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友護腎,應早篩早治

2024-08-28     保健時報

由2型糖尿病引起的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微血管併發症之一。我國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腎病的患病率可達30%~40%;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腎病患病率可達20%~38%,已成為導致慢性腎病和終末期腎病患病的主要原因。那麼,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腎病尤為重要。

01

糖尿病患者每年至少檢查一次腎功能

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都至少要進行一次腎臟病篩查,包括尿常規、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肌酐等指標測定。

尿常規 主要是檢測尿液中的白細胞、尿蛋白、尿葡萄糖等,可以初步判斷患者是否存在糖尿病腎病。

尿白蛋白一種能夠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的早期診斷指標。正常情況下,尿白蛋白的正常值為小於150毫克/24小時。

血肌酐 人體肌肉代謝的產物,主要通過腎臟過濾排出體外,在臨床上主要用於反映腎小球的濾過功能。一般成年男性正常水平為53~106微摩爾/升,成年女性正常水平為44~97微摩爾/升。

腎小球濾過率指單位時間內兩腎生成的濾液的量,主要用於反映腎臟的濾過功能。一般採用慢性腎臟病流行病學合作研究公式計算而來。成人腎小球濾過率的正常值為90~120毫升/分鐘。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推薦採用隨機尿測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隨機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毫克/克為尿白蛋白排泄增加。在3~6個月重複檢查,3次中有2次尿白蛋白排泄增加,排除感染等其他因素即可診斷為白蛋白尿。

一般我們認為由糖尿病引起,並且估算腎小球濾過率<60毫升/分鐘和(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毫克/克持續3個月,即可以診斷為糖尿病腎病。若發現以上指標有異常者請及時就醫。

溫馨小貼士

糖尿病腎病初期沒有症狀,當患者發現時一般已經發展到比較嚴重的程度,因此早期發現很重要。在3期之前,通過治療可以恢復到1期;一旦進入4期,就難以恢復了。

02

將糖尿病腎病阻斷在可逆轉期

不是糖尿病加蛋白尿,就等於糖尿病腎病,因為糖尿病患者伴有的腎臟疾患,並非都是糖尿病腎病,也有可能是非糖尿病性腎臟疾病。

以下情況應考慮非糖尿病腎病:1.糖尿病病程較短。2.單純腎源性血尿或蛋白尿伴血尿。3.短期內腎功能迅速惡化。4.不伴糖尿病視網膜病變。5.突然出現水腫和大量蛋白尿而腎功能正常。6.腎小管功能減退。7.合併明顯的異常管型。此外,腎穿刺病理檢查可協助鑑別。

糖尿病患者要積極採取措施,將糖尿病腎病控制在可逆範圍內。1.控制血糖。高血糖是導致糖尿病腎病發生的重要原因,建議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6.1毫摩爾/升以下,餐後2小時血糖控制在8毫摩爾/升以下,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2.控制血壓。養成經常測血壓的習慣。腎病早期常無症狀,很多人往往同時出現血壓升高,因此需要時刻監測血壓的變化。3.禁止或減少吸煙,以免造成腎臟損傷。4.減少攝鹽。5.防止水鈉瀦留引起血壓升高和浮腫加重。

此外,還應採取優質低蛋白質飲食,減少腎臟負擔。所有糖尿病患者包括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至少每年都要接受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尿的檢查。同時,診斷為蛋白尿的患者,還要進行腎功能檢查。有糖尿病腎病家族史的患者,需定期檢測腎功能及微量白蛋白尿,控制好血糖、血壓,加強飲食、體育鍛鍊和用藥管理。

03

積極治療,延緩糖尿病腎病進展

改變生活方式,如控制體重、戒煙及適當運動等。臨床糖尿病腎病期(4期)時應給予低蛋白飲食治療。

對於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以優質蛋白為主)攝入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0.8克;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後,蛋白攝入量為每天每千克體重需要0.6~0.8克;當蛋白攝入量每天每千克體重≤0.6克時,應適當補充相關營養劑。同時建議用魚、雞肉等部分代替牛羊豬肉類,也不必過多限制植物性蛋白質(如大豆)的攝入。

腎功能不全者可優先選擇使腎臟排泄較少的降糖藥,嚴重腎功能不全患者應採用胰島素治療,宜選用短效胰島素,以減少低血糖的發生。血壓應控制在14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壓藥首選ACEI(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或ARB(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控制不佳者可加用其他降壓藥物。糾正血脂異常,加強血脂控制。

一般腎小球濾過率降至15~20毫升/分鐘或血肌酐>442微摩爾/升時,應積極準備透析治療或行腎移植或胰-腎聯合移植。

總之,糖尿病腎病可防可治,早期篩查是糖尿病腎病防治的關鍵。應全面控制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血糖、血壓、血脂、體重和飲食,以減輕患者的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作者||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所 王鑫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貴州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所 陳敏

編輯||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432e18b362d559ba00e89e8c230cf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