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間的脂肪多,提示代謝有問題

2024-10-17     保健時報

肌間脂肪組織廣義上是指肌肉纖維之間或肌肉群之間的脂肪組織。早在上個世紀初,有研究者就發現牛肌肉纖維中的脂肪組織,引起了人們對於人體肌間脂肪的好奇與探索。現如今,關於肌間脂肪的研究越來越多,尤其是關於肌間脂肪與代謝綜合徵的緊密聯繫。

據文獻記載,肌間脂肪組織由脂肪細胞、成纖維細胞、免疫細胞、內皮細胞等組成。它起源於中胚層,其中有兩種幹細胞可以分化為肌間脂肪:一是肌肉衛星細胞,二是間充質幹細胞。當骨骼肌發生病理變化或損傷時,肌肉衛星細胞可以通過直接或間接兩種方式分化為脂肪生成細胞,而間充質幹細胞則可直接迅速分化成巨大的脂肪生成細胞,這些多重分化途徑可能最終導致病理性肌間脂肪組織的形成和積累。此外, 肌間脂肪組織還可以包圍並浸潤到肌肉群之間。隨著醫學影像學的不斷發展,肌間脂肪組織可以通過骨密度檢查、CT、磁共振成像等技術定性、定量檢測。

代謝綜合徵是一組臨床表現,包括腹部肥胖、高血糖、高甘油三酯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以及高血壓等組分,其產生與胰島素抵抗密切相關,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研究表明, 肌間脂肪組織具有內分泌和旁分泌作用,不僅可以通過旁分泌作用影響局部肌肉的功能及代謝,降低肌肉對胰島素的敏感性, 還可以釋放脂肪組織分泌物,從而通過體循環改變胰島素敏感性,影響心血管功能,增加代謝綜合徵的患病風險

一項納入3035名70~79歲成人的橫斷面研究表明,肌間脂肪組織增加脂肪浸潤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等。肌間脂肪組織與代謝綜合徵的緊密聯繫體現為:一是降低胰島素敏感性。雖然肌間脂肪組織的總體占比相對於其他脂肪組織較低,但卻是胰島素敏感性的良好預測因子,其機制包括分泌炎性細胞因子、細胞外基質蛋白以及增加局部游離脂肪酸的濃度等。研究表示,雖然肥胖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高於超重或正常體重受試者,但肥胖本身並不是糖尿病或葡萄糖耐受不良的必要條件,體重正常的高齡人群如果肌間脂肪組織和腹部內臟脂肪較高,患代謝性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的風險更大。 二是增加肌肉脂肪浸潤。多項研究表示,我們需要把肌間脂肪組織看成真正的脂肪組織而非肌肉細胞內的非脂肪細胞脂質,肌間脂肪組織會導致脂肪組織-肌肉-肝臟軸的功能障礙,從而引起骨骼肌脂肪浸潤、肌少症、脂肪肝、肝硬化等一系列病理表現,增加死亡風險。此外, 肌間脂肪組織增多對於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義,它與心血管風險因素如總膽固醇水平獨立相關,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基於肌間脂肪組織增加所引起的疾病風險,仍有諸多方式可以進行干預以降低其水平,從而降低疾病風險。 肌間脂肪組織作為一種脂肪組織,降低其質量與日常生活中的「減肥方式」類似——飲食、運動及手術。雖然限制能量飲食能夠有效減少皮下脂肪、內臟脂肪及肌間脂肪,但有研究表明, 鍛鍊優於能量限制飲食,且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除此之外,減重手術作為另一種手段也可顯著降低肌間脂肪組織。

綜上所述,肌間脂肪與代謝綜合徵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現有的檢查技術已經可以定量檢測出肌間脂肪,及時有效的干預可以減少肌間脂肪,從而降低罹患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作者 ||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 丁煜 中華預防醫學會糖尿病預防與控制專業委員會委員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醫師 王堯

編輯 || 顏紅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bc27d1a42a7ba42c3a2c6e4f08abd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