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電影《親愛的》人物原型之一的孫海洋,找回被拐14年的兒子孫卓,刷屏了網絡。我想對於人販子的憎恨,是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家長都會有的。
為什麼會有如此喪盡天良的人?拐走孩子。為什麼又會有如此令人髮指的人,去買孩子。
可是只是有憎恨的話,那保護不了咱們孩子。
如何防拐?如何避免悲劇的產生,成了每個人要思考的問題。
有的人建議「人販子」設死刑,加大犯法力度就沒有人敢拐賣婦女兒童了。可也有人說,設立死刑,人販子會破罐破摔容易「撕票」。
法律的事兒,咱最多說說,最重要的還是看管好自己的孩子避免悲劇發生。給孩子做教育,是家長的事兒,也是學校的事兒。
防拐演練,你肯定聽說過。可最讓略略我感到納悶的是,主戰場是在幼兒園,但是真的有作用嗎?又有多少意義嗎!在我看來,形式大於內容罷了。
每學期,幼兒園都會有很多演練。有消防演練,有防震演練,有防暴演練,有防拐演練。
這麼多演練,不是徒增工作,的確很有必要!可對於防拐演練,略略真的不認同。
這不江蘇鎮江一幼兒園,「人販子」20分鐘成功拐走一群娃。家長和便衣警察走進幼兒園,扮演「人販子」僅靠一些糖果和簡單的話術,就輕鬆騙走孩子。
是「人販子」太狡猾?還是孩子太單純?
其實根本就是防拐演練意義不大,設計不合理罷了。
演練力圖的就是真實,模擬實際可能出現的場景。可防拐演練偏偏出現在的地方是幼兒園!可笑不?幼兒園是什麼地方,是孩子絕對相信安全和信任他人的場所。
在幼兒園裡會出現的都是老師,都是保安叔叔,都是清潔阿姨。老師也教過他們見到叔叔阿姨要問好,要打招呼。當「叔叔」和「阿姨」求助時,小朋友自然而然就會樂於幫助了。
有家長說,在孩子的認知里,每個人都是善良的。
這其實並不準確,孩子也知道有壞人,但他肯定不會相信在幼兒園,在爸爸媽媽說幼兒園是愛她的老師和保護他的保安叔叔時,他不會想到還會有拐賣他的「人販子」。
「人販子」成功得手後還總是洋洋得意:孩子真好騙,防拐教育太重要了!
防拐教育是重要的,可這在幼兒園的防拐演練,你們覺得真的是你們太厲害嗎?
把孩子從操場或從教室,騙到幼兒園門口,老師眼睜睜地放任孩子跟著壞人走。孩子本身就以為跟著叔叔阿姨走,就是老師「默許」的。
防拐從來都不可能靠孩子,幼兒園的防拐教育可以有,但更重要的責任是在於家長。
拐走孩子的地方,從來也不是在幼兒園,而是家長自己在帶娃的時候。
幼兒園其主要的任務,應該是防止任何可疑分子混進「幼兒園」。
結果幼兒園的防拐演練,放「人販子」進來不說,保安叔叔和人販子也識別不了壞人。
孩子被「人販子」拐走了,大人還說孩子太單純。搞笑呢!
防拐演練,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結果讓孩子更加失去了安全感!
防拐演練結束後的那段時間,小朋友們偶爾總會看到「人販子」來接其他孩子。
「媽媽,我看到人販子了!」
「奶奶,誰誰誰的爸爸就是人販子。」
原本絕對值得信任的幼兒園,也不安全了!擠滿了「壞人」,人販子原來就是長這樣的?
從小咱們就聽父母說,不要跟陌生人走,其實熟人就安全了嗎?為什麼孩子上了小學就沒有防拐演練了呢!小學生就沒有被拐的了嗎?
連大學生都要被拐的,更別說幼兒園的小朋友了。
家長們與其費時費力討論如何防拐演練,不如在任何單獨帶娃和在外帶娃的時候,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不要讓孩子鬆開自己的大手。
略略記得還是在小時候,由於自己出門玩的時候,總愛到處跑,一個不留神就跑遠了。
當我回頭看家長時,大人不在了!一下子慌了神,到處望都找不到大人。
待在原地,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知道是發獃站了多久,媽媽跑出來了還嘲笑我道:跑呀!你到處跑呀!讓你到處跑,哪天就再也見不到媽媽了。
原本沒有哭的我,一下子就哭了!在那以後,只要是出門,必定把大人的手牽得死死的。
這算是一個教訓吧,也是媽媽的一個教育手段。總之效果還是很明顯的!
防拐教育,咱們的家長才是該好好上上課。
最重要的還是兩件事,一是家長別心太大:總覺得沒問題,沒關係,沒事的。
結果一不小心釀成悲劇。多少孩子被拐的家庭都是出自家長的「不小心」?
正因為你的不小心,相隔十幾年找回孩子都算幸運的了,更多的是永遠找不回來了。
而第二件事,別當低頭族!沒有人販子拐不走的孩子,只不過人販子下手的目標也是很明確的,就是那些「低頭族」的家長。
眼裡從沒有孩子,只有自己的手機。孩子被騙走了,都要隔多久才能發現。悲哀啊!手機那麼好玩,在家玩不行嗎?帶娃出了門,還當低頭族,哪天被盯上了,可沒有後悔的。
別讓你的大意和不小心,毀了自己的一生,毀了一整個家庭。
不希望悲劇發生,打擊人販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是在家長自己。
今日話題:
你有參加過幼兒園的防拐演練嗎?你認為有用嗎!你有什麼防拐的好建議嗎?
歡迎在評論下方留言分享討論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