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正確的形象觀念讓您的孩子受用終生

2021-12-19   紅衣育兒

原標題:樹立正確的形象觀念讓您的孩子受用終生

寫這篇文章的契機在於昨天我看到某位博主的微頭條,微頭條內容如下,說要拿韋神們的照片去教育孩子們不要在意穿著和形象。

對於這樣的觀點我真的如鯁在喉,不吐不快。不修邊幅和不在意形象這種觀點真的應該向普羅大眾去推廣嗎?我認為這是不可取的,這可能不能幫助您孩子的成長,反而會對它的未來帶來負面的影響。(先別罵我,請耐心看完我們再討論)

愛美不僅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所有動物的天性,它不僅與文化有關,也與自然選擇有關。

從舊石器時代晚期出土的文物我們就可以看出在距今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開始用貝殼、動物的骨骸等做成飾品來裝飾自己。這表明從那時或者更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之中就已經有美醜的意識了。

山頂洞出土的文物顯示在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男子與女子一樣盛行裝飾,而且可能在飾品的數量上高於婦女。這大概是源於爭奪交配權的需求。這和動物界的情況極其類似,在動物界有很多動物的雄性長得比雌性好看,這都是源於爭奪交配權的需求,雌性往往會傾向於選擇更加好看的異性。

而當人類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剩餘勞動價值增加,我們的文化中就出現了禮儀,而形象恰恰是禮儀的重要組成部分。管仲在歷史上留下了那句著名的「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當然正確的形象觀並不是一味地追求華麗的衣飾,而是講求得恰到好處。以前孔子的弟子子路總是穿得破破爛爛。孔子說:子曰:「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譯文】「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是可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麼說不好呢?'」孔子又說:「僅僅做到這個樣子,又怎麼算得上好呢?」

後來子路發達了,有一次盛裝來見孔子,孔子又說:

子曰:「由,是倨倨者何也?夫江始出於岷山,其源可以濫觴,及其至於江津,不舫舟不避風則不可以涉,非唯下流水多耶?今爾衣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以非告汝乎?」。

【譯文】子路穿著華麗的衣服見孔子,孔子說:「仲由,你為什麼穿這麼華麗呢?從前長江發源於岷山,它開始流出來的時候,源頭小得只可以浮起酒杯,等到它流到長江的渡口時,如果不把船並在一起,不避開大風,就不能橫渡過去了,這不是因為下游水大的緣故麼?現在你衣服已經穿得如此華麗,臉上又神氣十足,那麼天下又有誰能主動告訴你的過錯呢?仲由!」

孔子也曾多次對他的兒子孔鯉說,讓他注意穿著注意形象,不要失禮。

有的時候我們會想當然地認為或希望別人不會以貌取人,但實際上各位,你們捫心自問一下,你們自己能否做到完全不以貌取人?如果不能就不要要求別人不以貌取人。子曰:欲人為,己先為。即便是孔子自己也無法做到不以貌取人。孔子曾說過「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形象是我們在社會中的競爭力的重要組成元素,有社會學研究表明好的形象能夠更加有利於競爭。

像韋神們這樣的人值不值得尊敬?當然值得尊敬。值不值得學習?當然值得,但我們要從他們身上學的並不是不修邊幅,而是要學習他們的專注與努力。他們在社會中的競爭力99.9%是大腦,他們可以不要情商、不要形象,而超過99.99%的人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實力。在決定是否學習他們時,請先反躬自省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擁有類似的能力,如果沒有,那麼請以普世的價值觀來培養您的孩子。不然您可能會害了他一生。

很多六零後、七零後、八零後都被灌輸過不要在意穿什麼的思想,原因何在?

「不欲也?不能也?」

在那個年代我們生產力落後,家無餘財,條件不允許大家在意形象,那個時候我們很多人都是在求生存,所以不在意。一如管仲所說「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那個時候我們大部分都處於倉廩不足,衣食也不足的狀態。所以不在意是理所當然的。

而如今我們的社會已經發展到了倉廩實、衣食足的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知禮節、知榮辱。在這個90%以上由普通人構成的社會,我們需要給孩子們樹立正確的形象觀,既不能不修邊幅,也不能過分地追求衣著華麗。恰到好處的形象不僅能夠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也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融入他想要進入的群體。

好了文章寫完了,一些粗鄙淺見,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