出辭職。此後的4月9日,兩位京東老將7Fresh總裁王笑松和時尚生活事業群總裁胡勝利也被調離原崗。
3天後的晚間,劉強東在朋友圈發出一則「地板鬧鐘」的故事。「我是要為18萬兄弟背後的18萬個家庭負責,還是要留下那1%混日子的人,向他們負責?」他寫道,「我沒有選擇餘地!」
至少在當時看來,這一切頗有「事與願違」的尷尬。彼時,京東任何正常的戰略調整,都被外界部分人士做了「異化」的解讀。
此一窘境持續到了5、6月份。
先是隨著眾多細節的公布,更多人開始更為理性地看待老劉的個人事件。
其次,是5月10日京東2019年Q1財報的公布。2019年第一季度,京東凈收入1211億元,凈利潤7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都有了大幅增長,尤其是凈利潤,相比2018年Q1,大幅增長380%,創上市以來最高紀錄。——在如此複雜的環境下,「380%」無異於一把破冰利劍,劈開了籠罩京東8個月的陰霾。
緊接著就是「618」。根據其官方數據,從2019年6月1日0點到6月18日24點,累計下單金額達2015億元。這比2018年的1275億元高出740億元。
業績足以說明一切!
接下來的一切也順理成章。
從2018年三季度以來,京東集團在收入增長、利潤增長、用戶增長、現金流增長等核心業績指標上,經歷了觸底反彈到恢復增長,從換擋提速到重回高速增長,京東從零售到「以零售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的戰略轉型一步步取得成效,也為京東再次全面步入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第三季度,京東超過70%的新用戶來自低線市場,成為京東加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三季度末,作為下沉市場戰略的一部分,社交電商平台「京喜」正式上線。在「11.11京東全球好物節」期間,京喜約75%的新用戶來自低線城市,京喜總用戶中約55%為女性。
——下沉市場、女性用戶等等,這些都逐漸讓京東2018年面臨的破局難題迎刃而解。
命運往往就是如此,歷經千辛萬苦繞過一道「生死門」,忽然推開一扇窗,卻發現早已步入了星辰大海的新征途!
這一年,「硬漢」京東沒有相信眼淚,是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