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過後,溫度持續上升,雨水開始增多,此時濕熱現象多見。那麼,端午後養生應注意些什麼呢?
01
養胃:忌吃生冷
端午節處於芒種和夏至之間,是江南地區梅雨季節的開始,濕氣很重。此時,祛濕成了這些地區人們的養生主旋律。上海市中醫醫院腫瘤科主任醫師朱為康曾介紹,人體內的濕氣是靠脾的運化功能排出體外的,脾是「後天之本」,飲食習慣和方法是影響脾胃最主要的因素。濕氣重的時候,脾胃功能不好的人要避免進食過多生冷食物。此外,有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腹瀉等疾病的患者,也要注意養護脾胃,忌吃生冷食物。
作為祛濕「神器」,陳皮也是夏季飲食一寶,它有行氣健脾、調中開胃、理氣燥濕的作用。不過,氣虛體燥或有實熱者不宜服用純陳皮水,可適量加一些白朮、茯苓,這樣不僅能夠理氣,還能健脾。
02
養心:心情舒暢
端午過後,氣溫持續升高,人體心氣過旺,容易煩躁不安,睡眠不好。
山西省中醫院代謝病科專家賈曉玲曾提醒,俗話說「心靜自然涼」,靜心養心是夏至養生的重要原則。中醫認為,心主神明,開竅於舌,與小腸相表里。心屬火,夏季火旺,心火亢盛,容易導致心神不安、失眠多夢、口舌生瘡等症狀。因此,夏季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暴怒傷心;也可通過聽音樂、打坐冥想、閱讀書籍等方式來放鬆心情,平和心境;要保持適當的社交活動。另外每日早晚可按揉神門穴以清心火,安神定志。
03
養陽:運動適度
《黃帝內經》言:「夜臥早起,無厭於日。」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脾胃病科副主任醫師周賽男曾提醒,端午前後,白天時間更長,適當晚睡以及早起能保證頭腦清醒,精力旺盛。同時,午時是人體「合陽」的時候,午飯後休息20分鐘再小憩15~30分鐘,有助於人體間陰陽的轉化,起到養心的作用。
另外,要避免過度運動,大汗淋漓,否則汗泄太多,既傷陰氣,也損陽氣。運動時必須保證足量飲水,如果出汗過多,可適當飲用淡糖鹽開水或綠豆鹽水湯,補充津液。運動後忌大量飲用冰鎮飲料,更不能立即用冷水沖頭、淋浴,否則會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腹痛等不適。
轉載請註明來源保健時報微信公眾號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記者||燕聲
編輯|| 顏紅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