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應急管理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2024-06-25     草原古都生活寶典

點擊標題下藍字可快速關注我們

6月24日,生態環境部舉行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我國環境應急管理各項工作取得積極進展,重大敏感突發環境事件得到妥善處置,環境應急不斷強化,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取得實效,環境應急基礎能力不斷提升。近十年來,全國每年突發環境事件的數量由每年700起左右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幾年都是200起左右。連續三年開展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整治,2022年到2023年,全國共排查整治風險隱患22.95萬餘項。截至目前,全國已完成2365條重點河流「一河一策一圖」,摸清了20餘萬處環境應急空間和設施點位,總體上形成了全國重點河流環境應急準備「一張圖」等。

今年入汛以來,部分流域連續出現極端降雨,引發了洪澇和地質災害,極端天氣給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防控工作帶來不小的挑戰和壓力。「此時此刻,生態環境部已經有2個工作組在現場處置突發環境事件,都與強降雨有關。」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應急指揮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李天威介紹,生態環境部今年專門印發文件,對汛期環境監管和突發環境事件應對作出安排部署,要求加強各類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做好汛期風險的科學研判,嚴格落實應急值守和信息報送制度,及時妥善科學處置汛期各類突發環境事件,切實承擔起責任,共同維護汛期生態環境安全。

「當前,我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的壓力總體尚未根本緩解,突發環境事件仍呈多發、頻發的高風險態勢。」李天威指出,我國結構性、布局性的環境風險長期存在,突發環境事件的誘因複雜、量大面廣,新問題、新挑戰交織顯現。他表示,要強化隱患排查,緊盯「一廢一庫一品一重」等重點行業領域、水源地等環境敏感點,以及汛期等敏感時段;強化環境應急準備,定期組織開展分層分級環境應急培訓;強化協調聯動,切實做好突發環境事件的防範,「始終秉持『時時處處事事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時刻保持高度警惕,強化事前防範和應急準備,堅決守牢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記者另了解到,近期,生態環境部正著力構建生態環境領域促進新質生產力的「1+N」政策體系(「1」是指研究制定以高水平保護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文件,「N」是指制定相關領域的細化舉措),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推動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厚植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

「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有助於推動污染物和碳排放大幅下降,從根本上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裴曉菲說,下一步將研究制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3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措施,出台生態環境部門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聯合相關部門制定綠色金融支持美麗中國建設的政策文件,為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來源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溫馨提示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想要獲得更多信息,請關注我。

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3b0ff63d5acb09afae8409f452f53d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