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魔改後,劇版《三大隊》成色如何?

2023-12-27     迷影生活

原標題:劇情魔改後,劇版《三大隊》成色如何?

愛奇藝迷霧劇場剛剛開播的劇版《三大隊》,一經開播就引起廣泛關注,作為一部根據紀實文學改編的懸疑劇,選擇與電影版同期上映還是十分少見,畢竟有原著的故事情節和基本框架,無論影版還是劇版都無法做出太過複雜的改動,而演員演技和劇本設定無疑都要被觀眾拿來比較一番,如此一來可謂是眾口難調。

此處拋開影版暫且不提,就劇版而言觀眾有的是衝著實力派的演員陣容去看的,對老戲骨們的演技抱有期待,也有的是衝著原著還原去的,再度為受害人感到痛心疾首對罪犯深惡痛絕,也有的是衝著迷霧劇場的口碑去的,希望繼《隱秘的角落》之後再上台階,還有衝著製作團隊去的,導演邢鍵鈞曾執導《獵罪圖鑑》並且獲得了不錯的口碑,但不知是不是觀眾期待太高,亦或是有電影和原著做比較,劇版《三大隊》播出一段時間後觀眾評價卻是褒貶不一。

千人千面老戲骨再攜手,身份互換演技炸裂

《三大隊》開播之前,觀眾對於演員陣容抱著很大期待,秦昊+李乃文+陳明昊的組合可謂是名副其實的演技派,秦昊和陳明昊年初搭檔《漫長的季節》就曾給觀眾帶來巨大驚喜,倆人再度攜手自然也十分令人期待,李乃文也是名副其實的實力派,該劇將年代定在了九十年代末期,與演員的形象和經歷也都比較契合。

作為秦昊的頭號粉頭,《三大隊》開播之後伊能靜緊急編輯小作文為老公助力,她提及拍攝期間去探班,回憶秦昊拍《隱秘的角落》的時候連她自己都懷疑秦昊是不是心理也有問題,還曾在半夜偷偷薅過他頭髮想看看是不是假髮。

後來秦昊去演《漫長的季節》增重走形操著一口東北話,伊能靜都怕他短期內調整不回來,可是秦昊愣是硬生生的半個月就把自己瘦了回來。

伊能靜說秦昊出戲入戲都很快,但唯獨在拍《三大隊》的時候曾在片場跟伊能靜說,拍這個戲沒辦法在休息期間跟她嘻嘻哈哈,因為真的心累,可見秦昊演程兵的時候是真的用足了心勁兒的。

從年初的龔彪到年底的程兵,秦昊對角色的把握和演繹毋庸置疑,無論張東升和龔彪給觀眾留下了怎樣深刻的印象,但是程兵出場後並不會覺得跳戲,這就是老戲骨的實力。

同樣讓人期待的還有一直低調但一直給人驚喜的陳明昊,作為戲劇演員出身的他,其實早已是觀眾熟悉的面孔,早年在《沙海》中他就跟秦昊有過合作扮演無邪的鐵磁王胖子、後來搭檔朱一龍演了兩部《重啟之極海聽雷》演的依舊是王胖子,很多喜歡盜墓題材的觀眾對他都很熟悉,但是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再度關注到陳明昊的時候他已經是《漫長的季節》中的馬德勝,其毀容式的演技讓人拍手叫好。

機緣巧合的是年初的時候陳明昊飾演的馬德勝是一個嫉惡如仇的警察,也是一輩子都惦記著那個沒能抓住的逃犯,可是這一次在《三大隊》中他卻變成了一個窮凶極惡且心思縝密逃亡多年的匪徒,截然相反的兩個角色在同一年呈現在熒幕上,對於演員演技是一個非常大的考驗,很顯然陳明昊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

尷尬的時代印記,迷之魔改的劇情讓人有些不知所謂

雖說《三大隊》的演員都是個頂個的實力派,但是抱著滿滿期待看了幾集之後,觀眾開始對劇情設計產生了些許質疑。

《三大隊》根據一部萬字的紀實文學改編,是2002年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件,作者是通過他人口述儘可能還原了事件經過,但是篇幅並不長故事中的很多細節也無從考證,但是依舊有不少觀眾會在看劇之前去看原文,或者去看電影,這就導致劇版《三大隊》不可避免的會被拿來與之作對比。

一個萬字的短文改成電影其實更為合適,只需要在細節上打磨即可,但是若要改編成24集的電視劇,就免不了要大量增加原本不存在的劇情和細節,以求將故事講的更完整,但是在劇本的處理上劇版《三大隊》則被許多觀眾吐槽魔改,缺乏代入感。

現實案件發生在2002年,但是劇版把年代定在了1998年,為了突出時代而強行加進去的一些台詞和鏡頭顯得有些畫蛇添足。

劇中多次突出林穎的手機和刑警隊員的BB機,似乎是為了強調那個年代信息不發達,可如果按照原本的時間線放在2002年的話,刑警隊長配個手機應該也並不稀奇,何必非要強調警察收入低,還不如一個家庭條件好的小丫頭有錢。

除此之外,林穎在車上有一大段的台詞講了天眼工程,還被同事吐槽是科幻電影,仿佛也是為了突出時代進步,這裡如果只是一句話帶過其實還可以理解,但是放了那麼一大段的戲進去就顯得十分刻意,而且在程兵出獄之後,倆人第一次見面再度提到遍布城市的監控,看似前後呼應,但這樣的處理方式在很多觀眾看來手法太過刻意。

劇版對反派王大勇和王二勇也做了較大的改動,其實倆人只是翻窗扒竊的小偷,原本的案件里倆人強姦殺害的小女孩是意外發現家裡進了人,跟他們碰了面才遭遇無妄之災。

但是在劇版的設計中,王家兩兄弟顯然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悍匪。開篇第一場戲還加了一個,劫持警察,小巷追擊的等戲份,從視覺效果上看的確讓劇情更加緊張刺激,但是細想起來會發現其實並沒什麼必要。

弘揚主旋律無可厚非,但也要考慮觀眾視角

如果單純從事實的角度去看三大隊的真相,在那個年代全國上下刑警隊的審訊室里似乎都有一些不能言說的規則和審訊技巧,但是如果在影視劇中原汁原味的表達出來可能就無法過審,這一點觀眾都能理解,但是如何處理這個灰色邊界則是對導演和編劇的考驗,要符合主旋律的要求,但也不能把觀眾當傻子。在這一點上劇版《三大隊》處理的似乎並沒有那麼巧妙。

觀眾質疑最多的地方就是王家兄弟母親的角色,劇本利用這個角色將整個事件的真實走向做了巨大的調整,顯得程兵入獄更加冤枉。

劇中督察組對程兵初步的調查結果認為他不存在刑訊逼供,而王二勇的死有多方面因素,而且嫌疑人死在警察局這麼大的事作為局長並沒有向上級彙報,很顯然都想儘可能降低對程兵的處理,畢竟抓兇手才是首要任務。

但是由於王家兄弟的母親在媒體面前說的那番話,將矛盾的焦點引入輿論導向的問題上,最後是迫於社會關注和輿論壓力而讓程兵承擔了刑事責任,但法醫鑑定結果卻顯示並不能證明王二勇的致命傷究竟是不是因為程兵那一拳,這樣的處理方式雖說立場沒問題,但是從邏輯上看卻略顯空洞,對於刑偵劇的觀眾來說有些不夠理性。

最後刑訊逼供導致三大隊全體被判入獄的情節,變成程兵失手打死了本就受傷且一直口出狂言的兇犯,其他人則只是脫了警服,如果僅僅是這樣,那麼十年之後真的能保證所有隊員都依舊無法放下心裡對王大勇的執念麼,亦或是只有程兵放不下?

從觀眾的視角看來,劇情似乎並不符合迷霧劇場一貫的水準。不過總體來說《三大隊》還算是一部良心作品,後續還有更加精彩的案件偵破,觀眾還是頗有期待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k/076bd02ec319ef539b6f87316315c349.html