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需重視代謝性脂肪肝

2023-10-13     保健時報

原標題:糖友需重視代謝性脂肪肝

提到脂肪肝,人們首先想到的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它重點強調非酒精性,因為是一個排除性診斷,故而不方便臨床醫生應用。學術界近3年兩次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做了更名。2020年亞太肝病學會牽頭更名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強調脂肪肝患者出現2型糖尿病、糖調節受損、胰島素抵抗、超重/肥胖、血壓增高、血液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腰圍增粗、超敏C反應蛋白增高這7項代謝心血管危險因素中滿足2項及以上,即可將其定義為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時隔三年,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歐洲肝臟研究學會等全球53位專家牽頭,又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更名為代謝相關脂肪變性肝病,強調2型糖尿病、糖調節受損、超重、腹型肥胖、血液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高血壓等代謝和心血管危險因素,只要滿足任何1項即可診斷為代謝功能障礙。兩次更名都使得代謝性脂肪肝更容易診斷。

01

為何糖尿病患者容易發生脂肪肝?

從近3年來學術界的兩次更名可以看出,2型糖尿病和糖調節受損都是脂肪肝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而且,從發病機制來說,糖尿病和脂肪肝中最主要的機制之一都是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病患者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體內葡萄糖利用減少,同時脂肪分解也會加速,導致血中脂肪酸增多並且被肝臟攝取,並以甘油三酯的形式在肝內堆積,最終形成脂肪肝。而脂肪肝的患者又會加重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加重糖代謝紊亂。所以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合併脂肪肝。

在近期醫學界的權威雜誌上發表的研究表明,在全球糖尿病患者中,有55%~70%的患者同時患有脂肪肝,而比較嚴重的脂肪性肝炎也有30%~40%的患者同時患有糖尿病,更嚴重的肝纖維化也會出現在12%~20%的糖尿病患者身上。

02

糖尿病患者患代謝性脂肪肝有哪些危害?

很多糖友問,脂肪肝不痛不癢,是不是可以不用管了?答案是否定的。脂肪肝如果不進行治療和干預,任期自然發展,有大約25%的患者會進展到脂肪性肝炎,甚至還有一部分患者的肝臟會發生纖維化,進而出現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癌。以前大家覺得肝硬化和肝癌基本上都發生在B肝、C肝、酒精肝等肝病患者身上,而現在全世界範圍內,脂肪肝導致的肝硬化甚至是肝癌的比例都在持續上升中。

除此之外,糖尿病患者得了脂肪肝,往往還同時患有其他的代謝和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將會嚴重影響糖尿病和脂肪肝患者的壽命。同時,糖尿病和脂肪肝不僅會引起嚴重的肝病,還可以增加惡性腫瘤的發生風險,比如結直腸癌、胰腺癌和膽囊癌等等。

03

糖尿病患者如何篩查脂肪肝?

脂肪肝除了經常和糖尿病一起出現,還都是「沉默的殺手」,因為起病早期沒有什麼症狀,不疼不癢的。只有在肝臟疾病發展到非常晚期的時候,才會出現諸如食欲不振、乏力、腹脹、面色發黃、尿色加深,甚至是腹水和消化道出血等症狀。

那糖友怎樣才能在早期發現脂肪肝呢?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定期體檢就行。首先體檢的時候都會做腹部超聲,肝臟脂肪變性超過30%時,腹部超聲就能發現脂肪肝了。而且腹部超聲還有安全、便宜、操作方便等優點,是目前最佳的篩查方式。其次,體檢的時候還會查肝功能,嚴重的脂肪肝有時候也會引起谷丙轉氨酶和谷氨醯轉肽酶的輕度升高。如果體檢發現了這兩個指標的異常,一定要引起重視。但是有些患者可能肝臟脂肪變性沒有達到30%,超聲可能看不出來,但是又懷疑有脂肪肝,這時候可以藉助於比較新的檢查方法:肝臟彈性測定。如果反映脂肪的指標CAP>240,也可以考慮脂肪肝。

04

糖尿病患者如何預防脂肪肝?

合理控制飲食是預防脂肪肝的第一步。很多糖友可能存在一定的誤區,認為既然預防脂肪肝,那少吃油膩的食物就可以了。其實這樣做是不夠的,除了高脂飲食,攝入過多的主食和甜食,包括含有大量果糖的奶茶等的飲料,也是不健康的。多用一些粗糧代替米麵等精糧,攝入適量的植物油,攝入優質蛋白質和豐富的纖維素和維生素,都是良好的飲食習慣。其中優質的蛋白質可以從雞鴨魚等瘦肉、雞蛋和牛奶還有豆製品中獲取。同時,很多年輕人喜歡吃水果,其實水果中果糖含量高,過多攝入水果也會導致血糖的升高,而過多的血糖又會轉化為脂肪並沉積到肝臟,加重脂肪肝。

控制體重是預防脂肪肝的第二步。絕大多數脂肪肝患者都體重超重,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的身體質量指數範圍(18.5~24)內,能夠很大程度預防脂肪肝的出現。

控制除了糖尿病以外的其他代謝和心血管疾病是預防脂肪肝的第三步。除了控制好血糖,還要控制好血壓、血脂、尿酸等指標。

最後一步就是加強鍛鍊,適當進行運動有助於維持體重,也有利於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和尿酸。

05

糖尿病患者如何治療脂肪肝?

脂肪肝的治療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說簡單是因只要減重7%~10%,絕大部分脂肪肝都能好轉;說難是因為除了減重以外,目前批准的能夠治療脂肪肝的藥物還沒有出現,還都在臨床試驗中。減重的核心是「負平衡」,消耗大於攝入。如果上班不忙,推薦每周進行5天中等強度的運動,累計150分鐘以上,比較推薦游泳,不損傷關節。儘量做自己喜歡的運動,這樣才能堅持下來。如果平時工作很忙,則應著重從吃上入手。保持每頓飯吃完不餓,一天3頓,中間不再吃零食、不喝飲料,大部分人都能慢慢瘦下來。

減重不要求過快,保持每周下降0.5~1千克的速度,追求穩定不反彈。體重較大的糖友,也可以試一試使用司美格魯肽,最開始應用於降糖,後來發現還能減重。它的主要作用機制是延緩胃排空,讓人不想吃東西,達到減少攝入的目的。但是糖友們應用藥物時一定要遵醫囑,不能自己擅自使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日友好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 杜時雨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f888348cdfaafd6129beb03fc1f34c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