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讀設計方法論,是否就能成為高級設計師?

2019-09-22     視覺設計工坊

不久前一位新同學問我:怎樣可以產出厲害的設計方法論?我好奇地問道為什麼他會有這個論調,他的回答讓我印象挺深刻的:「因為行業都講方法論啊,設計大會就是方法論交流大會。」

這個問題真的太有趣了。確實現在人人都講方法論,似乎不懂幾個像樣的方法論,或者自己不「發明」幾個方法論,都不能存活了。

但是,真的如此嗎?追求方法論本身並沒有錯,因為設計方法論確實很重要,它就像數學家發明公式一樣。但是過度追捧就不對了,產生了很多亂象,「過度包裝」就是其中一種。我見過最誇張的「方法論」是用生物學、物理學、哲學包裝一個案例中的方法,但是究其核心,其實還是「發現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只不過把所有名詞換個概念,換湯不換藥……這樣有水分的方法論,我相信大家也不會接受。

所以,今天我想談談自己看法:什麼是「真正」的設計方法論,怎樣才能輸出「真正」的設計方法論。我希望方法論是乾貨,而不是泡沫。

什麼是「設計方法論」?

設計方法論由兩部分組成,一是設計,二是方法論,我們分別從「方法論」、「設計」兩方面去理解定義它。

1. 方法論定義

哲學、語義學、模型學等都對「方法」、「方法論」下過定義。方法是手段,方法論是手段總和,是從所有方法中凝練出來的一般性規律。因此,能成為方法論,一定是最貼近真理的。它能夠在一定條件下不斷復用,邏輯自洽。

所以我們不妨給「方法論」下個定義:在特定條件下,能夠不斷復用的一般性規律。所以不用去爭論它是「經驗」還是「科學」,它最終一定是從特殊到一般,再從一般到特殊的過程。也就是從經驗中總結出科學的規律,然後把這個規律用在該條件的具體事項上的過程。

而如果這個「條件」的外延越大、越通用,那方法論適用範圍就越大。比如哲學中的辯證分析法,它幾乎能夠適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信奉馬克思主義的我們會把它看做真理。

2. 設計方法論定義

那我們也試下給「設計方法論」下一個定義。「設計方法論」就是「設計」和「方法論」的結合。設計是什麼?設計就是解決問題、創造價值,所以我們能不能這樣定義「設計方法論」:在特定條件下,在解決特定問題時,能夠不斷復用的一般性規律。誠然,它是邏輯自洽的。

如果是這樣定義,那我們生活中可謂很多設計方法論。現在市面上很多方法論,總結起來,無非是在「特定條件」、「特定問題」上不斷地做文章,輸出相應的答案。

產品設計領域的方法論可謂很多。因為我們日常工作中肯定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我們要解決它們,就會有很多方法,這些方法可以總結出方法論,在以後復用。那些被人反覆使用、影響力很大的方法論,能夠一定程度上說明他們的復用性強,越貼近真理。

比如談論互動設計的方法,互動設計五要素就是經典。這套模型用語句表達就是「什麼人,在什麼地方,要做什麼事,我們要怎麼幫他做好這件事」。我們研究事物,都會喜歡從最小可行性進行分析,這套模型無疑已經達到了最小可行原則,而且經過反覆使用,可以說是,在「互動設計」上最貼近真理的設計方法論。

關於產品設計的方法,用戶體驗五要素就是經典。似乎也是經過反覆使用和驗證,已經被大家信奉為「真理」,暫時還找不到它太多 bug。雖然有時候用起來覺得很套路,但是卻又無法不用它。

怎樣產出「設計方法論」

我想這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因為設計方法論很重要。

設計方法論並不在於高深,過度追捧設計方法論,為了產出而產出、為了發明而發明,只會陷入到自我狂歡。設計師應該回歸事情本身,要把事情做準確,時刻反思是不是切切實實解決了問題。不然設計方法論只會淪為笑柄。

所以,我們既沒有必要把一個很簡單的事情,或者是條件限制很死的項目,套一個方法論,因為復用性很弱;也沒有必要用常規方法就能解決的問題,非要包裝一個方法論,看起來很新穎很不同。

但是,如果我們的確需要產出設計方法論,那應該怎麼做呢?我們還是可以從幾個方面著手的。

1. 項目+設計:領域設計方法論

這是最常見的方法論設計方法,是設計方法論產出的大頭。現在市面上很多方法論,總結起來,無非是在「特定條件」、「特定問題」上不斷地做文章,輸出相應的答案。那我們可以定義「特定問題」為某個領域,對於某一個領域能研究出可復用的方法論,就可以成為某一領域的經驗。

這一塊現在行內有很多的積累,比如 To B 設計方法、To G 設計方法等各種案例庫。而現在很多人強調「新賽道」、「新場景」,其實就是希望擴展新的領域,在新的領域輸出設計方法論,老的領域方法論已經很成熟,已經沒有什麼新花樣。

需要注意的是適用性和普遍性,因為只有普適性的方法論才是真正有價值,別人可以真正復用。過於垂直的領域等於小眾,無法讓其他人產生共鳴。

2. 問題+設計

問題也是設計方法論的大頭,問題不僅僅局限於項目本身,更可以擴展到項目過程,比如溝通問題、合作問題、效率問題、職場晉升等等。

很多工作 10 年以上的「大師級」人物,已經不再單一把「問題」鎖定在工作,而是擴展到生活本身。我認識一些這樣的朋友,他們已經開始講設計哲學,就是思考怎樣更好地「做人」,解決的是身為「人」本身所面對的問題。

3. 跨界+設計

「跨界」是近幾年來被提及的高頻詞彙,跨界的這個「界」可以有很多理解。如果指專業,那可以是和其他專業的結合,就看「跨」的程度有多少,比如我們所說的「全棧設計師」,就是把所有能力都彙集;比如我們所說「服務設計師」、「全鏈路設計師」,也是跨了所有專業,只不過每個專業都涉獵一點,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橫向能力。

現在比較火熱的 UGD 理論,也是跨界的表現,就是產品+交互,變成「產品設計師」,那就有相應的設計方法論。

4. 跨界+設計:包裝式設計方法論

這裡跨界指的是跨學科,如果這個學科能夠真正為「解決問題」帶來效用,那就是好的方法論,否則很容易陷入過度包裝,剝開內核其實都是普通的設計理論。

前面提到用物理學、生物學、醫學包裝一個案例,其實只不過是「發現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的包裝。這樣的所謂「方法論」並不能被大家所接受。

但是數學包裝則是不一樣,數學和任何學科結合,都能讓這個學科瞬間深化。經濟學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為和數學結合,引入了「理性人」角色,整個學科都變得深入。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接近真理的存在。

總結

設計方法論千千萬萬,萬變不離其宗:「什麼問題」+「什麼方法」。真正的設計方法論一定是切切實實解決問題,不是純粹地堆砌。方法論不在於高深,只在於正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4PeOXG0BJleJMoPMwja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