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教育是媽媽說了算,這個寶爸曬的視頻,可以看出

2021-12-14   紅衣育兒

原標題:最好的教育是媽媽說了算,這個寶爸曬的視頻,可以看出

中國有句古話,慈父嚴母多忠孝,嚴父慈母多敗兒。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在講座中對父母們說,家庭教育當中,教育孩子就應該是嚴母慈父,在生活當中媽媽管孩子比較多,應該給孩子多一點約束,所以媽媽要做「嚴母」,不能溺愛孩子。

好的教育,是媽媽說了算

前段時間,有一個爸爸曬出來一段視頻,引起了很多家長的共鳴,特別是一些媽媽感慨,如果我弟弟老公也能這樣做,孩子也會教育得很好。

媽媽正在輔導孩子學數學,因為一道題的講解,母子倆發生了爭執。爸爸看到以後,本來是打算說妻子的:你跟孩子置什麼氣?

但是,他並沒有說出口,而是轉頭走向孩子,他對孩子說:「你是不是又惹媽媽生氣了?需要爸爸抱抱嗎?」

當孩子的情緒平復以後,他才悄悄地和妻子再去討論孩子的教育方式,讓妻子也明白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太好。

許多網友看了以後,就覺得如果是自己家的老公,看見自己和孩子爭吵,一定會衝過來數落自己一頓,在孩子面前倒是落個好人,讓孩子在心裡偷笑。

媽媽教育孩子,爸爸或者爺爺奶奶來拆台,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這樣的家庭教育模式可是不少。當夫妻中的一個人去教育孩子,另一個就會不知不覺地去心疼孩子,覺得媽媽做得太嚴厲了,要來保護孩子。

媽媽教育孩子,爸爸來拆台,孩子容易變得叛逆

我覺得教育孩子互相拆台這件事情,《小歡喜》這部電視劇里,女孩喬英子的爸爸喬衛東和媽媽宋倩就是最典型的一對。媽媽不讓孩子玩樂高,爸爸就便宜買給孩子,媽媽不讓吃的食物,爸爸就帶她去,甚至還幫助孩子逃課。後來,喬英子也開始反抗媽媽的教育,變得非常叛逆。

一個上高中的孩子,總是逃課,這是一個家長應該做的事情嗎?如果孩子以後就養成習慣了,想去上學就去,不想上就不去,恐怕爸爸也是不能接受的。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在成長過程中,好習慣的養成就需要父母的約束和引領。

當媽媽說,不許玩手機,爸爸卻說:「就讓他玩一會兒吧!」這樣讓孩子的心裡會覺得,媽媽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對媽媽的話就不會信服。孩子容易變得叛逆,媽媽教育孩子的難度也會變得更大。

爸爸媽媽教育孩子互相拆台,孩子容易是非不分

媽媽教育孩子,大多都是孩子做錯了事情的時候。比如,有的孩子動手打人,媽媽嚴厲地懲罰他,爸爸如果說:「為這麼一點小事,你不值得生這麼大氣。」孩子聽到爸爸為自己辯解的話,心裡的壓力會一下子就減輕了,他會覺得原來我做得並不是錯的,只不過是媽媽太嚴厲了。

孩子的是非觀會在大人的爭吵中變得迷糊,他不覺得自己做錯了事需要改正,可能下次還會繼續犯錯。所以,如果孩子真的是犯了錯,就算是媽媽比較嚴重地懲罰孩子,爸爸也不能跳出來,當著孩子的面批評媽媽。

父母因為教育孩子而爭吵,孩子才是受害者。

媽媽批評孩子,可能孩子會比較難受,但是如果爸爸媽媽因為教育孩子而發生爭吵,對孩子的傷害才更大。所有的孩子都不願意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吵架,家庭關係的不穩定對孩子的內心傷害特別大,他會覺得自己賴以生存的環境是脆弱的,沒有安全感。

如果是因為自己犯錯,而導致父母發生爭吵,這樣的話,孩子還可能會陷入深深的自責,讓孩子以後都變得小心翼翼。

好的教育是媽媽說了算,爸爸是善後的那個人,做好孩子的心理輔導。

教育孩子,一個家庭只應該有一種聲音,好爸爸是最善於塑造媽媽的權威形象的。當孩子被媽媽批評教育以後,爸爸首先應該肯定媽媽的做法,然後再去安慰孩子的內心,疏導孩子的情緒。

當爸爸覺得媽媽做得不太好的時候,也要在孩子的背後和媽媽溝通意見,等孩子冷靜了,再和他講道理,而不是當著孩子的面起衝突。媽媽是家庭教育者,爸爸是一個善後工作者,爸爸媽媽的齊心協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你不是經常帶孩子的那個人,請對孩子說:在家裡,媽媽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