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節奏的生活讓我們忽視了日常飲食,甚至吃飯成了一種應付:隨便吃,不餓不吃,暴風吸入麻辣食物……長期的不良飲食習慣讓不少人的胃出現了抗議!
不少人的胃病是吃出來的,不把上腹不適、隱痛、食後飽脹感、食欲不振等症狀當回事,或是認為消化不良、胃炎或者消化性潰瘍導致的,自行配藥解決。
要好好解讀胃部發出的抗議信號,不然只是緩解了症狀,但真正的病灶還在生長,甚至惡性發展。
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引發胃病,主要集中在進食方式和進食方面:
01、狼吞虎咽
吃得太急、狼吞虎咽會使粗糙食物磨損胃黏膜,增加胃負擔,延長食物滯留的時間,降低胃動力。
02、進食不規律
不吃早飯或是早午餐一起吃,中午忙得沒時間吃飯,這種三餐不定時、飢一頓飽一頓的進食方式多見於當代年輕人。
03、口味重
經常或大量食用喜辣椒、火鍋、麻辣燙,不僅刺激、損傷胃黏膜,長期導致胃功能紊亂,或可誘發胃潰瘍。
如果還喜食含大量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的腌制食品,長期會在胃部會轉化為致癌物質,因此儘量少食腌制加工食品。
04、刺激性飲品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簡單快樂:酒精、冷飲、濃茶、咖啡,但前三者會對胃黏膜產生較大刺激,能控制攝入量就盡力控制。
若一次性喝了太多碳酸飲料,釋放的二氧化碳會引起腹脹,食慾不佳,甚至造成胃功能紊亂。
新年將至,朋友們適量飲用酒精、冷飲、濃茶和碳酸飲料,胃舒服了胃口才更好!
05、時間過長的剩飯剩菜
合理冷藏、食用剩菜剩飯是可以的,但是把剩飯剩菜熱了幾遍、放幾天也捨不得扔未免過於極端了。
可以繼承勤儉、不浪費的美德,同時也要謹慎對待不能隔夜或是冷後重熱好幾次的飯菜。
出現胃部不適要儘早就醫,及時診斷治療,因為這些不適可能是慢性胃炎、胃癌的徵兆!
胃癌是世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由於國人對早期胃癌篩查意識較為薄弱,因此發病率高、早診斷率低、死亡率高是我國胃癌現狀。
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數在常見惡性腫瘤中排第三位,每年新發病例45.6萬,死亡人數39萬,平均每兩分鐘就有1名國人因胃癌去世。
胃癌高發與慢性胃炎關係密切,慢性胃潰瘍、胃息肉、肥厚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等是癌前疾病,而幽門螺旋桿菌更是誘發胃癌的其中因素之一。
幽門螺旋桿菌被世衛組織明確定義為促癌因素,我國因傳統飲食習慣感染高發,但很少引起重視以及積極治療。
當前我國慢性胃炎患者占胃病總數的50%—70%,其中多為萎縮性胃炎。
國內外學者研究已公認萎縮性胃炎與胃癌有關,萎縮性胃炎不及時診斷治療或可增加罹患胃癌風險。
很多人都認為胃癌不可逆,但國醫大師李佃貴教授獨創的「濁毒學說」,研發的「化濁解毒法」打破了「胃癌前病變不可逆轉」的傳統理論束縛!
萎縮性胃炎的臨床表現:痛、脹、痞、酸、燒、噯、呆、煩、泄、秘,發現問題、及時處理,消除病症,可避免發展為胃癌!國醫大師教你識別胃炎的埋伏,如何用吃的方法緩解胃病。
如何預防萎縮性胃炎?
如何用化濁解毒法擊退胃炎的埋伏?
國醫大師的養胃經是什麼?
國醫大師 李佃貴 教授
將教大家如何預防萎縮性胃炎,用化濁解毒法擊退胃炎的埋伏。
轉載請聯繫我們授權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如有侵權,請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